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人口普查消息

中国人口大摸底:600万普查员十天调查13亿人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1月02日02:27

  人口迁移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4~6年来准备这项工作,而中国为此次普查也已投入了两年多的准备时间,其间的财政预算达到80多亿元,普查期间将动员600万~800万的普查人员,涉及到13亿中国人中的每一个人。

  与2000年的“五普”相比,经过10年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加剧、利益多元化、社会心理变化,都给此次人口普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便于公众理解,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负责此次普查的官员用“人口照相”来比喻这个复杂的过程。即整个人口普查就好比是在普查试点上,用一台无比巨大的照相机将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拍摄在一张名叫中国的相片上。

  照相的要求是,既要保证同一时点,又要做到每个人不重不漏。尽管说得简单,但施行起来岂是易事。

  国家统计局的一位负责普查的官员对记者就谈到了几项难处。比如,在普查流动人口问题上,由于这些流动人口是以务工为目的,住所不稳定、生活无规律,部分人对普查的配合度低,给普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对城市常住人口而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全国的旧城改造都在加快推进,人已经迁走,但户籍还在原处;很多城市人拥有多处住房,到底去哪一处住房里面才能找到人就存疑,因就学难等原因寄挂户口的情况也不少,城市中人户分离人口大大增加,如今仅依据户口本已经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找到人。

  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他对记者介绍说,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按照常住人口的原则进行普查登记,每个人在其常住地进行普查登记。但如今如果还按照这个方式,仅靠普查员是很难分辨哪些是居住时间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哪些是非常住人口。

  有鉴于此,2010 年人口普查采取了新的登记方式,即前几次人口普查按照常住人口进行登记的原则,对流动人口在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实行双重登记,双管齐下确保“不重不漏”。这个方式在后期还能直接解释人口流动的结构性信息。

  同时,利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普查部门提前划定了普查区域。记者在内蒙古调研的时候,当地的普查人员就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用航拍技术做的普查图,能细化到每一条小街小巷,普查人员还对每一个地点都实地走访一次,不留死角。实际普查的时候,普查员们就按图“以楼定人”,“见人就登”,提高普查成功率。

  前述统计局人士对记者介绍说,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其实就已采用了按现住地进行登记的原则,调查登记流动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按常住人口登记的2001~2004年的比例。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外籍人士如何普查,流浪乞讨人群又如何普查?

  按照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09年,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48亿人次,其中港澳台居民2.09亿人次,外国人4372.7万人次。人口的出入境数据好找,但这些人来内地后如何分布始终是个谜。

  此次普查中,首次增加了针对外国人普查的内容。记者昨日跟随北京市的普查员进入到北京市新城国际实地入户时,普查时仅有来华时间、就业与否、护照信息等几个简单的问题,普查过程仅用了不到10分钟,便于隐私意识强烈的外国人接受。

  至于流动人口,北京市人普办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尽量安排在晚间集中到流浪人员聚居点范围内流动寻人普查,尽量将这批人的人口信息登记下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