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文婷)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2010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7%,高于上月0.9%,远超市场预期。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20个月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所加快。
同上月相比,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和购进价格呈上升之势。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4.6%。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呈现升势,并均超过60%。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呈小幅回落(详见附表)。
在20个行业中,烟草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行业低于5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行业高于50%。从产品类型看,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为56.5%;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中间品、生活消费品相差不大,在54.3%-54.5%之间。
解读
制造业PMI“反季节回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离奇超强”,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自2005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10月份PMI均会有所回落,但此次公布的PMI却反季节上行,比历史同月平均值高出两个百分点。第二,今年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但PMI未能显示节能减排对工业冲击的预期。第三,分项加权升幅低于总指数升幅。据发布的全部11项指标计算其权重,总指数升幅应为0.56,而不是现在的0.90。
制造业成本压力上升
鲁政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与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等人分析,10月中国制造业官方PMI数据大大高于市场预期而强劲回升,这将进一步强化宏观当局关于经济稳固复苏的观念,消减对未来增长波动的担忧。
但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已连续三月大幅上升,推动制造业PMI指数上升的主要是购进价格指数而非产出和订单等核心指数。不断攀升的购进价格表明制造业正面临较严峻成本压力,这将对下游消费者价格产生明显上升压力,中国CPI通胀率远未见顶。在过度的货币投放、好于预期的经济表现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下,央行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胀和通胀预期失控。预计中国央行将允许人民币持续升值进程,维持年内央行再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12月将是可能的时点。
相关
10月汇丰PMI创半年新高
汇丰(HSBC)昨天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为54.8,其环比升幅为2004年4月该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之一。
数据显示,产出与新业务增长强劲,且呈加速趋势;当月新接业务量整体大幅上升,增幅创6个月新高。新业务整体增幅大于新出口订单增幅,说明新业务增长主要源于国内市场。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国内需求强劲增长,可确保第四季度9%左右的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