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基层干部眼中的县委书记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0年11月02日17:13

  基层干部眼中的县委书记

  ■许圣义 许昌浩

  笔者到乡镇工作之后,接触基层干部多了,明显感觉到乡镇干部对县委书记的敏感与期望。一些基层干部时常与笔者谈到县委书记的话题,明显充满着敬畏与期待。他们由衷地说:“在戏剧《七品芝麻官》中,县委书记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了—芝麻官。可在我们这些乡镇干部的眼里,县委书记可是个大人物了……其实,历年来,历届县委书记,不管他(她)是姓陈也好,还是姓杨也罢,不管是爱或是恨、是尊敬或是鄙视,乡镇干部经常私下里议论县委书记,这也许就叫茶余饭后,街谈巷议吧……不过,多多少少还是代表了基层干部的心声啊!”

  那么,基层干部眼中的县委书记到底什么样呢?

  乡镇基层干部眼中的

  县委书记形象

  县委书记虽然遥不可及,但乡镇干部却又时刻关注—

  县委书记根本就不认识乡镇的副职,更别说普通的乡镇干部啦。在乡镇干部的感觉中,县委书记离乡镇干部很远,很远,但是由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干部工资待遇甚至是乡镇干部能否“走读”,包括是否强调乡镇干部24小时进村入户搞秸杆禁烧,等等方面,县委书记都有着绝对的决策权,甚至是县委书记的个人好恶,都直接关系着乡镇干部的权益甚至是命运,所以乡镇干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县委书记,默默记下县委书记的一言一行。

  县委书记的权与威,让人惶恐—

  毋庸讳言,众所周知,在目前的体制下,县委书记确实是个特殊的岗位,在基层干部眼里,县委书记是个权力最大的官职。

  在县委书记的辖区中,县委书记是不折不扣的“一把手”,县委书记的权威不容质疑,县委书记就是权力的化身。哪个干部想提拔,县委书记不点头那是不行的;哪个干部给县委书记留下了坏印象,那他的政治前途就会一片黑暗。虽然干部的选拔使用需要常委会集体讨论,但实际上只有县委书记的话“一言九鼎”,其它的常委一般也是看着县委书记的脸色发言。

  在乡镇干部眼里,县委书记更是让人诚惶诚恐。因为乡镇干部是真正的“地板干部”,一生最初的愿望就是晋升提拔乡镇副职,最大的可能就是晋升提拔乡镇人大主席和乡镇长或乡镇党委书记啦,而真正能够实现愿望的又寥若晨星。即使提拔无望,那最低最底的愿望就是规避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下岗分流”,保住饭碗。而在提拔干部和机构改革中县委书记无疑有着“一言九鼎”的作用。即使乡镇副职想调回县城找个“闲差事儿”,即使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想回县直部门谋个 “好差事儿”,无不需要县委书记“发话”和“点头”,用时下流行语来讲,那叫:“必须的!”

  县委书记苦与累让人肃然起敬—

  县委书记总是很忙,基本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县委书记的忙和累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很清楚:“家有千万口,主持在一人。一个家都那么多事,何况是一个县呢?”但是,县委书记的压力和无奈,乡镇干部是这么理解的:目前体制之下,县里其他官员的权力小,可责任也小;县委书记的权力大,可县委书记的责任也大。工作有了起色,那自然是县委书记的成绩。可无论哪一项工作做得不好,县委书记都难辞其咎;哪里出了事,县委书记就得往哪里跑;就算县委书记的工作再好,也会有人对县委书记不满,众口难调啊!假如县委书记的一个下属做了错事、坏事,骂声也会冲着县委书记来:“县委书记瞎了眼了?提拔这样的干部?收了人家多少钱?”县委书记确实不容易,其实乡镇干部还是比较理解县委书记的。

  县委书记的智与明让人生疑—

  一般来讲,能干到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县委书记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县委书记真的拥有和县委书记的责任相匹配的智慧吗?

  县委书记什么都管,什么都“指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但是,县委书记讲的都是正确的吗?县委书记讲的都是县委书记自己的观点吗?县委书记真的是万能的吗?县委书记那么忙,有时间学习思考这些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县委书记来“指示”吗?

  全县那么多干部,都要经县委书记的首肯才能提拔。但县委书记真的了解他们吗?县委书记眼中的优秀干部是真的优秀吗?一些人在县委书记面前的表现和他们的平时表现截然不同,县委书记知道吗?你的下属,包括四大家领导,包括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包括县直各单位“一把手”,他们都称职吗?

  县委书记很少和副科级干部、一般干部接触,这些人的名字是其他常委、组织部门、各单位的正职、甚至是县委书记的上级向县委书记推荐的。他们推荐的公正吗?最近几年,一些县乡官员不断“出事儿”,前腐后继,甚至走进铁窗,早已形成一个不争的事实:确实有少数素质不怎么高、群众反映不怎么好的人被提拔重用了。

  乡镇基层干部对

  县委书记的期望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乡镇干部最通情达理,基层干部群众并不奢望县委书记完美无比,但热切希望县委书记做得更好,不断向更好、更完美的标准靠近。

  适当放权,学会弹钢琴。县委书记可以管的再少一些—

  孔明的“事必躬亲”确有可鉴,亦有可诫。

  其实,孔明大可不必“事必躬亲”,蜀国前中期,刘备属下可谓是楚蜀人才云集,只不过是未能合理授权,才导致了积劳成疾、过早谢世,确实令人惋惜。

  县委书记很忙、很累、很敬业。但是,“管的最少的领导是最好的领导、最有效率的领导”。假如县委书记管的再少一些,县委书记可能会做得更好。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县委书记是县里最大的领导,县委书记主要抓好这两件事情就可以了:大的方针、大的决策县委书记亲自参与制定并把关,这就是“出主意”。然后县委书记抓好这些主意的督查落实就行了。

  平时,县委书记可以将精力放在“用干部”上。首先,县委书记应该做好干部培养选拔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树立科学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用制度选人用人。当然,县委书记不一定亲自去执笔,县委书记根据中央的政策和制度,根据本县的实际,制定大原则、指出大方向,让组织部门去具体干;其次,县委书记可以在工作中发现、了解干部,及时了解干部队伍的真实状况,别让别人糊弄县委书记;第三,在干部调整选拔时,县委书记按照有关制度让有关部门、有关人做好具体工作,县委书记监督好制度的执行、把好关就行,千万别把权力抓的太多、太死。当然,县委书记发现、了解的优秀干部,县委书记一定要推荐和重用他们。除了科级干部,县委书记也要管好县级干部,明确分工、科学授权,让他们有活干、干好活,有权用、用好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奖罚分明、权责一致。县委书记的权力,要求县委书记必须科学地使用它,把它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一枝一叶总关情”。县委书记可以深入基层再多一些、实一些—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县委书记真的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县委书记更应该经常去看看农村的干部、一线的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工作的。最关键的是,到了基层,县委书记才会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县委书记做出的决策和使用的干部,才会是最正确的。很可能县委书记到基层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和县委书记在办公室、在会议上听到的汇报不大一样,但这才是最真实的。

  县委书记知道吗?当县委书记平日下基层的时候,总会有人为县委书记提前安排:通知基层选好参观点、打扫沿途卫生,对参与汇报的人员进行筛选、培训,让他们专挑县委书记爱听的去说……因此,有必要提醒县委书记的是:县委书记千万不要提前打招呼,不要带那么多的陪同人员,尽量一个人悄悄地下去,这样才有人敢说真话,才不会有人提前做好“盆景”、找些“托儿”来糊弄县委书记。假如县委书记不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虽然县委书记无心为恶,但是,县委书记的权力也可能会使县委书记为祸一方。

  “公生明,廉生威”。县委书记可以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一些—

  “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县委书记要求下属怎么作,县委书记自己要首先做到,给下属们当好标杆。县委书记自己的身正,别人才不敢胡来。当别人有了错误的时候,县委书记才能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地教育、处理他们。假如县委书记有“小辫子”让他们抓着,县委书记敢吗?

  县委书记也要管好自己的爱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县委书记的爱好会被县委书记下属无限放大和利用:县委书记爱好唱歌跳舞,也许就会有绝色佳人趁机向县委书记投怀送抱;县委书记爱好麻将扑克,也许就会有人趁机让县委书记在牌桌上“赢”走大把钞票;县委书记爱好打乒乓球,也许就会有人给县委书记来个“乒乓外交” ;县委书记喜欢遛鸟斗狗耍蝈蝈,全县干部就很可能玩物丧志,专搞声色犬马……

  县委书记也要管好身边人,县委书记的老婆、子女、司机、秘书,都是别人的公关对象,他们甚至会打着县委书记的旗号胡作非为。

  “政声人去后”。县委书记要力戒虚荣心,注重民意,别贪虚名—

  有首歌唱得好:“自古民心是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某位县委书记调走了,人们感到惋惜;某位县委书记同样走了,人们却悄无声息,甚至拍手称快。同样是“县官”,为什么老百姓对有些“县官”感恩戴德、没齿不忘,而对有些“县官”则冷眼旁观,甚至是切齿痛恨呢?

  清代,在河南内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内乡有个县令叫尚鳌文,卸任还乡时,把在内乡搜刮的金银财宝满满装了十车。回到老家,东西一卸,车厢里还剩个白胡子老头。家人问:“你是干啥的,是不是想来偷俺家老爷的东西?”白胡子老头说:“我可不是贼,我是内乡的土地爷。”“你来这干啥?”“你们老爷在内乡为官三年,把内乡的地皮刮了三尺,我身为土地神,没处藏身,只得跟你们老爷一块来了。”—把县令尚鳌文贪得无厌的嘴脸刻划得活灵活现。

  有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也许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甚至他们的工作还有过失误,但只要他们是一心为民,清廉为官,就能获得老百姓的肯定。

  其实,咱中国的老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并不苛刻,即使做出一点点成绩,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所谓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群众心里清楚,明镜似的。只是当今条件下,这种民意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左右一个县委书记的升迁罢了。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民众的夸奖。中国古代的先贤哲人早就说过:“政声人去后啊!”

  河南省内乡县衙有一幅楹联,寓意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