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有座耗资千万的断桥
一断就是六年
涉及违法征用基本农田,大桥项目未经审批
戳在那里的断桥,怎么看都像是一口警钟
说起断桥,人们一下子想到杭州西湖的那座。可如今宁波慈溪崇寿镇的那座耗资数千万的断桥,才叫名符其实,而且一断就是六年。
为什么造了一半被叫停?原来涉及违法征用基本农田,大桥项目未获审批。烂尾桥要断到什么时候?不知道。这样先建后批带来劳民伤财的教训已非先例。
□记者 陈善君 实习生 李承静
耗资千万的断桥,一断就是六年
慈溪崇寿镇,地处慈溪城北,与杭州湾新区相连。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各种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
从慈溪城区过来,有一条主干道浒崇路,横贯崇寿镇。沿着浒崇路一路往前,来到崇寿村就到了路的尽头,这时断桥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断桥是一座造了一半的高架桥,它的下面是沈海高速公路,桥面刚跨过高速路,就断在了半空中。断面悬在空中,像个解剖图。
大桥长约五六百米,宽约20米。虽然从来没有开通,但看上去已经挺苍老,断面上满是污苔,周边杂草丛生。
断桥与浒崇路遥相呼应,中间数百米距离是一片已经不成样子的农田和砸得面目全非的村舍。就是因为涉及到这块基本农田,大桥施工戛然而止,一断就是六年。
沈海高速公路建造后,就将崇寿镇与杭州湾新区各分南北,这座大桥连接两地,是慈溪城区到杭州湾新区的通道。然而这么大的项目,开始就是一个违章建筑。
先建后批遇上“拦路虎”
2004年沈海高速公路慈溪段开工建设,考虑到高速公路一造,就相当于给南北两地筑了一道屏障,这就需要一座桥来解决两地的通行问题。
在高速公路建造之前,崇寿村往北只是一条村道,小路周边全是农田。高速公路建造之初,有关部门规划将浒崇路延伸与杭州湾新区贯通,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型高架桥进行连接。
建造如此高架大桥,需要征用不少田地和村舍。2004年10月,有关部门开始征用土地造这座大桥。
崇寿村一带有大批基本农田,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大多以每亩一两万元的价格进行了征用。急于完工的大桥也是进展迅速,很快就打起了地基,架起了桥梁。
正当大桥项目进展到一半的时候,令建造方想不到的是,半路杀出了“拦路虎”。
“拦路虎”就是崇寿村村民陈芬儿。陈芬儿一家父母儿孙都住在这块土地上,涉及到征用的还有他们家三亩承包地。
这三亩地是基本农田,要征用的话需要国土部审批,但是自从大桥建设至今,从来没有张贴过征用公告,也没有公开审批文件。
陈芬儿一家靠这三亩地养家糊口,建起三层楼房,一旦被征用他们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于是阻止强征。
现在一眼望去,陈芬儿家的房子窗户破碎,墙面到处是黑一块、蓝一块,被人半夜里用墨水瓶砸的。然而强征强拆,反而使陈芬儿一家人变得更为倔强。
非法占用土地达1万多平米
陈芬儿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得知,大桥项目实际上并没有审批手续,属于违法项目。于是向国土资源局进行投诉。
2007年3月19日,慈溪市国土资源局经过调查,发现大桥项目非法占用1万多平米的土地,作出了行政处罚,崇寿镇人民政府被罚款30多万元,并被要求恢复土地原状。
随着违法项目的暴露,原本轰轰烈烈的大桥施工也戛然而止,大桥成了断桥。
虽然大桥、公路是公共项目,是为了方便村民通行,但是在陈芬儿等村民看来,这一切都是当地政府为了经济利益。陈芬儿说,如果高速公路造高架,那么村道还是那条村道,村民一如既往南北通行,但高速公路不造高架,自然就出现百姓通行问题。这个问题一来,政府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占用基本农田造公路了。大桥、公路一造好,这里的地价就会成倍升值。陈芬儿认为,这也是政府部门敢于冒违法建设风险的缘由。
虽然停工了,但是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并没有强制执行退耕还绿。去年年初,陈芬儿又将国土资源局告上法院。两个月后慈溪法院判决慈溪市国土资源局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行为违法。
然而至今,大桥的项目还没有审批下来,农田也没有恢复,断桥还是那座断桥。一断就是六年。
大桥项目何时能批还是未知数
崇寿镇人民政府陈镇长说起这件事就皱眉。
这条路,这座桥是慈溪市政府的康庄工程,沈海高速公路建造后使得高速公路南北两地的村民通行成了问题,因此需要造这么一座桥。现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而大桥停工,六年来两地的村民要绕半个城区通行,十分不便。
大桥项目因为涉及到基本农田,确实未经审批,根据政策也无法批准。这个项目启动时,陈镇长还没就任现职,他说当时有个失误。沈海高速项目审批时应该把这座桥审批进去,但是当时没有考虑到,造桥的项目是后来补充上去的,结果被刷下来了。原本打算能够征得村民的同意,结果问题暴露,施工前功尽弃。
不过,陈镇长说,今年各地开始编制新的土地利用规划,他们已经把这个大桥项目编进去,把基本农田调为建设用地报批,慈溪市已经同意。但最终上级部门能不能批准,什么时候批下来还不好说。
浙江众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宏军说,我国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为了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对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控制很严。明确规定,凡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修改或调整,都要报国务院批准。
金报快评
进退两难的断桥
是一口警钟
一座建了六年的桥,因为当初不买票便上车,硬是煮成了一锅夹生饭。
六年来,这座投资数千万的“断桥”,挂在半空中,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如果仔细算算时间和投资成本,这将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可惜,似乎不会有人被问责。
当初镇政府拨打的算盘挺如意的,以康庄大道的名义,建起高架桥,沟通被高速路跨断的地界,打通南北通途。这既是政绩工程,又可以带动地价上涨,镇政府可以坐收溢价。但是,要知道,建桥征地是有规定的。敢想敢干的镇政府,不顾有关规定,强行上马,希望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再补办手续。不料遇到拆迁户为捍卫自己权益的强硬阻击,结果成为半拉子工程,只能是自找难堪。
六年了,公共资产的惊人损失,没有人过问;不顾规则许可的先斩后奏,其酿成的苦酒,谁来啜饮?何去何从,是到了决断的时候了。要么,坚决拆除,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要么,直面现实,对拆迁户进行足额补偿,并向有关部门陈情,尽快补办手续。
总之,必须决断,不能一拖了之。不管这件事的结果如何,都要从中汲取教训:那种想当然、拍脑袋的决策,再也不能干了。
戳在那里的断桥,怎么看,都像是一口警钟!
本报评论员 王凡
现代金报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