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丰碑,树在老区群众心里(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1月03日07:04

  鄂东南的幕阜山下,长眠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20万名先烈。为永久纪念他们,阳新县修建了湖北省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去年底,阳新县多个乡镇的群众争相要为一位活着的英雄立碑,老区群众心目中的这位英雄就是阳新县人武部部长沈小芳。

  2800平方公里的阳新县,拥有五山三水二田,森林覆盖面积占46%。原本是一个鱼米之乡,然而,在近年全球极端天气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由于“六灾”(山火、洪涝、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血吸虫)频发,全县每年经济损失高达4.8亿元,鱼米之乡成了全国的贫困县。

  沈小芳任部长5年来,跑遍了阳新县的大川沟壑,实地勘察绘制自然灾害图,率队兴建工程配套设施,建立完善抗灾减灾机制,组织群众科学减灾防灾,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办了300多件减灾实事,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历史最低。今年8月,湖北省军区党委作出开展向沈小芳学习活动的决定。

  深秋时节,记者踏上这片红土地,听乡亲们诉说沈小芳的故事。

  生死营救后的思考

  2006年开春,阳新县排石镇突发山火。刚刚到任的沈小芳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率领民兵冲进火场。在一人多深的灌木草丛中,沈小芳挥舞镰刀,披荆斩棘,肆虐的火龙无情地烧燎着他的衣服和头发……经过8小时的生死搏斗,火魔被降服了。

  时隔不久,一场暴雨又将木港镇坳头村变成一片泽国。沈小芳率领民兵分队乘冲锋舟赶到事发地点,冒雨实施救援。次日,浑身是伤的沈小芳被送进医院救治。医生给他检查后,发现他的腰椎间盘严重钙化,随时会引发神经性腰肌劳损,建议住院治疗20天。

  躺在病床上的沈小芳用电话频繁与水利、国土、气象、林业等部门联系,咨询相关情况。他反复思考:不能等到群众生命财产有了危险再去救灾,不能等到灾难临头再去找对策,再快再好的应急救援不如有效的事先预防。必须切实建立起科学防灾减灾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调查清楚“六灾”发生的规律,打明白仗,打有准备之仗。

  雨季将至,心急火燎的沈小芳住了两天院就再也等不及了,拔掉针头返回自己的岗位。

  血汗换来的防灾报告

  打有准备之仗,必须摸清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几天后,沈小芳带着两名参谋,背上干粮和水壶,前往海拔1600多米的筠山地区调研。

  七八月间的山区,天说变就变。刚到排石镇,天空就下起倾盆大雨。山路泥泞,镇武装部长劝沈小芳不要上山。“不到现场,咋能知道哪里有灾情隐患?”沈小芳认为此时正是了解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最佳时机,执意上山。

  一路上,他们穿山涧、钻密林、攀崖壁,好几次险些摔下山崖。

  深夜,沈小芳回到村里。司机小王想帮他挑破脚上的血泡,一看连袜子都脱不下来,只好先去打了一盆盐水。脚刚放进去,盆里就一片殷红,沈小芳疼得满头是汗。

  “部长,向当地村民了解一下算了,没有必要进山。”小王劝道。“多跑几步路,应对灾害心里才有数。事关百姓安危,可不能糊弄。”沈小芳说。第二天,沈小芳又钻进了茫茫山林……

  整整2个月的跋涉,沈小芳先后磨破了4双解放鞋,跑遍了20个乡镇(农场)、137个自然村。严谨务实的作风,换来的是对全县145座大小水库、45公里长江水域、30公里长江堤防、74公里富河流域情况的准确掌握。

  摸清灾害发生的特点规律后,沈小芳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撰写了3万余字的防治自然灾害专题调研报告,递交县委、县政府,并组织人员拟定了《六类自然灾害应急抢险预案》,绘制了《阳新水系分布图》《森林防火图》等,确定了132个易发频发地质灾害的点位,为科学避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按照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的原则,沈小芳率领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干秋冬两季,分期分批完成了抗旱、排涝、抗击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防雷电等抗灾减灾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加固了水库和江河堤坝,疏通淤洪区,在山体滑坡险处设立了监控哨及排险设施。

  “避险专家”声名远播

  这一年夏天,阳新县普降暴雨,富河大堤出现管涌,情况十分危险。沈小芳仔细分析水情后,提出用三级导滤、铺筑压浸台的方法排险,被指挥部采纳。

  随后,沈小芳率领民兵突击队跳进滔滔洪水中,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最终化解险情。沈小芳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大堤上,被紧急送往医院。

  两天后,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沈小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24小时太长了,还能不能更快些?”他把有关人员召集到病房,认真查找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成功预防了日后一次次重大险情。沈小芳被军地领导、专家称为“避险专家”,由此声名远播。

  一些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只能科学防灾、科学减灾、科学避险。面对多样化使命任务新课题,炮兵学院毕业的沈小芳,潜心研究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规律,阅读专业书籍,登门与专家交流,国土、地质、水利、气象等部门他是常客,他还常常把专家接到灾区现场勘察、分析判断,帮助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在沈小芳的积极建议下,阳新县成立了联合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完善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的军地一体化应急机制;同时,在细化6大类10种抢险救灾预案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38种科学组织指挥抢险救灾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5年来,沈小芳带领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成功处置一般险情132次,有效规避重大险情21次,解救被困群众3万多人。

  重灾村变成示范村

  人称“瘟神”的血吸虫病一度在阳新流行。

  “小三洲穷山沟,十年耕地九不收,老天总是毛毛雨,水里只长草和泥。”这是阳新县三洲村昔日真实情景,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900元。

  “每月不到100元怎么生活?”在县政府扶贫帮困联系会上,沈小芳主动要求挂钩帮扶三洲村。

  3天后,沈小芳打着背包来到三洲村,与村委会干部一同翻山越岭实地考察。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导致三洲村无法脱贫的穷根子竟然是血吸虫病。

  看着长期饱受病害之痛的村民,沈小芳痛下决心,只有赶走血吸虫病这个“瘟神”,三洲村的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积极争取资金、物资支持的同时,他率领全村民兵组成清污大军,展开声势浩大的秋冬季灭螺防虫会战。从整治周边河道到清理湖泊淤泥,一干就是3个月,终于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疫大堤”,基本杜绝了血吸虫病的发生。

  斩断穷根子,还要趟出致富新路子。经多次拜访请教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沈小芳决定推广水产品养殖和大棚菜种植技术,帮三洲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村民,又自掏腰包开辟试验田,按照专家传授的方法,在水塘投下鱼苗,在大棚菜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又是一个阳春时节,村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试验田里满目新绿,鱼塘里鱼儿活蹦乱跳……

  经过努力,沈小芳终于让三洲村的村民们找到了脱贫致富之路。2008年,该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2009年,全村种植养殖面积达到5000余亩,总产值3000多万元,成为全镇闻名的富裕村,并连续3年被评为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前不久,湖北省黄石市面向社会评选“建市6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沈小芳以高票当选。

  老区群众说,沈部长的名字早就被老百姓刻在心里了。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