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物价上涨因素短期难消 食品价格可能继续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1月04日01:17

  物价上涨因素短期难消

  货币发行量过大、农副产品供给减少以及流通环节控制炒作等因素导致农产品及食品价格上涨

  本报北京11月3日讯(记者王小霞) “食品价格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上涨。”今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学者、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货币发行量过大、农副产品供给减少以及流通环节控制炒作等因素是导致这一轮农产品以及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本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

  “目前食品价格上涨已成普遍现象,有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非常大。”东方艾格大宗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别产品涨价有可能是供需失衡引起的,如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导致今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另外,小杂粮中的绿豆也因为供需缺口因素,从去年开始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甚至是历史上少见的幅度。

  但目前,大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显然并不是供需因素造成的,而是宏观经济因素推动所致。去年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货币发行量过大,导致整体物价上涨。马文峰说,去年M1、M2增速很快,加大货币发行量,短期看会推动经济增长,但最大的后果是导致物价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货币发行量引致的物价上涨因素外,供给减少正成为长期影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以蔬菜种植为例,据媒体报道,北京地区原有菜地十多万亩,如今只剩下万亩左右,而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存在。

  不仅种菜的土地减少了,而且菜农种菜也不赚钱,中间商和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拿走了大部分利润。李义平表示,目前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农副产品的市场、利润基本都被流通环节控制着。所以,政府应该维持市场秩序,加强流通环节治理。

  李义平认为,长期看,物价上涨因素很难在短期得到治理,因为圈地的势头依然强劲,农副产品的供给很难大幅增加。

  马文峰表示,如果一段时间内国家宏观政策没有较大调整,食品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因为从今年的货币发行量来看,增速仍然很快。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