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各地新一轮物价上涨 > 10物价上涨消息

食品涨价现“多米诺”效应 三大推手均获利(图)

来源:现代快报
2010年11月04日06:46
市民感受最明显的是菜价飞涨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三大“推手”推倒涨价多米诺骨牌

  快报调查:各大价格传导链条层层都有收益,最终则是消费者埋单

  原油涨价,没多久洗衣粉跟着涨了;粮食涨价,紧赶着肉价也涨了;还有什么“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眼下这波物价上涨潮,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个接着一个、一波接着一波。物价一时之间全面攀升,到底背后都有哪些“手”在推动?快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价格上涨背后有几大传导链条,各环节都从“涨”字中获得了利益,而最终埋单的则是消费者。

  □快报记者 鹿伟 陈英

  现场

  涨价出现

  “多米诺”效应

  国际原油涨了,家里用的洗衣粉、洗洁精也会跟着涨,还有塑料盆等;大豆、玉米涨了,食用油会涨,猪肉也要涨;棉花涨价,我们穿的衣服、鞋袜就不会便宜……有时候,涨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东西涨了,后面跟着涨一大片,这就是传导作用。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赵继东表示,原油、原粮、土地、矿石、自来水等一些初级产品涨价,就会波及下游的产品。从物价的传导机制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其传导链条是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10月份南京监测

  食品几乎全涨

  昨日,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南京也是如此,记者从南京物价部门了解到,10月份被监测的30多种食品几乎全线上涨,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南京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1%,粮食、干豆、肉禽、蛋类、水产品、鲜菜、干鲜瓜果价格就是全部上涨;即使与8月份相比,食品也涨了2.3%,肉价自7月回涨后保持小步趋升;蛋、水产品因货源少价格持续上升;鲜菜在两节期间尤其是节后价格猛升;鲜瓜果因上市季节和品种结构变化,市场价格也明显升高。

  第一推手·源头涨价环环传导

  源头一:国际原油

  洗衣粉也在酝酿涨价,因原油价格上涨

  传导链条:国际原油—单体(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原料)—塑料、洗化用品

  记者昨天得到消息,洗衣粉、洗洁精等洗化用品厂家正悄然涨价,“我们本月给批发渠道的价格已涨了5%-10%左右。”南京一家日用品企业人士说。

  “上游的原材料统统上涨,我们也扛不住了。”普通市民可能不知道,我们使用的洗衣粉、洗洁精等,最上端的原材料得追溯到原油了。业内人士说,洗化用品里都含有烷基苯磺酸钠,含量在15%以上,而这种物质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国际油价的上涨,也导致烷基苯磺酸钠的价格走高,据介绍,年初还不到10000元/吨,现在涨到了10600元/吨,有的地区涨到了11000元/吨,涨幅10%左右。而根据测算,烷基苯磺酸钠每涨10%,影响到产品要涨2%左右。

  而其他的原材料也在涨,另外用于包装这些洗化用品的塑料袋、塑料瓶,其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等也是来自于石油,价格也在随之上涨,所以综合下来,这些洗化用品一次要涨5%-10%才“够本”。

  油价涨了,吃用百货都会“受牵连”

  传导链条:国际原油——国内成品油—交通运输成本上升—各种商品涨价

  在构成CPI的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中,成品油中的93号汽油、0号柴油等品种作为小类被纳入“交通”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微乎其微,但它们每一次涨价,都会牵动CPI“脆弱的神经”。有专家认为,如果油价上涨15%,对CPI的间接影响至少也会达15%。

  “只要跟交通运输搭上关系的,都会受到影响。”赵继东举例说,比如农产品,要从外地运到南京卖,运费增加了,就会反映到菜价上,不过在这个传导过程中,可能会消解掉一部分。不止是农产品,现在是大物流的时代,油价上涨会“牵连”吃用百货。

  源头二:原粮

  粮食贵了,猪肉也要涨价

  传导链条:原粮——饲料——养殖业成本上升——各种主副食品涨价

  今年以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都出现了上涨,而粮价是百价之基,这必定带动很多主副食品涨价。

  日前,康师傅方便面宣布涨价10%,目前有些地方已经调价完毕,其原因就是制造方便面的主要材料如面粉、棕榈油、淀粉及其他调味原料(葱、姜、蒜等)的价格全线上涨;上半年,猪肉价格经历了一个低谷,到了下半年,止跌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米等饲料价格涨得很快,导致养殖业成本上升。据悉,从今年3月至上个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一度冲上最顶峰——2000多元每吨,达到近10年来历史最高点。

  而上个月,金龙鱼、福临门等厂家高调宣布食用油涨价,给出的理由也是上游的原料,如大豆、玉米等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企业“顶不住了”。

  源头三:棉花

  棉花大涨,棉衣跟着变贵

  传导链条:棉花——棉纱棉布——服装、鞋袜涨价

  “今年衣服真贵!”天气转冷,不少市民想去添两件秋冬衣服,却发现“买不起”,普普通通一件棉袄,就要好几百,连一双棉袜,都涨了两三元。记者走访环北服装市场以及一些商场看到,上市不久的秋冬服装、保暖内衣、棉被、婴幼儿服装等棉制品价格都出现了10%~20%的涨幅。

  棉制品涨价,直接原因就是棉花价格疯涨。根据省物价局监测,10月15日,省内新籽棉平均收购价同比涨幅达71%。棉纱的价格也因此上涨了七八成。恰逢秋冬棉花消费旺季,今年秋冬的棉制品价格将比较高,甚至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持续上涨。棉花疯涨,主要是因为灾害天气,新疆主产区减产所致。

  第二推手·游资炒作火上浇油

  “豆你玩”、“姜你军”又来了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愈演愈烈的游资炒作是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一大原因。

  “豆你玩”又杀回来了

  “绿豆9块5一斤!”市民吴阿姨昨天在山西路农贸市场逛了一圈,发现之前的“豆你玩”似乎又杀了回来。记者昨天从下关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不仅绿豆涨价,其他杂粮价格也有所上涨。据商贩介绍,10月中上旬绿豆的批发价还是5块多一斤,这月初就涨到了6.5元一斤。按理说,近期是销售淡季,绿豆的价格应该便宜,可为啥“豆你玩”又回来了呢?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进口绿豆减少外,很可能还与游资炒作有关。“正好借着近期物价上涨,搭车再涨一回。”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从绿豆收购商,到产地经销商,再到外地各级经销批发商,甚至零售商,各环节各家都多多少少有囤货的行为。

  游资炒作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农产品涨价呈现明显的“连带效应”。有专家表示,按照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一种产品短缺会适度带动同类其他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像当前这种绿豆涨了红豆涨、黑米也涨的情况就没道理。而只有游资囤积居奇、故意哄抬,才会出现这种异常情况。

  姜价逼近10元/斤

  一斤8元、9元、9.5元……昨天记者走访了几家农贸市场,发现生姜的价格直逼10元。市民可吃可不吃的生姜为何也会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呢?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可以理解,但应该不会出现如此暴涨的情况。这里面游资难辞其咎,有人通过沙藏法让生姜多储存6~8个月,以此控制姜的上市量,从而谋取差价。

  一生姜批发户介绍说,之前几年姜的收购价是一块钱一斤,而今年竟有人以五六元一斤的价格来收购。照此推理,很有可能是炒家囤姜。

  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可“游资炒作”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只要投机条件合适,小麦、玉米等农产品都可能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

  “游资炒作”被不少人视为“万能涨价理由”。然而,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并不认同。山东省社科院专家冯群力指出,适宜游资炒作的农产品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产量偏小、减产、产地集中、耐储存、需求刚性、国家不宜调控等,除绿豆、大蒜等个别品种外,像白菜、苹果等大多数农产品并不适合游资炒作。

  第三推手·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大白菜田头五毛,零卖两元

  记者在几家农贸市场发现,今年大白菜一斤的售价在1.5元到2元之间。大白菜从田头到餐桌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从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场上大白菜大部分来自盱眙,田头批发价每斤约四五毛。“我们以5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回来,然后再以八九毛钱的价格往外批发。”众彩一批发大户介绍说,尽管中间一斤加了三四毛钱,但是平均算下来根本不赚钱。

  他举例说,在田头收购大白菜需要雇人搬运、装车。“雇一个搬运工一天得支付80块钱,一卡车至少得雇5个人,这就得400块钱。”这位批发户表示,此外还要支付路费、摊位费等。 记者了解到,从地头到批发抬高50%到100%都是蔬菜批发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因为干这行利不大,挣钱主要还是得靠勤快。

  一斤八九毛钱的批发价又是如何涨到了1.5元到2元的?市民首先想到的是卖菜的“心太黑”,从批发市场拿来,零卖要翻倍。对此,科巷菜场一位摊主介绍说,运费涨价、水费涨价,就连塑料袋也在涨价,“不涨价,成本根本回不来的。”

  这位摊主给记者算了笔账,他的摊位1.2米长每月就要租金600元,电费一年100元,划到每月8.3元,每月要购买塑料袋花费80~90元,加上每月面包车的汽油费1200元等,每月的开支要2400~2500元。

  “我批发的白菜9毛,卖1.8元。”尽管如此,这位摊主表示,在高开支下,净利润也没多少。记者了解到,摊位租金加上其他费用及蔬菜从批发到卖出中间的损耗,在一般情况下,农贸市场的摊主都是在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对半加价或者翻倍加价。

  观点

  主要原因与

  货币宽松政策有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除少数品种确实因灾减产外,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上流动性过于充裕,造成部分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普涨,不少人被这种“货币幻觉”所欺骗。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刺激经济尽快复苏,世界上多个国家纷纷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增发大量货币。我国也不例外。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增长11.8%。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意识到当前通胀风险,决定从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行加息对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物价上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结构调整将产生积极影响。新华社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