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城市大集去留惹争议 历经百年人气旺盛难拆迁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0年11月06日01:06

  城市大集去留之辩

  本报记者 张榕博

  透过集贸市场办公室的窗户,长达三公里的青岛市李沧区李村大集只能看到不停穿梭的人流。对于集市的管理者、全国劳模张代成来说,相似的情景他已经历了20多年,大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人气,但现在,不一定什么时候,一纸大集解散通知就会贴到办公室门上。

  随着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一天天推进,以及李沧区因青岛北站、地铁建设而凸现的青岛市内外交通中心枢纽的“城市客厅”地位,这个从明末发端、沿袭了近300年的李村大集,如今正夹在未来的世园会园区和青岛的新“城市客厅”中间,处境尴尬。

  当地政府给这个李沧区的“文化名片”指出了三条出路:原地升级、异地搬迁、就地解散。

  围绕李村大集的去留问题,各方博弈和暗战正在进行。

  大集式生活

  “我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俺爸带我去赶集,今年我爸70岁,只要有集,他风雨不误。赶集就是个事儿,一到时候非去不可。”

  11月3日早晨6点,农历九月二十七,在起始于李村河东李桥,并从向阳路桥一直向西的约三公里河道上,第一个支起帐篷开门做生意的小贩等待着天明,以及延续了上百年逢二逢七开张的李村大集。

  “活虾、活蟹子嘞,买点吧”,在这儿贩海鲜的莒县人丁来英一边低沉地吆喝,一边将刚刚从沙子口运来的梭子蟹、虾虎摆在摊儿上。他开玩笑说,早晨起来练练嗓子,一会儿等大集上人多,大家都吆喝起来,再练就来不及了。

  向阳路桥墩下,一口大黑锅里正咕嘟咕嘟冒着泡,里面煮着发黄、无法辨认的食物,锅壁上还贴着几块肥肉。大锅周围,十几个马扎上已经坐下了第一批吃早点的几名务工者。

  “在这里吃这个刚烤出来的河底脂渣,就上火烧和白酒,那别提多好吃了。”来自吉林白城的小伙儿田振勇递过来冒着热气的火烧和脂渣,非让记者也暖暖身子。

  这时,一辆辆大车从河底另一头驶来,海阳苹果、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章丘大葱,还有附近几个村居民带来的一土篮萝卜、西红柿,手艺人带来的编筐、木匣、手写对联、花鸟虫鱼陆续填满了市场。

  前来赶集的人也从四面八方拥来。整个大集外,被带动起来的李村商圈每条街巷也已人山人海。

  青岛市李沧区文化馆老馆员、年近80岁的张崇纲老人在《李村大集古今考》一文中这样写道:

  “明正统年间,云南移民李氏在即墨东留村暂作停留后,举家南移,迁到李村河中游北岸落户,起名‘李村’。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出版的《即墨县志》所附即墨县地图上,就重点标有‘李村集’的地名。一直以来,李村大集就是山东四大集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还被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百多年前,李村大集被德殖民,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村大集周边又成为日军碉堡的‘卡子门’。1949年6月2日黎明,李村大集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从东线进攻青岛市区的攻城部队……”

  “我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俺爸带我去赶集,今年我爸70岁,只要有集,他风雨不误。俺奶奶今年97岁,小脚,前几年只要她还能动弹,就一定去赶集。这几年不能动弹了,还要我常去给她买烤烟。”住在沧口的个体户穆宝成年近五十,现在他经常和儿子一起赶集。虽然超市货也挺全,但是门对子、席子、大福字这些超市就没有。大集上的菜都是各地农家自己种的,干净便宜还好吃。“赶集就是个事儿,一到时候非去不可。”

  今年86岁的张粟棠老人从小就在李村集附近的东李村生活。她说,年轻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大集上看茂腔,“几个人搭个草台唱戏的,弄个箱子往上面一站,就开唱,没钱捧人场,有钱就扔几分钱给他。”她说,虽然现在很少在大集上碰到唱戏的,但这仍是她平时的一个念想。

  谁能拉李村集一把?

  “李村集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脏乱差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这个市场的人气一直很旺。青岛加快城市化建设以后,每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过争论,但是,没有结论。”

  今年48岁的青岛市李沧区河南村人张代成现在是李村大集常驻业户的“头儿”。他原本是大集上一家水产店经理,1997年,张代成将平时在大集经营的业户“整编”成现在的滨河路集贸市场常驻业户后,大家都认他是“管事的”,这位头衔模糊的“全国文明诚信个体户”实际充当了李村大集的管理者。同时,他还经营着水产店。

  现在,李村大集上挂着“滨河路集贸市场会员自律办公室”牌子的一间简陋屋子就是张代成的办公室。门上,33块各级政府授予的匾额虽然有些褪色,但市级、省级优秀个体户的字样仍依稀可见。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这些年来张代成获得的荣誉、绶带以及一些照片。这些照片多是这些年来,他受各级领导接见的“握手照”或合影,其中一张他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握手的照片格外醒目。“这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百名优秀个体户时领导人和我合影。”张代成说到这里,有些感慨。

  张代成现在开着一辆保时捷卡宴,在郊区还新买了一幢别墅。但在和记者交谈时,他的情绪并不高。

  张代成介绍,上世纪80年代,都是周围村子的农民来李村大集摆摊。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集市每年增加七八十户下岗职工。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加入李村大集。大集从逢二逢七出集,变成了现在拥有900多户业户、2000多口人的常驻市场,2007年还被列为李沧区的一张民俗文化名片。这些年,青岛市搞马路市场退路进室,一些小商贩没了地盘,图这里租金便宜,便拥到这里混碗饭吃。很多河南的、东北的以及省内临沂、潍坊的,拖儿带女的在这里做生意,摆个香油摊或是卖杂货炒货贩个海货什么的,混得好的,就买房在这里安家了。

  “我是咱这摊煎饼果子的,姓吴,张大哥记得吧?求你帮个忙,我要办房贷买房啦,银行需要我提供一个完税证明,给我开一个吧。”记者与张代成说话时,黑龙江鸡西来这做小吃生意的吴秀英和她母亲进了办公室。吴秀英刚在附近花了47万元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准备靠着大集安家了。

  “我懂你说的这个事。但咱这个市场3年后还在不在,现在还不一定。咱市场能不能给你担保,还是个事。”张代成这番话一出口,屋里十几个人一时都没了声音。

  “原地升级、异地搬迁、就地解散,这就是未来政府给李村大集的三条出路,我们都希望原地升级,但谁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呢?”张代成叹了一口气,他担心2008年政府一纸取缔李村大集的公告,会在未来某个时候悄然贴在他办公室门上。

  2008年3月26日,李沧区李村大集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向李村河底市场的800余业户和摊主下发了《致李村大集经营业户的一封信》,通知上说,“为了确保李村河道畅通,保障周边居民及业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业户5月31日前全部搬离李村河底。今后除农历逢二、七赶集外,李村河底将不再设摊,赶集日摊位日出日清。”

  但由于当时全部业户和市民强烈反对,李沧区政府随后收回了撤销令。

  李沧区工商部门告诉记者,根据《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河道并不允许设立集贸市场,李村大集一直无法成为合法正规的市场,而事故也不可避免。

  2007年8月12日晚10时,原本干涸的李村河道突然洪水肆虐,坐落在河床上的市场积水深达1米,500多个百货摊位浸泡在水中,所幸并无人员伤亡。“那天晚上下雨,不到10分钟河水暴涨了一米多,我们也不顾货了,没命地往岸上跑,等跑上岸回头看,全部家当已经冲没影了。”在大集经营服装生意的李军谈到三年前的水灾,仍眼含泪花。

  2007年11月和2010年3月,李村大集的摊位又发生过火灾。记者沿着河底的摊位一路走过,用简陋防雨布搭起的摊位一个连着一个,业户们经营的棉被、服装上就搭着已经老化的电线。在河道两侧俗称“水上漂”的门头房下,就是一条臭水沟,上面的房屋仅用几根水泥柱支撑着。

  2009年11月24日,李沧区环保部门启动李村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希望解决李村大集段水质污染问题。环保部门给出的数据是,李村集周边生活污水、海产品摊位污水及业户随手丢入河道内的垃圾每天达到2000吨。

  不仅是环保问题,青岛市商务局市场网点处的李处长告诉记者,从食品质量安全和河道经营安全角度,李村集都不适合保留。

  “李村集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脏乱差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这个市场的人气一直很旺。现在全市一半的农贸市场都在进行标准化改造,因此这个市场具有争议。特别是青岛加快城市化建设以后,每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过争论,但是,没有结论。”李处长说,在李村大集的去留问题上,商务局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村大集到底能不能留住,张代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指着那张和吴仪的“握手照”说,他想不通,国家领导人都能伸出手,和他这个在“脏乱差”和安全隐患市场中谋生的个体户握手,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能伸出手,拉李村集一把?

  在“城市客厅”和世园会的夹缝中

  “如果周围都建好了,那我们这些业户以后连搬迁的地方可能都没有了。”莒县商贩丁来英说。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李村集已经经历了政府数次取缔和搬迁,但每次被驱赶后,业户们最后又都悄然回到了李村河底,继续他们的营生。

  然而,随着青岛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启动,李村大集上的人们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2009年3月,青岛规划部门发布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李沧拥湾片区包括铁路青岛北站、地铁一期工程等7项道路基础设施确定了施工进度表。2009年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总面积达98平方公里,总投资39.1亿元的李沧区客运北站将成为青岛内外交通的枢纽,成为青岛市的“城市客厅”。而李沧北区约1000亩土地将成为胶州湾东岸核心商务区和半岛知名的游乐中心和青岛必游地。

  2009年9月15日,青岛获得了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主办权,园区选址李沧区东部百果山风景区,这里必将成为新的青岛城市名片。在当地媒体报道中,为确保世园会成功举办,李沧区按照“20年不落后”的标准,提前做好世园会周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围绕世园会的规划,李村集东侧的黑龙江路已划归世园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涉及南庄、河南庄旧村改造项目等。

  李沧区的未来图景也吸引了一批批知名房地产商进驻。目前,投资54亿元的中南·世纪城、投资60亿元的伟东·幸福之城和投资320亿元的万科、中南、龙湖等地产项目相继进驻李沧,曾被称为臭水河的李村河上游,也因为周边地产商进驻以及世园会召开,于2010年8月完成治理,河岸两侧还修建了园林和茶室,成为“溪流潺潺,鱼翔浅底的魅力蓝带”。

  就在李沧区全区都在为高端旅游、商务、居住区开工建设时,李村大集对面的河南村也启动了旧村改造。

  “如果周围都建好了,那我们这些业户以后连搬迁的地方可能都没有了。”莒县商贩丁来英说。

  丁来英的话并非危言耸听。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认为,李村集在原址上仍然进行原生态、粗放式发展已经没有历史机遇,很难保留。如果李村大集只作为传统的农贸集市,也是没有“战斗力”的。

  李沧区政府工作人员魏立江承认,李沧区目前开建了新城市客厅和世园会两个国际化项目,只有围绕李村大集周边的李村商圈目前在2年内仍然都没有规划出台。“最近又有本地媒体炒作李村大集的去留问题,这些年区政府一直在想李村大集的解决方案,但是每次提到搬迁,业户就会来上访,区政府一直很头疼。”他说,如果搬迁,现在根据新的城市规划,政府再也找不出那么大的地方来安置这个大集;如果就地解散,也很难安置这么多人,大多数业户也不愿意搬走。

  “李村集这个地角挨着市北、崂山,是李沧进出市区的要道,房地产商早就盯上这里了。”紧邻李村大集的京口路上,福临门房产中介的张女士说,最近几年青岛的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盖房的。现在河南村拆迁了,以后这一片老城区都要拆迁,李村大集如果不搬走,留下来也很难有发展空间。

  张女士说,从她2003年开始干房屋中介,附近百通花园的房子那时只卖2400元一平方米,而现在已经涨到了八千五百元。“这次河南村拆迁,据说每平方米补偿款要超过万元,房子盖起来以后会卖得更贵。”张女士说,最近四方、市北相继有几个楼盘一天内房源就抢光了,“这么火的楼市,谁会在乎什么百年大集呢?”

  李沧区政协近日向区政府报送的《敢问路在何方——关于李村大集走向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李村大集占地约10万平方米,客流量近10万人次,进入腊月临近春节有时接近20万人次,平日加集市年交易额约9.6亿元。李沧区区委书记傅明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批示,表示应动员各方力量,聚众力研究解决李村大集问题。李沧区政府也在政府网站上开辟平台,征求市民对李村大集走向的舆情。

  “真希望这次我们能留下来,把市场升级改造,把向阳路桥和东李村中间的河道修成大船形,河道覆盖,上面卖旅游产品,下面还是卖农贸百货,你说这个想法多好。”采访结束时,张代成向记者展示他脑子里未来李村大集的模样。

  “李村大集会不会有下一个百年?”对这个问题,张代成没有搭话。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