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降低通胀率依赖经济稳定复苏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07日02:05
  点评

  通胀之痛来势凶猛,人们难免要问:这次涨价,是为什么?

  在众多原因分析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过去一年来全球各地的大面积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投机商囤货炒作加剧了粮价波动的幅度。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并非关键所在。

  宽松货币政策埋祸根

  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金融危机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造成当前全球物价普遍上涨的基础性原因。

  “这是用超常规的、极度的货币发放来弥补断裂的资金链造成的危机,”袁钢明解释说。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步调一致地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放宽贷款条件,同时采取了扩大投资、发行国债等宽松的财政政策。

  袁钢明表示,通货膨胀作为刺激政策的后遗症,虽然不能避免,但原本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但不幸的是,眼下全球经济刚刚出现复苏,并不稳定,常出现反复,由此导致刺激政策迟迟不能退出。

  “这就是说,经济复苏越不稳固,刺激政策越难退出,这就导致了目前全球各国物价普遍上涨的局面。”袁钢明说。

  中国的副作用比较明显

  尽管如此,各国的具体情况却有所差异。

  美国也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但是美国通胀却并不严重,这是因为美元是全球货币,美国多发的货币会流向其他国家。

  澳大利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但是澳大利亚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该国较早出现了通胀的苗头。

  袁钢明认为,在G20国家中,印度和中国的情况较为相似,都是在整体经济受冲击后采取了刺激政策,但是在刺激政策的结构上存在问题,这导致部分产业过热,如房地产等,但对农业等其他产业未能给予足够刺激,农产品产量不足为投机活动带来了空间。

  袁钢明认为,中国刺激力度大,经济复苏快,因此副作用比较明显。

  G20催美国控制货币

  到目前为止,G20峰会已经召开了3次。前两次主要讨论了一旦经济复苏后刺激政策必须退出,但第三次峰会上,各方出现分歧,同意各国自行决定是否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4次G20峰会即将在韩国召开,袁钢明认为,此次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仍将是讨论全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尽管各国百姓都在关注与其自身相关的物价问题,但目前,欧美认为走出经济困境更重要。

  此外,袁钢明指出,是否允许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成为此次G20峰会的重要议题,并必然引起争议。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全球通胀。目前大部分国家认为美国应当控制货币发放。峰会最终可能会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实行有限度的宽松政策。”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马晶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