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让图书室不再冷清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1月09日06:30
  编辑同志:

  课余时间到图书室“充充电”,本是基层官兵不错的选择。可在一些基层单位,图书室却少了些人气,多了些冷清。为什么图书室没有成为想象中的“读书室”?带着疑问,笔者在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一番调查。

  探寻图书室被冷落的原因,发现有以下几个:

  一是书刊种类较少。有的单位在建设图书室的过程中,只求书刊数量达到标准要求,仅按规定数量的下限购置图书;有的单位图书更新速度较慢,甚至连续多年未购置新图书;有的单位在购置图书时,考虑价格因素多于图书质量;有的单位购置图书时未充分征求官兵意见,致使大部分图书不合官兵“口味”,官兵阅读兴趣不足。

  二是管理方式不善。大部分单位未设专职图书室管理员,兼职管理员经验不足的问题很普遍。不少单位的图书室不能保证课余时间固定开放,有的单位的图书室甚至只在休息日开放。部分官兵反映,有时想读书却读不到。另外,还有些单位担心图书破损,不允许官兵外借图书。

  三是读书活动“乏力”。调查显示,23%的基层单位未开展过读书演讲、征文和交流体会活动;45%的单位开展过一些读书学习活动,但不够经常。大多数基层主官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官兵课余时间是否读书学习,主要依靠个人兴趣和自觉。开展过读书学习活动单位的官兵反映,多数活动并未发动全员参与,常常只是少数官兵唱主角。

  四是“软指标”不受关注。一些单位认为官兵读书学习情况是“软指标”,不同于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因此平时在抓官兵读书学习和图书室建设、管理时,缺乏动力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关注图书室书目数量是否达标的多,关注图书室是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少。

  毋庸置疑,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才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建设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军人,不能忽略基层单位图书室作用的发挥。如何让图书室真正成为“读书室”?听听基层官兵的建议。

  下士刘朝辉:我提议,为了增加图书室的图书数量,可以采取官兵“零存整取”建立“图书银行”的方式——鼓励官兵将自购图书自愿存放在图书室,退伍时既可归个人所有,也可捐赠给单位。另外,还可以同驻地图书馆合作,共建流动图书馆,定期提供和更换图书。

  排长郝永涛:各单位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图书室管理员队伍,以便更好地为官兵提供服务,必要时,还可通过送学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对图书室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岗位需要,发挥自身作用。

  中士吉宇航:记得我下连后,印象最深的是指导员组织的一次经典名著“翻拍”活动。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在排长和班长的组织下,认真阅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那次大家学习、参与的热情特别高,既了解了传统文化,又过了一把“演戏”瘾。我相信,读书活动只要能抓住青年官兵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就能引导大家走进图书室,多读书,读好书。

  政治指导员韦一:各级机关的关注度往往是基层工作的指挥棒,基层各项工作能否扎实开展,和各级机关是否重视、指导是否得力密切相关。让图书室真正成为“读书室”,也需机关对基层图书室建设予以充分关注,将其列为检查评比的一项硬指标,定期督促,上门指导。另外,各级机关还可以广泛组织和开展读书学习成才活动,营造“单位有书香,官兵爱读书”的浓厚氛围。

  95988部队 李 辉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