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女儿抑郁父亲写5年拯救日记 记录每天变化(图)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11月10日03:27
笑容重新回到父女俩脸上

  抑郁日记

  得知保送浙大,她却彻底崩溃

  女儿重症抑郁,父亲五年拯救

  首席记者 周立 文 记者 周舸 摄

  5年前,女儿患上抑郁症。从此,父亲有了个日记本,记录着他陪女儿走过的治病途中的每一道坎。

  5年后,女儿的病终于好了,当她发现父亲这本日记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父爱。

  23岁的邓莉娇,已在歌乐山和数十名来自全国的抑郁症患者呆了一个多月。现在,她不是患者,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以前,她可是抑郁症患者。她是怎么从一名患者,转变成为“老师”的呢?

  拯救她的,是父亲和一本日记。

  得知保送浙大,

  女儿精神却彻底崩溃

  娇儿情绪波动大,思维偏激,说服工作不起任何作用——摘自父亲的日记

  2004年12月20日下午,四川宜宾驻渝办事处办公室主任邓世敏,接到在川外附中上高三的女儿邓莉娇发来的好消息——经过层层选拔,她被保送浙江大学。

  “女儿多年拼搏终于没白费!”邓世敏长长舒了口气,可这口气还没舒完,他又接到女儿的电话:“爸爸,快来接我回家,不然,我就从这梯坎滚下去。”

  邓世敏连夜将女儿接回家,可女儿什么也不说,就一直哭,吵着不愿再上学。

  邓世敏隐约感到,女儿心理出了问题:“就是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太大,突然放松导致精神崩溃。”

  经多方协调,女儿终于可以不再去学校,半年时间,邓世敏按照女儿的意愿,给她报了6个学习班,包括考驾照。

  “我想换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好处。”邓莉娇说,从一开始,她就明白自己的问题,但就是走不出来。半年后,她的情绪有些好转。

  从女儿患病开始,邓世敏就开始写日记,记下女儿病情每天的变化:“主要是想从中找点规律,发现一个可以治女儿病的方法。”

  2005年8月,邓莉娇顺利成为浙江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可让全家没想到的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给父亲发短信:

  我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一边收拾衣物,一边订飞赴浙江的机票,一边和学校联系,一边给女儿发短信稳住她……——摘自父亲的日记

  “上大学后,她更疯狂了。三天两头闹自杀,休学、绝食、不说话,啥子都折腾过了。”邓世敏平日工作很忙,妻子又在宜宾上班,平时,女儿全靠他通过电话照顾。2007年退休后,邓世敏受聘在重庆一地产公司做管理,就更忙了,但他仍坚持每天记日记。

  “我先是疯狂购物,几天就花了数千元。爸爸说,只要我能发泄出来,花钱就花钱吧。”邓莉娇自己也去杭州医院检查过,2005年底,她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病——躁狂性抑郁症。现实病例中,如不医治,大多数会走向自杀。

  一开始,邓莉娇认为是大学和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让自己变得悲观,她就想,毕业工作了也许就好了。可当她接触到一些已经工作而患上抑郁症的人后,她彻底绝望了,觉得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没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那种痛苦的。”期间,她唯一愿意稍微说点话的人,是父亲。

  2008年9月23日,邓世敏突然接到女儿的短信:“这种生活,我不想过了,我会选择自己的方式结束我的生命。你不要来找我。”

  邓世敏赶紧订机票,当他半夜赶到浙江大学时,女儿却不愿见他。

  那天,邓世敏在女儿寝室下守候了一夜。次日,女儿才勉强同意和他谈谈。最终,邓莉娇随父亲回到重庆,一起走进“重塑人生”心理咨询中心。

  在这里,邓莉娇在父亲陪同下,得到系统治疗。

  父亲的日记,记下了女儿从绝望走向康复每一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我大学读了5年,因为其间休学一年,请病假半年。不知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受了多少苦。无论我怎么样,都有父亲陪在身边。”邓莉娇说,她今年初病好后,父亲才让她知道这本日记。“厚厚一个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从日记中可以看出,5年来,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开开心心过上一天。我一直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却不知,在我痛苦时,父亲比我更痛苦。”

  女儿得到拯救,

  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

  娇儿终于找回了自己,回忆这5年的历程,真是一言难尽啊——摘自父亲的日记

  这本日记同时让邓莉娇明白,如果没有爱,一个抑郁症患者,是根本无法治愈的;而她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自己这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她决定改行,大半年时间,她就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她知道,这个社会上,抑郁症患者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人群。

  大学毕业后,邓莉娇放弃了数个高薪工作,主动前往治愈自己的“重塑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希望用这个平台帮助更多人。她也成为这里唯一由病人转型成为老师的咨询师。

  工作两个月来,邓莉娇和同事制订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她揭自己的伤痛,为数十名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其中,十多名患者进步很大,遇上家庭困难的病人,她会主动为他们申请减免费用。

  而邓世敏,也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女儿的救助行动——接送、安抚,甚至接济病人。

  “女儿一场病,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我们都找到了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就是帮助别人。”邓世敏说,他还要继续记日记,记下女儿更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