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美媒:道教传统文化在中国复苏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1月10日10:15
  美国《纽约时报》11月6日文章,原题:道教复苏

  尹信慧(音)登上峄山山顶,俯瞰脚下的混沌世界。这位47岁的道姑肩负着一项神圣使命:为一座新建道观开光。台阶还没修好,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往这座建在3400英尺高处的道观。一群工人正忙着铺设石阶、种草皮、树木和鲜花。道观内,一缕清风吹过尚未安装玻璃的窗户,青石铺就的地面上还洒落着点点朱漆。

  这座道观与世俗事务有着很大联系。峄山位于中国贫困地区,当地官员偶然发现旅游业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于是围起大山,开发成公园,但鲜有游客愿意掏钱爬山。中国正在见证宗教的复苏,人们愿意花钱拜访宗教圣地。于是,当地政府开始重修这座于文革时期被毁的道观,打造了一座30英尺高的玉皇大帝塑像并把它拉到山顶,放入道观。但道观必须开光。于是,当地官员便请来精于道教仪式的专家尹信慧。

  一直以来,宗教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改革者和革命者将宗教视为阻挠国家发展的绊脚石及中国百年屈辱史的重要原因。现在,经过30年的繁荣稳定后,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正在复苏。在城市,雅皮士们开始信奉基督教,中产阶级则受佛教吸引,道教在小乡镇和农村复苏,伊斯兰教也在兴起。

  宗教建筑热潮也无法令人忽视。教堂、寺庙和清真寺开始出现。究竟有多少中国人不认可无神论难以统计,但有数据表明,宗教信仰开始扩散。与之前显示只有1亿信徒的调查相比,一项新调查表明,约有3亿人信仰宗教。2007年,中国领导人认可了宗教慈善团体及它们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最近,中央政府还主办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国际会议。地方政府则把寺庙作为旅游创收的重要方式。研究中国宗教问题的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杨凤岗(音)说:“现在,信仰宗教的社会空间变大了。信教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道教则反映了这段衰退和重生的历史。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影响可体现在书法、政治、医学和诗歌等诸多方面。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衰落之际,道教影响力同样遭到削弱,受到海外观念冲击的中国人开始怀疑道教信仰。

  但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类似,道教开始复苏,特别是在根基深厚且西方影响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尤为如此。道观数量开始大幅增加。目前,中国共有5000座道观,远远超过1997年时的1500座。北京于2000年时仅有一座开放的道观,现在已有10座。道教的复苏并不完全是虔诚信仰的表现,地方政府更多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容许寺庙和道观的增加。对尹信慧等道教教徒而言,所面临的诱惑是将道观变为当地旅游局的附属。而对帮助推动道教复苏的私人捐赠者而言,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艰难选择:支持宗教或支持政府。

  与峄山不同,尹信慧道姑所在的茅山是个更庞大的综合体,共有6座道观。由于距离南京和上海分别只有45分钟和2小时车程,这里成了颇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在20年前,茅山就已开始全面重建。当地政府开始收取门票费用,并拿走一半收益,剩下的一半返还给道教教徒投入重建。尽管信徒们因过度商业化而开始远离道观,但游客们开始成群结队到来。去年,茅山的门票收入超过270万美元。

  峄山的开光仪式即将开始。泥泞的小路已铺好石阶,地板上的朱漆已被擦掉,工人挂起气球和横幅。电视台的人摆好机位,等着拍摄地方政府官员。10点30分,尹信慧中止仪式。地方领导站在大殿外,讲述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推动。剪彩后,官员们登上汽车,到山下酒店去吃午餐。仪式再度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从窗户观望或站在大殿外等候,高举相机。一位老婆婆说:“玉皇大帝,我们的庙回来了。

  中午时分刚过,似乎已耗尽体力的尹信慧停止了吟诵。抬头看了看太阳,她拿出一小块方形镜子,让阳光恰好反射到神像的眼睛处。开光。玉皇大帝向身下世界睁开双眼:道姑、信徒和广阔的中国北方地区,数百万人正朝着现代中国的目标———繁荣、财富和幸福前进。(作者伊恩 约翰逊,伊文译)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