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笔者在人民网发表《G20峰会上中国应劝阻美国滥发货币》。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美国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央行对此曾和美联储有很多沟通;如果我们有意见的话,最后还是归结到国际货币体系是否有问题。同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担忧,美方应对此解释。11月8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方对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关注、有质疑,并将在韩国G20峰会上坦率地与美方交换意见。近日,众多发展中国家官员也纷纷谴责美国滥发美元计划。笔者认为,光谴责是不够的,更要采取行动来制止美国滥发钞票危害世界经济的行为。
自美联储8月份表示要推行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创出新高,2007年泡沫景象重新。美联储推行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通胀担忧,大宗商品价格恐慌性上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大宗商品市场投机盛行。显然,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幕后黑手正是美联储。
美元大涨大跌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诱因
从下图可以看出,过去10年内大宗商品走势与美元汇率走势极其一致。美元屡创新低之时,便是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之际。
2009年,美国西德克萨斯基准原油(WTI)期货基准价格由最低每桶33.98美元上涨到最高每桶81.37美元,涨幅近1.4倍。与此相应,同期美元汇率指数(美元兑6种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指数)自86.5下降至最低74.97,降幅为13.3%。这意味着美元汇率每下跌1%,油价约上涨幅度超过10%!假设不考虑供求变化,这相当于美元汇率变动招致了约9倍幅度的投机。再看2008年上半年,美元汇率指数最低跌至71.3点,原油价格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之际,逆势暴涨至最高每桶147美元。此后,美元汇率在美国金融危机扩散至全球的形势下大幅反弹至2009年上半年最高水平89.6,原油价格也相应暴跌至每桶33.2美元。期间,美元汇率最高反弹了28%,而原油价格最高暴跌84.6%。
从历史经验看,美元汇率也是大宗商品价格和世界通胀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左右飙升至80年代的每桶35美元左右。这导致了70年代和80年代发达国家的“供给性冲击”,通胀伴随经济衰退的滞胀令当时各国央行头痛不已。而在2000年前后,尽管美国经济短期轻度衰退,但由于美元汇率较为强势,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10.8美元,全球各国面临了一场通货紧缩风险的考验。金融海啸期间,笔者外派在纽约工作,曾在访问设在纽约联储的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部门时,与其探讨美元汇率和世界通胀的关系,对方哑口无言!
投机者之所以敢于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依仗经济济基本面向好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依仗美元贬值的支持。当二者兼有时,投机气氛最浓,如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创下超越2008年的新高。即使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期间,如2007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下,原油价格仍自每桶70.8美元上涨至140美元,涨幅近一倍。
英国《金融时报》等众多媒体近日也报导称,弱势美元推高了全球资产价格。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促使美元贬值,触发汇率战争
美联储曾于8月10日在其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将从8月17日起开始购买美国国债,以使其所持有国内证券的规模保持在约2.05万亿美元的水平。此举拉开了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序幕,直接导致此后美元加权汇率指数自82.3大跌了7%至76.5,跌至2010年低点。
英国纪念碑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Stephen Lewis)警告,实际和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产生了压力,推动世界走向一场“汇率战争”。
近期遏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几项对策
随着美元贬值推动国际大宗商品泡沫,国际热钱涌入亚洲吹大资产泡沫,一旦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停止,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可能重演。考虑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亚洲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将是灾难性的。世界各国都有责任防范这一风险,须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首先,要求美国搁置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对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负责。美联储希望通过降低长期利率水平来刺激消费与投资,然而美国长期利率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银行依然惜贷,企业不愿扩张,美联储实际上在向全球输出通胀。在之前的G-20财长和行长会议公报中,关于货币政策的内容是“继续执行适合价格稳定、从而有助于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这个表述实际上在纵容美国当前的通胀政策。本次G-20峰会上,中国可联合有关国家集体要求美联储负起责任,搁置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时收紧流动性并提高基准利率,避免美元流动性泛滥导致美元贬值,甚至发生新一轮美元危机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供给冲击”。
其次,推动美元恢复强势。强势美元有助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符合世界反通胀的要求。美元走强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是外汇储备保值的需要。在G-20会议上,中国应明确要求美国财政部真正落实其一再口头声称的“强势美元政策”,否则中国官方将不参与美国国债的拍卖认购活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与欧洲央行和日本官方沟通,交流其对本币对美元走势的看法,甚至联合干预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过快上升。
再次,中国也可将外汇储备中超过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卖给美联储6000亿美元,以“配合”其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计划的顺利实施。当然,中国等外汇储备大国也可适当发挥庞大外汇储备的资金优势,将手中的美国国债抛给国际金融市场,间接卖给美联储。此举并非报复美联储,而是抑制全球泡沫和通胀之有效措施。
最后,果断连续大幅加息。近日中国央行终于小幅加息了一次,但还不够,须再连续大幅加息1.5个百分点,将利率恢复至正常水平。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由于担心加息使得中美利差扩大而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中国央行对加息慎之又慎,希望仅靠提高准备金率便可抑制银行信贷,往往最后迫不得已才加息。笔者认为,这种政策欠妥。首先,过低利率助长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由于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国际炒家得到中国过低利率保证,相当于吃了颗定心丸,更加有恃无恐。其次,利息长期过低不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美国滥发货币推动美元贬值,将热钱驱赶至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动泡沫和通胀攻势。实际上,热钱根本不在乎3-5个百分点的利差,而是稳定的汇兑收益和更高的资本收益。中国已连续7个月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助长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热钱得到的资本收益更加丰厚。有识之士如香港联交所前总裁沈联涛,近日也在《财经》杂志上撰文《全球零利率隐忧》,担心中美低利率步日本后尘。最后,落入美国圈套。美国通过滥发美元制造资产泡沫和大宗商品泡沫,进而引发通胀,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维持过低人民币汇率导致国内经济过热,进而向世界输出通胀言论,以逼迫中国在汇率问题上让步。可见,中国必须果断连续加息,抑制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泡沫,严防通胀,不给美国口实的同时,维护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好局面。(彭俊明:博士,首席投资官,北京君投资本管理中心)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仅供投资者参考,其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