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九号。8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天绘一号卫星。今年以来,我国两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采用的测控体制,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相干扩频测控体制。这一体制的创始人和设计建设者,是总装某总体研究所研究员汪勃。
入伍21年来,汪勃凭着对航天测控发展的一片炽热诚心,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一颗耀眼新星。
没有测控体制创新,就没有航天测控自主发展
“没有创新的科研,是苍白无力的。”这是汪勃的座右铭。
一直以来,我国航天测控系统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统一载波测控体制。这种体制存在着容易被敌对势力入侵和盗用的安全隐患,选择一种稳妥可靠的测控体制势在必行。而多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已成功使用了相干扩频测控技术。是沿着别人的老路,还是走自主发展之路?汪勃选择了后者。
创新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就在我国某卫星第二代系统建设时,汪勃大胆提出了扩频测控体制的发展思路。
为了创新体制,汪勃长期奋战在工程实践的第一线。从体制设计到误差分析,他攻克了一系列工程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汪勃开创性提出并独立论证设计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非相干扩频测控体制,不但突破了多星测控、高精度测定轨和星地高精度时差测量等重大难题,而且彻底解决了我国航天测控多年来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
没有踏实苦干作风,就没有航天测控分毫不差
1989年,汪勃大学毕业入伍后,主动选择从最基础、最不容易出成绩的设备总体工作做起。这一干就是10年。
他曾在偏僻的山沟里学习遥测设备,无数个白天和黑夜,都是系统方案、设计图纸陪伴他度过的;他曾为了设备校飞,在大漠戈壁一呆就是3个月,住着破旧的土坯房,喝着苦涩的盐碱水。
大浪淘沙,靶场砺剑。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某卫星在轨测试中出了问题,测距测速误差对卫星定位造成了极大影响。得到消息后,汪勃直奔测控现场。问题涉及的协作单位众多,科研领域很广,除了卫星星载设备研制方,还有数据处理方以及多家地面设备厂所。各方依次汇报自家设备的工作流程和状态,都分毫不差。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汪勃一边安排数据处理方整理原始数据并提供给各单位,一边指导设备研制方进一步分析数据的时间标识。经过缜密分析和推理,当天晚上,他就理出了对问题的基本看法。
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在汪勃的分析思路指导下,相关测控软件错误和缺陷相继被发现。随后,他提出了归零意见,卫星很快恢复了正常。
没有甘为人梯精神,就没有航天测控的大发展
入伍21年来,汪勃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工程组长。即使这个组长,他为了工作也主动请求辞去。他常说:“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并不是要靠"当官儿"才能体现,作为科技干部,更应该专注搞科研。”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天都有年轻人向汪勃讨教。不管是不是自己带的学生,他都会倾囊相授。工程师陈扬毕业于自动控制专业,但工作上需要用到很多测控通信知识,每次向汪勃请教,哪怕是很基础的知识,汪勃都是非常耐心地回答。
非相干扩频测控后续几次试验,汪勃大胆放手让年轻的工程师辛维政去试验现场指挥,有事情就电话联系。他相信,年轻同志经历前几次试验任务的帮带,已经得到锻炼,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汪勃常说:“一点一滴都要传给大家,因为我知道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上辈的无私传授。如果大家没有甘为人梯精神,测控事业就不会有大发展。”
汪勃凭着一股子闯劲,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4项国防发明专利;2006年获航天基金奖,并荣立二、三等功各1次。
(上图为汪勃正在调试航天测控设备。黄学卫摄)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