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二十国集团第五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声音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2010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10.6%。图为深圳市中心夜景。人民图片
中国:让多方受惠的“世界市场”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温 宪 办公室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米达斯来信”网站是一家专事世界经济报道的新媒体。10月28日,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带领世界经济前行”的文章。该网站负责人詹姆斯·威斯特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不同意一些美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所持有的指责态度。他坚持以更为客观的立场充分肯定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他说,该网站所刊载的这一报道便体现出他所坚持的编辑意图。
这一署名“阿德明”的文章说,中国是世界经济非常重要、非常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仅仅这一点就使得中国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中国经济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7%。
文章说,中国正在逐渐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以购买力计算,中国将占全球购买力的四分之一强。文章认为,在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前25年中,中国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低端消费品生产中。但近年来,中国在高端消费品市场中的表现引人注目。今年第一季度,德国汽车厂商奥迪在中国售出的汽车量远高于德国国内消费。不久前,日本公司获得了向中国出售超大型自倾矿用卡车的订单。去年中国销售的汽车数量超过美国,今年中国消费者购买的手机数量将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中国现在已是巴西、南非、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菲律宾、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对中国的市场需求已超过美国。 文章认为,中国的成功对于世界经济有着增强信心和提高生产力的作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如果中国的年经济增长加快一个百分点,在今后五年间将使得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0.4%,约合2900亿美元。自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向世界证明,即使美国经济萎缩,中国经济也能实现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
期待加强韩中合作--访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 人民网记者 郑 红 焦 翔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即将在韩国首尔举行,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十分复杂,各国需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他强调,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意义重大,同为新兴市场国家,韩国愿与中国一道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继续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
本次首尔峰会的主题为“跨越危机 携手成长”,表现出二十国集团对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以及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关注。柳佑益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经济学家都警告说这次危机将超过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世界经济将陷入长期低迷。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因此,世界经济能够比较快速地走出危机。柳佑益指出,世界经济的恢复势头并不牢固,仍然需要各国共同准备一些应对措施,确保世界经济尽早进入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本次峰会就承载了探求这些方案的使命,峰会的成功举行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彻底摆脱危机、更好地向前发展。 此次峰会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首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国家举行,为了峰会的成功举办,韩国政府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协调工作。对此,柳佑益介绍说,韩国要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扮演桥梁角色,以促进各方协调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听取非成员国家声音,把他们的意见反映在会议上。他表示,此次峰会新增了“发展”这个议题,就是强调把发达国家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共享,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挖掘他们的发展潜力。在此过程中,韩中两国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比如在议题的选择和调整各方意见等方面,这些都将为峰会取得良好成果打下了基础。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的意义,柳佑益表示,在全球携手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非常适当的政策,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说,中国共产党刚刚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在国际经济中所占比重,我认为这是符合时宜、非常正确的决定。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在今后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益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地区发展间的差距,尤其是扩大内需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良性循环。我认为这是走向先进经济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选择。
谈到中韩经济上的合作,柳佑益认为,韩国政府正在顺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对中国内陆,比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致力于进入中国的尖端产业和服务产业。同时,韩国希望跟中国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帮助方面加强合作。
柳佑益还特别提出,中国找到了一条非常惊人的发展道路。韩国也是在短短半个世纪内从受援国发展成为援助国。韩中合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因素有很大的互补性;二是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类似、互相理解,经济合作能够给两国带来超越物质的价值;三是韩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和学术等方面,对中国保持非常友好的立场。柳佑益提出,希望中国的资本更加积极地进入韩国市场,以便和韩国共享全球经营的经验和技巧。韩国政府将会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投资信息、介绍投资伙伴、提供互惠政策支持。韩国政府已经为中国投资者推出了专门一站式的办公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中投资促进中心”。 柳佑益最后提到,此次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召开期间,正值广州亚运会举行。中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广州亚运会一定会非常精彩。韩国将派出大型代表团参赛,希望亚运会成为亚洲年轻人互相交流的舞台和进一步促进各国友谊的良机。
2010年10月,国际服装联盟来中国内地考察,寻求商机。人民图片
中国:抵御经济寒流的航标
人民网驻埃及记者 李 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既赢得了实现自我跨越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不同层面的挑战,有时甚至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的不公平待遇和伤害。因此,在这一时代浪潮中如何趋利避害,就成为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紧要课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成就,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分析专家萨米尔·马吉德认为,“特别是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马吉德表示,“中国经验”的重要特质在于很好地维持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及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先决条件,因为动荡和无序是所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天敌。而作为整体经济水平尚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在振兴自身经济和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又必不可少,从而便于不断实现自身经济体系的完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学习必须是有所取舍和改良的,否则将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同时,经济快速增长很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衍生问题,所以可持续增长的实现途径也不容忽视。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将这三者的关系协调到了一个十分平衡的状态,堪称各国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一大亮点。”马吉德认为,“就现实条件来说,"中国经验"是否普遍适用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能一概而论。但"中国经验"出现的深远意义在于,各发展中国家未来在就成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和借鉴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唯一的选择——"西方经验",而是有了另一种可供选择和参照的对象。”
马吉德强调,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如前两个世纪欧洲国家那样的对外扩张,也没有如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规则制定权”来谋取私利,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扮演了引领世界经济度过寒流的“航标”角色。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来说,“中国经验”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中国给世界提供健康发展的经验 人民网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
“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全世界借鉴,但中国经验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印度在内的每个国家都应当发展出适合自己国情及历史传承的模式。”印度中国问题专家、中国研究所所长莫汉蒂教授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莫汉蒂教授是印度老一代“中国通”里的泰斗级人物。他擅长研究第三世界发展问题,对“中国经验”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告诉记者,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生产提供各种激励措施以及向世界开放资本和技术。不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方式是完全属于“中国特色”的。
莫汉蒂称赞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他说,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率,同时也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负面影响,中国老百姓的普遍生活水平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此,莫汉蒂认为,这传递出当代中国为迎接新的挑战而发出的积极信号。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国必须加强更均衡的资源分配,同时还应尽快转变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式,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这将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
莫汉蒂强调,就在欧美仍然复苏乏力时,许多新兴大国诸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都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卓越贡献。它们应当继续通过在创造就业及提供福利等方面加大投资,进而开发国内市场,同时实现出口多样化。另外,还应当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和自由贸易区,将本国货币汇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莫汉蒂表示,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提倡健康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长速度。健康、平衡的发展更为可取,因为它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减少不公正与不平等以及促进各国发展和全球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IMF份额将升至6.394%,列第三位。人民图片
亚太经济一体化新引擎——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齐柏
人民网驻联合国记者 吴 云 联合国开发署坐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面的一座高耸入云的被称为DC1的玻璃大楼内。其使命是帮助世界各国创造发展的能力,如帮助各国建立灾害管理、道路管理或医疗制度等。开发署在亚太地区的所有项目全部由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齐柏先生负责。对他来说,关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近日,记者在其办公室就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对齐柏先生进行了专访。
问:您如何评价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答: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势头很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之间的贸易超过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也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APEC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当然,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能否具体说明中国发挥的作用?
答:中国赞成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和亚洲区域性组织如东盟建立自由贸易的安排,这一点至关重要。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对该地区其它国家产品的需求,成为了重要的拉动因素,保证了区域内贸易的增加。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意识到由于债台高筑,欧美国家的需求今后会有所下降,全球增长需要新的引擎,而这一新的全球增长引擎必将来自亚洲,因此亚太区域内贸易变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领土面积大的大陆国家的贸易关联度普遍比较低,但是中国的贸易关联度却很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带动了大量贸易。这一事实是亚太地区贸易关联度大幅上升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一体化过程中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中国正努力通过建设道路和港口等方式来加强与其它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联系。中国不仅在东南亚地区,而且也在东北亚地区推动经济一体化。中国同日本、韩国等国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此外,通过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等,中国还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联系,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贸易也大量增加。可以看出,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一体化的新引擎。
我们需要看到亚洲还有众多贫困人口。从绝对人数上看,亚洲的贫困人口全球最多,尽管非洲的贫困率更高些。即使在中国,尽管其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相当多的绝对贫困人口,而且那些刚摆脱贫困的人们生活远非富裕,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25美元到2美元之间。因此,在减少贫困方面,亚洲尚面临巨大的挑战。
问:展望未来,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在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还应做些什么?
答: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目前进展顺利。我认为,我们应该沿着当前的道路继续前进,增加各国在金融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欧洲在基础设施、商业制度、金融服务甚至法律制度方面都非常一体化。对比欧洲,目前亚洲在这些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亚太地区应在基础设施、海关、金融、货币甚至社会保障方面朝建立共同制度的方向走。可以设想一辆货运卡车应该从曼谷到北京,或者从科伦坡到上海一路畅通,就像在欧洲,一辆运货卡车从西班牙南部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畅通无阻那样。
(责任编辑: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