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标题给力”隐喻“给力的时代”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1月12日08:21
  一语中的

  陈一舟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11月11日《山东商报》)。

  毫无疑问,“标题给力”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关键在于:“给力”的媒体是党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这与它的舆论使命和话语地位有关。因此这个横空出世的新闻标题一时间就非常“给力”,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假如是一家地方性都市类媒体,“标题给力”想必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静下心来仔细梳理和考量,“标题给力”并不突然、并不偶然,不过是一个“给力的时代”的反衬和缩影罢了。如今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频出的时代。“正龙拍虎”、“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七十码”、“躲猫猫”、“范跑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充斥于互联网上与现实社会。几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都让我们对一起关乎公共诉求的公共事件记忆深刻。在对传统语言规则颠覆的背后,在搞笑表象的背后,其实蕴涵着或悲凉、或无奈、或乏力、或愤怒的形形色色的大众情感,寄予的是对社会公平和公共道德的渴望和诉求。

  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在于表达而非娱乐———在流行语“流行”的时代,公共监督和公共权利诉求的动能得到了激情释放。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面对于民意和舆论的“给力”,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公权力姿态悄然实现了从严肃向温和、向“流行”的嬗变。就在11月9日,《人民日报》还刊发了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叶皓题为《网络时代堵信息不现实》的文章。其中谈到:“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的必备功课。”重视舆情,就要俯身回应———而“标题给力”则可视为一种回应的姿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使舆论监督依托于一个更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新型大众媒体。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蔚然壮观;权力的运行,从未如今天这样被要求公开透明。公民社会日渐成长,公权力高高在上“严肃”教化民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这是“标题给力”产生和存在的大背景。从“舆论的给力”到逐步引起官方的响应和回应,这个过程是一个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的“互动”,才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给力”,昭示着日渐开放包容和价值多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为之感到欣慰。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