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广州,2010亚运会开幕式焰火彩排再次上演。 (CFP/图) |
2010年1月21日,迎亚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文明施工现场咨询会举行,面对市民的投诉,广州市建委主任简文豪作揖道歉。 (南方都市报 吴进/图) |
广州欢迎你批评 不一样的亚运筹备:换个姿态办大事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赵蕾 潘晓凌 实习生 梁琪 王钟的 陈铁梅
不一样的亚运筹备:换个姿态办大事
“落雨大,水浸街……”
这首著名的广州童谣,据说将是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开场音乐。
半年前,一场暴雨导致水漫广州,不少当地媒体批评政府城市管理存在缺陷时,都将这两句三字文作为报道的标题或开头。
有人开玩笑说,这就是广州,连童谣都带批判色彩。
网上流传的一首名为“广州欢迎你”的歌曲,同样发扬了广州的批判精神。作者一反原作“北京欢迎你”喜庆迎客的气氛,将“我家大门常打开……”改成“我家的车很难开,一小时一公里;到了上下班的时候,更是恐怖时期”。
在承办亚运盛会的广州,中国人“家里来客人,家丑放一边”的传统,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主持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有关节目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去办大事,尽量都说点悦耳的话,广州天天都能见到批评,令他感到惊讶。
距离开幕只有一周时间了,市民还在批。批政府的免费公交政策导致地铁爆满,迟早要出人命。这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如果你爱她,请她坐广州地铁,免费;如果你恨他,请他坐广州地铁,要命。”
11月6日,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颉亚林向公众道歉,宣布取消免费公交。
市民敢批评,政府能接受。这正是贯穿广州亚运会筹备工作的主线之一,而广州人“办大事”的风格也正蕴含其中。
市民“放肆”自揭“家丑”
广州市民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让亚组委主媒体中心特聘专家薛寿元有点忧心。“政府应该引导啊!”薛寿元服务过北京奥运,希望给广州带来北京的经验。
这种想法可不容易实现。前些天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亚运安保总共投入20亿,都花哪儿去了?”薛寿元当时就在现场,他顿感京广两地大不同:“奥运会快开幕的时候,哪个北京媒体的记者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广州,不仅媒体记者,普通人也习惯问这样的问题。大到亚运账单,小到政府给市民发亚运短信,人人都可以说“不”。
作为这次亚运会的海外公关顾问,凯旋公关广州分公司经理唐国俊更能理解政府的委屈。他说,亚组委网站上设置接受民间捐款的条目,也被细心的市民发现,狂批一通,“其实那只是个国际惯例”。
广州市人大代表田子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接到居民的投诉后,他特意跑到建委了解投诉的项目是不是属于亚运工程,他发现,有的虽然跟亚运无关,也有市民说是亚运的错。
更冤的是,有些事情刚有点风声,政府决策八字还没一撇,市民的批评就来了:亚运后是否继续限行,媒体报道“有车族无车族齐声喊反对”;坊间传广州亚运后和宁波将要申办世博,马上有人在微博上组织街坊团结起来,支持宁波。
除了普通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火力更猛。
说亚运是笔糊涂账的是省人大代表刘江华;被问到亚运后限行的看法,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他坚决反对,认为那是侵犯公民使用私人财产权利的行为,措辞严厉。
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孙金龙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同期居民投诉率上涨了30%,记者天天跟着他。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大吐苦水,说打开报纸天天都是批评,让他没有好心情。
署名“细毛”的评论人士认为,不怕自曝其短是广州这个城市的风格,“广州欢迎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一篇题为“广州真的欢迎你”的文章中断言,“广州欢迎你”的视频绝对不会因为不明原因从网上消失。果然被他说中。至今,距离亚运会开幕仅有几天,这首事实上唱的是“广州难说欢迎你”的歌,在几大著名视频网站都能找到并顺畅播放。
“道了歉,就没有退路了”
“北京欢迎你”被改过多个版本,几大城市都被恶搞过。在广州,这首揶揄政府的歌曲,出现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结局。
2009年10月21日,时任市委书记朱小丹主动公开说,“我没听过那歌,但是我看过那个词,前面都挺到位。这个《广州欢迎你》讲广州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个人觉得,有那么一点夸张,但讲的基本还是事实。”
也是在那个场合,朱小丹对迎亚运工程给市民带来影响表示道歉。之后,其他广州市领导,如时任市长的张广宁,新市长万庆良,副市长陈国、邬毅敏等,都在不同场合表示歉意。市建委、市交委等具体部门领导的道歉,自然更不稀奇。最近一次的道歉,就是11月6日,市交委副主任颉亚林对取消免费公交政策表示歉意。
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检查广州筹办亚运工作时的道歉。他说,由于亚运施工的关系,给广州各市民带来生活上不便,他表示道歉。
新华社的一则评论说,汪洋的道歉让人记起古人范仲淹的话:“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公罪”就是当官对民应负之责。既然“不可无”,就是要求官员在处理事情时遇到了“公罪”,要“大肚能容”,勇于面对,主动担责,敢于向民众道歉。
开幕式表演地点海心沙广场周边居民投诉排练太吵,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开闭幕式处处长谢海涛跟居民道歉;一个志愿者投诉公交车不给他免费,市交委知道后马上登报道歉……
连为什么“亚洲第一高塔”广州电视塔最终没有取名“小蛮腰”,时任市长张广宁都得出来解释,“用普通话讲比较顺,广州话讲就不是很好。”张广宁甚至坦承,一段时间内居民对“穿衣戴帽”工程议论纷纷,各个区、部门越做越怕。
“不是说道歉本身就很了不起,但在中国,官员道歉确实不容易做到。”唐国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私下里,一些海外公关公司同行对广东两级官员在亚运问题上的表现多有议论。他们认为,广州创造了一段时间内官员道歉最密集的纪录,会成为中国政府公关的正面范例。“道了歉之后,就没有退路了。”汪洋对张广宁这样说。
监测境内外的广州亚运舆情,是唐国俊所在的凯旋公关广州分公司的日常工作之一。他说,看到批评接二连三,广州市委市政府节节被动,但每每又能“化险为夷”。
让政府最措手不及的是一位“口罩男”。广州亚运整治工程咨询会上,这位操本地口音的男子,戴墨镜,捂口罩,背后挂着大大的一幅宣传板,手里摞着厚厚的一叠投诉单,逢人便派,见人就说:我每天都经过广园路和环市路,看着漂亮的花基被砸烂,好好的路沿被捣碎,说是要全部更换成花岗岩,心痛得不得了!向政府各级热线打电话不下15次,向人大、政协多次去信,每次都没有下文!就算是迎亚运改造也不能这么浪费,有钱何不用来建设解困房、搞教育卫生?“口罩男”的异常举动引来媒体纷纷拍照摄像,接访的广州市城建委主任简文豪当场示谢,还诚恳地把手机号留给他,承诺一定认真处理他的投诉。
第二天,工程管理部门火速宣布,除已完工和新建的路段外,其他二十余条大中修道路的维修工程不再统一使用花岗岩,一律按原状整饰。
市民张一萌说,广州政府是不折不扣的“衰仔”,天天低声下气,动不动推翻自己的决定。
有意思的是,在广州话里,“衰仔”通常被大人用做对小孩淘气时的称呼,“错了就改,还是好孩子”。
“政府就是老老实实做解释,错了就改过来。”亚组委志愿者部宣传策划办主任王健平说,面对批评,广州市政府和亚组委方面能做的只有这些。前不久,有人质疑志愿者拿了补贴,他们也用这种老老实实的办法澄清了传闻。
广州市政府一名官员说,广州市一位领导曾私下抱怨自己被一些市民骂得“连当科长都不配”,但“抱怨完也就完了”。
政府越老实,市民越“放肆”。10月底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在人民网和网友交流“平安亚运”时,就碰到了不少麻辣问题:
您如何定义“平安亚运”?是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维稳?请问为什么要在重大活动举办的时候才想起来社会治安?不办亚运会的话还整顿治安吗?检察院是上级让查谁就查谁吗?上级让别查了就不查了吗?
跟一名网友向省委书记汪洋提的问题比起来,这些问题也算不上尖锐。今年7月份,汪洋第三次跟网友座谈时,一网友对他说:无论是给网友写信也好,关注网民留言也罢,恕我直言,我感觉都有一种“作秀”的嫌疑。
汪洋答,“领导同志亲力亲为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倡导一种风气。如果从这个意义讲,你说这是‘作秀’,我也不否认。但是意义在于带动领导更加重视通过网络问政推进民主形式。”“政府心态很开放,经得起批评,大家说起话来也就无所顾忌。”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说。
广州就是这样的性格
民革党员罗林虎现在想起来,他在网上发的“十问广州亚运会”的帖子,就有点太无所顾忌了。这个长帖每问击中政府的敏感部位:这次亚运资金不走财政预算,绕过了人大,那么人大有无别的途径监管这批资金的使用?“穿衣戴帽”工程的施工方怎么选择的,有无猫腻?
罗林虎没想到,不久后,广州市政府还把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网络问政一等奖颁给了他。
“这个确实不简单。在别的地方我可能就被当作刁民了。”罗林虎说。。
几乎每一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谈及亚运时,都只挑政府的毛病。
曾在听取广州市环保局局长报告时拂袖而去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邓成明告诉记者,在听取广州市政府所作的亚运筹办报告时,他直指广州市在争取中央支持上很不得力,这也是政府失职的表现。
有观察人士从每年地方两会中概括出了个“广东特色”:代表委员发言最生猛,对政府最不留情面。不仅是在办大事的时候批评集中,在日常生活中,广州人对于政府也是一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样子。
广州市人大代表刘莲香觉得,他们的声音能发出来,媒体也有其功劳,否则,再生猛的话,在会上说说就过去了,无法产生社会影响。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先机,广州汇集了一批精英媒体人才,媒体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可谓惨烈。
其中就包括竞相“抹黑”广州。广州媒体人周筱赟说,他所在的报纸成天在报道和评论广州的负面新闻,而同城的《新快报》更猛,“社论都敢在标题里点市长万庆良的名字。”
有人说,亚运和世博、奥运,毕竟不可等量齐观。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蒲思伊有不同看法,她说:“奥运和世博都那么完美,广州的压力实际上更大。”由此观之,能有这么多批评声音,更为不易。
蒲思伊甚至认为,假使让广州替代北京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同样会有批评的声音。这就是这个城市的性格,像生来就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一信条的信奉者。
番禺区市民草句文说,广州人平常就这样,没有什么不敢说的,亚运会只是把这个特点放大了。
为什么广州有这样的性格?这是个知识界经常探讨的问题。
有人说这里毗邻港澳、开放得早,有人归因于广州的媒体有坚持,也有人认为政府的相对开明宽容,有人说这里的人们历史上不问政治但热衷公共事务、有包容力。原因林林总总,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广州市长万庆良说,广州人好像成天都在说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他特别希望广州人学一学上海人的自信,多说“广州好”。
一片批评声之后,现在的广州就很好:
政府冒着朝令夕改的骂名,叫停免费公交政策,结果,地铁系统恢复了常态,每个人都松了口气;
市建委听取了“口罩男”的善意直言后,叫停花岗岩整饬工程,节约了五千万元的开支;
一度被批为“BRT=不让通”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在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市民亚运期待”的调查中,满意度排名第二。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交通免费拥挤了,政府知道要改正。市政工程扰民了,新闻报纸天天骂,领导会出来道歉安慰。这正是我为什么如此爱广州的原因。这里是个摇摆着前进的公民社会。”
一片骂声、道歉声之后,明天开幕的广州亚运,会有怎样的精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