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留下本报07年报道作纪念
近年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已卸任总统数年的雅克·希拉克的被关注度丝毫未减。而希拉克的名字在中国也几乎家喻户晓,他熟谙中国历史、喜爱商周青铜器和李白诗歌,在中国已经成为传奇。向来行事低调、守口如瓶的他,如今终于在回忆录第一部《步步为赢》中首次不乏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冲动的青春和政治生涯的发端,甚至勇敢地披露了年少时的“轻狂秘闻”,连其夫人都坦言“不愿看到”。近日,该回忆录中文版由我省译林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12日下午,希拉克亲自在上海出席了回忆录的首发式,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12日下午4点,希拉克回忆录第一部《步步为赢》中文版首发式在上海滩茂悦大酒店举行。此次希拉克以私人身份访华,当他迈着沉稳的脚步出现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希拉克挥手向大家致意。看上去,他一点不像一位年近80的老人,挺拔的身姿,儒雅的举止,独特的微笑,无不体现出法兰西文化的独有魅力。
在首发式上希拉克说,他不是一个爱做总结的人。“我总是更倾向于朝前看。因此,这部回忆录并非用作怀旧。它力求传达一个关键的信息,一个在我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引领着我的信息:尊重他者,坚持正义与宽容。”他表示,“今天能够借助中文译本向大家传达这一信息,我深感欣慰。”他还透露,正在撰写回忆录第二部和第三部。接过凤凰出版集团董事长谭跃赠与的南京云锦《牡丹图》卷轴时,希拉克激动地表示:“一定要把这件云锦悬挂在我家中的客厅里,让到访的人都能欣赏。”
在希拉克发言结束后,有人大胆地提议能否求得一本签名本,希拉克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我给大家每人都签一本。”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在座位上,给每一位嘉宾签上自己的名字,汉字写起来困难,他让大家提前写好汉语拼音。当轮到本报记者时,记者拿出2007年3月10日采写的,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和前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夫妇谈希拉克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新闻报道时,他十分惊讶:“哦,太好了,能把报纸给我留作纪念吗?”接着,他拿起那份《扬子晚报》,十分高兴地让记者拍照。
希拉克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说“年少轻狂”
曾是个满世界流浪寻找自我的男孩
记者:《步步为赢》这部回忆录的原文直译为“每一步都应该有目标”,您写这本书的缘起是什么?
希拉克:写这本书的原因是,我认为解释我的政治生涯的发端,以及什么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引导我的选择很重要。自然,我也想借这本书向我的亲人们、向所有启发过我的人,例如我的祖父,我的妻子贝尔娜黛特和我的女儿洛朗斯和克洛德致敬。
记者:您在回忆录中勇敢地披露了年少时的“轻狂秘闻”,连其夫人都坦言“不愿看到”。可是您在众人眼里却是一位非常儒雅的绅士,您的修养是否来自对艺术的熏陶?
希拉克:青少年时期,我的学业并不理想,唯一的愿望是混过考试。我经常因为逃课和违反纪律在教室门口罚站。15岁开始,我便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园”,用母亲给的零花钱买各种艺术书籍和诗集。16岁时,我还曾经想学印度梵文,但老师说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那时,我一心只想周游世界,并对父母撒谎,跑到远洋轮船上当轮机见习生,去阿尔及利亚当过兵,去美国餐馆当过洗碗工。到19岁,我还是一个“在寻找自我的男孩”。
说中国文化 独辟蹊径的石涛让我想起戴高乐 记者:您对东方文化的痴情和热爱令人敬佩,您熟谙中国历史、喜爱李白诗歌。怎么连李白和杜甫的年龄相差11岁,您都了解的如此精确?
希拉克:早在青少年时代,我就对亚洲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我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路过吉美博物馆。我常常在那里停留很长时间,以致耽误了上课。吉美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中国的文物,使我心驰神往。喜爱李白是因为公元前4世纪涌现的中国伟大哲学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令人好奇的是,这也是希腊哲学思想在欧洲兴起的时期。
记者:2000年您访问扬州时,对大运河赞不绝口,并对隋朝究竟有几个皇帝,给予了纠错。您经常研读中国历史吗?
希拉克:我喜欢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因此,我到访中国很想去扬州看看。我赞美大运河。人们经常列举举世瞩目的工程,例如建造于公元前200年的万里长城,但是很少提及修建于公元500年的大运河,它使得种植小麦的中国北方与种植水稻的南方连接起来。这项巨大的工程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统一。当时听到翻译,有人在谈隋朝有两个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我补充说:“不对,隋朝有三个皇帝,还有一位恭帝,在位时间很短,李渊给他当过摄政王。”
记者:您为什么对中国古代画家石涛情有独钟?是否因为石涛作画不拘泥于前人,而您的性格中,也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
希拉克:石涛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一位理解什么是画眼的画家。他知道在画眼上生发并寻找出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非常出彩。石涛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他作画不拘泥于前人,主张开拓创新,因此,他的画作构图新奇。石涛是一位不因循守旧,独辟蹊径的绘画大师。这让我想起戴高乐先生:不求最终得到或失去什么;拒绝丧气、因循守旧和顺从大流;争取开辟新途径。
记者:都知道您是一位中国青铜器“发烧友”,您在其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乐趣?
希拉克:确实,我对中国青铜器颇有兴趣。但是我只是一个爱好者,不是一位收藏家。我只拥有几件普通的青铜器。然而,我喜欢和这些青铜器进行直接的接触。当我摆弄这些古老的器皿、古老的青铜器时,我有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另外,我认为我们如果不能亲手触摸,就无法真正地判定是真品还是赝品。但是,近十至十五年,辨别真伪需要很多的技巧才行,因为,假的更像真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敬告博物馆,不要轻易收购近十年内市场上出现的青铜器。
本报记者
蔡 震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