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汽车大国不等于汽车强国 依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才是出路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1月18日08:11
  本报记者郭宏鹏刘百军

  11月2日至3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要活动之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论坛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政策和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然而,大而不强的属性没有改变。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目前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争论比较大。虽然我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很明确,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普及、实用性仍然持怀疑态度。”日本圣泉大学教授、哈工大客座教授方苏春说。

  据介绍,一汽、比亚迪等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目前都在推出新能源汽车和低油耗车。“新能源车展我们搞了不少,但是,大多数所谓新能源汽车还不能拿到大街上跑,无法商业化。”日本爱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春利指出。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锂电池车才可以做到续航能力

  160公里,最高时速130公里的目标。

  “上路了,跑了一百多公里没电了怎么办?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前还存在电池安全性、效率和成本问题,充电设施也是障碍。日本有急速充电,10分钟充电50%,30分钟充电80%。而我国在电池、充电站和电机方面的技术都还跟不上。”方苏春说。

  10月3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海西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论坛”上,针对中国内地“陆地方舟”、“天津清源”及“金华康迪”等纯电动汽车厂商均以出口为主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指出:“主因还是国内一些地方不允许入门级电动汽车的生产与上牌等,找不到出路,只好到国外去。这对自主品牌的发展不利。”

  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日产汽车公司综合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剑波建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时则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他认为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重点应从整车集成转向共性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也引导我国企业初步掌握了新能源车辆的总成技术。但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依然严重依赖"外包",甚至出现了用我国的研究经费"资助"外国公司研发的尴尬局面。为了进一步夯实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实力,同时化解巨额集中投资在某种单一类型新能源车的风险,可以考虑将今后国家资助重点转向共性核心技术。”张剑波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出台了系列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7)、《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2009年1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3月)、《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6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2010年6月)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过程中。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规定,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的发展。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