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清华众师生缅怀范敬宜:如果有来生 还是当记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19日00:08
  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清华师生缅怀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范敬宜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当代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5天前驾鹤西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今天集体缅怀他们的第一任院长。

  从《东北日报》、《辽宁日报》到外文局,再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到全国人大,范敬宜79岁人生的最后一站却是清华大学。他给这所长期以理工科见长的著名大学带来了崭新的新闻传播学科。胡显章教授还记得当年和校领导邀请范敬宜筹办这个年轻的学院时后者的欣喜。范敬宜定下的“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使这所年轻的学院从起步之初就站在了较高起点上。范敬宜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与文化》也使该院在培养“主流媒体用得上的高手”上有了更扎实的功力和底气。

  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参加了这两天学生们自发的悼念活动,许多同学痛哭不已。他才知道“范爷爷”在学生中有那样多的朋友和那样好的人缘,“范爷爷”主动帮学生找工作,找好了还主动打电话问学生工作好不好。病重住院期间,“范爷爷”的病榻上还有一张《人民日报》,“那一天的报纸上有我们三个学生的文章同时发表。”

  尹鸿说,范敬宜先生身体一直不好,今年5月住院就发现胆囊病变,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尽管如此,范院长还坚持来开会,参加2010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两个半小时一直跟学生在一起,那时谁也不知道他的生命还剩下不到四个月。

  熟悉范敬宜的人知道他有两张最喜欢的照片,一张是他仰天大笑的照片,一张是他下放时和农民房东的合影。前者说明了他的乐观,后者说明了他时刻不忘民生疾苦。20年农村生活、年近半百才“一举成名”,没有乐观的心态无法坚持,没有对基层的关注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和范敬宜工作多有接触的该院前任党委书记王健华说,老院长待人接物都很随和,每次到办公室都有许多学生在等他,跟他谈话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电话打进来,有学生、有农民,有借钱的、有谈工作的。王健华印象最深的是范院长为学生做报告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连讲三个小时而兴致不减,在海南出差给人题字到夜里三点,连服务员的求字需求都一一满足。

  感性的李彬教授写了一篇《离歌一曲忆难分》的悼念文章。“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眼睛不要盯着0.5平方公里,要盯着960万平方公里”——“范氏名言”,李彬倒背如流,而这也是老院长对年轻一代的嘱托。

  范敬宜的最后心愿是建立一个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范敬宜曾说,“《岳阳楼记》是我心中永远的灯!”身为范仲淹的28世孙,范敬宜给人题写的最多的是先人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