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东直门中学学生在填报志愿。新政实施后,奥赛获奖者也要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本报记者周民摄(资料图片)
本报讯 昨天,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削减了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和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的高考保送资格,调整了体育特长生加分的项目,并要求在体育统一测试过程中全程录像。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会反映强烈。
该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实施新政策。具体来说,新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适用。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仍适用调整前的政策,无论是已获得相关赛事奖项的,还是准备参加比赛的,根据其获奖情况参照原办法享受相应加分照顾。2014年招生时将全部适用调整后的新办法。
政策调整
奥林匹克竞赛
获全国奖可加分不保送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加分、保送资格,调整为: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奖学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省赛获奖不加分不保送
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保送、加分资格,调整为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获奖学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进入奥赛国家队可保送
教育部另外特别规定,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科技类竞赛
获奖学生可加分不保送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奖学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体育特长生
加分体育成绩标准未变
根据新政策,体育特长生加分是针对在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参加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统一测试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这与过去的规定变化不大。
加分项目最多不超10个
新政策很大的一个调整是限定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情况,再增加一般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项目。
体育测试过程全程录像
学生须先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其所在中学出具的考生体育特长情况说明与推荐材料,以及所获运动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参赛证明材料,集体项目运动员还须提供上场时间证明等。省级统一测试须全程录像,学生测试成绩现场公布,通过测试达标者须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其所在中学指定地点公示。
规范高考加分抑制功利色彩
对话
问:为何调整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加分政策?
相关负责人: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将客观上适合部分学生参与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项目,泛化为“必修性”学习。学生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也造成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鉴于此,为了抑制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现行政策做相应调整。
问:调整后对赛事及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负责人:有关赛事主办方预研判断,这一调整不仅不会对学生和赛事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让赛事吸引和凝聚更多真正喜爱科学研究的学生以平常心态参与。这一调整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问:为何调整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体育特长生加分存在哪些问题?
相关负责人:一是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水分严重;二是比赛或测试组织不规范,替赛、替考现象严重;三是个别与体能、运动技能关系不大、更多靠运用器材等运动的赛事组织管理及评奖问题多。
规范措施
清理加分项目严惩弄虚作假
高考加分认可流程
考生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
教育部等五部门要求,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从加分项目是否合理、照顾强度是否合适等方面,对本地区现行高考加分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注重结合本地区已开展或即将开展的高考综合改革、录取模式改革等新情况,合理适度调减加分项目及分值。对超出教育部规定范围和分值的项目,要酌情调减。
五部门要求,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体育、科协等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赛事组织及获奖证书、等级证书的管理工作,加强相关工作的程序公开和结果公示。民族、公安等部门要严格执行民族成分及户籍等变更工作要求,认真把关,从制度、程序、操作等各方面防范和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其电子档案。对在高考加分资格审查、公示中发现或接举报查实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育、民族、公安、体育、科协等部门工作人员,要依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公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组织或参与组织考生资格身份造假的其他人员或非法中介机构,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一查到底,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加分丑闻
◎2004年西安市616名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2006年湖南省曝出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3000余名报名参加复审测试的考生1000余人缺考,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无法达标。
◎2009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考生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推动了浙江高考加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2010年7月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被曝光,考生只要缴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亲历者说
奥赛竞争残酷只为跨进名校
在北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俗称“五大联赛”)的学生多集中在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十一学校等知名示范高中。对学校而言,有学生参加奥赛不仅是学校实力的一种体现,获得名次的学生还能获得高考加分或保送名校。
“成为奥赛选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小文(化名)现在是北京大学一名新生,曾参加数学奥赛培训,也参加过化学、信息学的全国奥赛。小文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参加中学的“占坑班”。进入高中后,他把自己主攻方向转向了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和信息学,并在全国化学奥赛中获得了北京地区一等奖。
“刚开始真的是因为兴趣,但后来性质就有点变了。”小文坦言,大部分参与奥赛的同学都是在相关学科中成绩突出的,尽管奥赛要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因为竞赛成绩能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在这样的“诱惑”下,种种准备也难免会显得有些功利。
按照程序,学生先是参加省级的联赛,一般在当年9-10月进行,随后的寒假中,所有获得省级联赛一等奖的选手将参加冬令营,从冬令营中选拔队员组建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只要进入国家集训队,清华、北大任你挑。”小文说,到后来,准备奥赛的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因为兴趣,而是为了进入名校的那张“门票”。但竞争也十分残酷,这样的成功只属于少数幸运儿,大部分辛苦参与竞赛训练的学生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
作为奥赛的亲历者,小文说,取消省级奥赛保送加分是众望所归,这样可以淡化功利色彩,也让比赛的意义变得更加单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 张灵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