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一位大学生军官的奋斗与辉煌(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1月20日07:45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广州军区某团工兵连指导员郑溢祥的笔记:

  “梅花因为经受住了风雪严寒,所以绚烂绽放;玉石因为经受住了千雕万琢,所以光泽传世;钻石因为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与精细的切割,才有了光彩晶莹。”

  团政委许振峰动情地给我们讲述郑溢祥的故事,为这段笔记提供了生动的注释。

  从军6年,他的家中先后有4位亲人身患重病,欠下数万元债务——作为一个30多岁的青年,他的人生可谓不幸;

  然而,他又是幸运的: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如愿实现从军梦,与生命中第一个邂逅的好女人结了婚,先后在两个英雄连队任职……

  6年来,在“塔山守备英雄团”的战旗下,在“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的雕像旁,他呼吸着英雄的气息成长,用理想和信念让青春的光辉在军营绽放;成为某集团军“标兵指导员”、广州军区“学雷锋学李向群学英模”十大标兵之一、第十一届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所在连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标兵连队”。

  一本书,影响一生

  ——郑溢祥怎样看待专业对口

  命运似乎和郑溢祥开了一个玩笑。

  这位名牌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高材生,本来是奔着到部队搞防化专业而应征入伍的,他希望在专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没想到,刚跨入新学员训练基地,就得到通知,原定的专业去不成了,他的第一任职岗位,是到步兵连当排长。

  郑溢祥犹如掉进冰窟:在学校时,他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有幸成为国家某重点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的课题申报了国家专利;大学毕业时,本来可以去国家海洋局研究所工作,一家企业以年薪10万元招聘他,都放弃了;而今……

  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军营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沮丧、无助,郑溢祥像大病了一场,整个人提不起精神。

  细心的学员队班长汤永国看出了他的心事。吃晚饭的时候,汤永国走过来,递给他一本书,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句话没说,走了。

  郑溢祥在苦闷与困惑中随手翻起了这本书。那是一本中学语文课本,班长特意在《陈毅市长(选场)》那一篇折了页。其实,郑溢祥早就学过这篇课文。那是上海解放初期的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故事。陈毅市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说服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身上还有不少酸性”的知识分子,理解“共产党人的化学”,参加了革命工作。

  次日一早,班长汤永国又来到郑溢祥的身边:“你是学化学的,化学讲的就是变化。实际生活中,很难事事如意。”寥寥数语,郑溢祥明白了班长的良苦用心。

  他对班长说:“我是个党员,我知道个人要服从组织。就是希望专业对口。”

  “谁不希望专业对口?组织上也想用人所长。但有些很伟大的人,最后从事的也并不是他当初的专业。你是一个军人,就要学会随时找到发挥火力的阵地。”班长说。

  和班长聊来聊去,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其实是部队。当初,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海军后勤学院,由于体检时患痢疾没有过关;大学毕业制作的7份求职简历,6份投给了部队。郑溢祥参军也是父亲的心愿,就在和部队签约的前一天,父亲在林场伐木时被大树砸伤,造成粉碎性骨折,但父亲一再叮咛老伴:“别告诉儿子,他今天要和部队签约……”

  郑溢祥终于想通了:“我不能辜负父亲的希望,更不能当逃兵。”他把专业书籍放进仓库,下决心从零起步。

  6年过去了,郑溢祥开创了新的专业突破口:当学员时,成绩在600名学员中名列前茅;当排长,带出了全团响当当的先进排;当指导员,把一个多年后进连队带成了师的“基层全面建设标兵连队”。

  谈起这段经历,郑溢祥感慨万千:当你选择部队的时候,岗位已经选择了你。你不能随意跳槽,只能一往无前。

  一条路,踏破坎坷

  ——郑溢祥怎样享受拼搏快乐

  郑溢祥进军营第一个“见面礼”,就是一瓢冷水。

  学员队第一次摸底考核,12项考核内容,他7项不及格,这让一向自信的他脸上挂不住了。他和自己较上了劲。每天当起床号吹响时,他已跑完一趟3公里;熄灯号后,他又悄悄穿上自制的沙背心……

  一天比一天硬的是骨骼,一月比一月强的是素质。郑溢祥在取得一个个突破的时候,也在享受着拼搏的快乐。

  集训结束,郑溢祥成了全队有名的“飞毛腿”,军事素质一跃跨入全队前5名。

  带着“优秀学员”的奖章,郑溢祥来到了具有光荣传统的塔山英雄部队,先在解放战争中命名的“任常伦连”当兵,又到和平时期两次获得荣誉称号的四连当排长。郑溢祥信心满怀。然而,接下来的挑战,却让他始料未及。

  连队分来一个大学生干部,战士们列队欢迎拍红了巴掌,一连几天,一有空就围着他问这问那。但郑溢祥时常谈起的,是魏勒,是门捷列夫。战士们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几天后,细心的郑溢祥发现,战士们都有意躲着他。

  本想着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树立威信,没想到却与战士产生了隔阂。这时,团长耿保民在新干部集训会上的一席话,让郑溢祥顿时醒悟:“部队犹如一杯水,你若是一颗糖,溶入它,就会把水变甜;你如果只是一粒沙子,就只能沉入水底,无声无息。”

  郑溢祥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他把开排务会时坐的高椅子,换成了与战士一样的小板凳;课余休息时,他提起裤脚与战士一道玩“斗鸡”游戏……

  半年后,郑溢祥性格变得豪爽粗犷了,与战士们贴心了。年底,他被团里评为“优秀排长”,带出了一个先进排。

  正当郑溢祥在连队干得如鱼得水之时,挑战再次不期而至。

  2007年3月,当了15个月排长的郑溢祥,经陆院培训,担任了工兵连指导员。按说,越级提拔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郑溢祥却神色凝重。他知道,等待他的又是一个挑战:连队连续3年与先进无缘,老连长刚刚受处分,全连官兵情绪低落。

  上任前,有人悄悄提醒他:你是同期新干部提得最快的,完全可以找团领导要求调换个好一点的单位。到工兵连,干不好就把自己的招牌砸了。

  “团党委把我放到工兵连,就是信任我,给我压担子,我不能让组织失望。”郑溢祥的回答坚定而自信。

  上任第一天,他把干部骨干集合到连队荣誉室,历数连队的历史荣誉,激情澎湃地说:“不自信是人最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两年后,郑溢祥和全连官兵扛回“基层全面建设标兵连队”的牌匾,他个人荣立二等功,用优异成绩向组织交上了一份答卷。

  一段情,历经磨难

  ——郑溢祥怎样表现人间真爱

  2007年12月,郑溢祥与妻子李敏结婚刚刚一个月,岳父因恶性组织纤维瘤手术住院。那年,岳母身体不好,妻子的压力很大。郑溢祥专门请了探亲假,休假20多天,在老人床前守了20多天。端水喂饭,端屎接尿,翻身推拿,变着法子逗老人高兴。

  “这是你儿子?”同室的病友悄悄问郑溢祥的岳父。

  “我女婿。”老人自豪地说,“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他对我比亲儿子还亲!”

  郑溢祥以真情赢得了妻子一家的喜爱。入伍6年间,他的父亲3次实施脑颅外科手术,母亲因恶性肿瘤做手术,都是妻子李敏跑来跑去地操持。2009年1月,妻子在南昌某医院待产,连产前的签字都是岳父签的。有人对李敏说,看你找个当兵的,有什么好?但妻子一家无怨无悔。李敏说:“一辈子能找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再苦再难我也认了!”

  家人生大病,无异于一场灾难,却使郑溢祥变得更加坚强。为了给家人治病,他倾其所有,债台高筑,至今还有8万多元的欠债。每月工资除了留下200元零花钱,其余都用于还债了。他最喜爱的一套《中国国粹经典文库》,共18本,3年还没买齐。

  即便在备受磨难的日子里,郑溢祥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航向。

  他的家庭遭遇,被一位大学同学知道了。那位同学毕业后留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已担任公司高管。他向郑溢祥伸出了橄榄枝:离开部队,加盟他所在的公司。郑溢祥婉言谢绝了老同学的好意。

  历尽坎坷,郑溢祥对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他在笔记中写道:

  “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故事,生命之旅总是在幸福和不幸之间波动。把得失看得淡一点,把责任看得重一点,把心胸放得宽一点,把视野放得远一点,磨难就会变成财富,幸福就会离自己近一些。”

  都说患难见真情。人们仅仅看到郑溢祥遭遇的磨难,但在他和妻子李敏看来,生活的磨难不只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馈赠。

  聚少离多的日子,他们彼此用爱激励着温暖着对方。相识一周年时,郑溢祥寄来一份礼物:每天一篇思念爱人的日记。李敏心头不由得一热,谁说军人不懂得浪漫?当她第一次到部队探望,郑溢祥因为工作忙第3天就催她离队。回到深圳,打开手机:23条短信,全是对不起。正是这种深情,让李敏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用中国妇女传统的贤淑和善良,在公婆、父母和丈夫之间三地奔波,最后连深圳的一个好工作也放弃了。

  郑溢祥把对妻子的愧疚,化作忘我工作的动力。每次电话里父母和妻子的鼓励,都让他深深感到:“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人才能从容面对坎坷,并且对生活感恩不尽。”

  一群兵,心心相通

  ——郑溢祥怎样赢得官兵尊敬

  退伍已近两年的老兵胡沈超,至今还和指导员郑溢祥保持着热线联系,每月一个电话,雷打不动。

  在郑溢祥的兵情日记里,胡沈超并不是最出色的一个。胡沈超体能差,以前一遇上级考核就被安排帮厨。久而久之,人送绰号“帮厨专业户”。谁都知道,在英雄团当兵,军事训练不过硬,处处矮人一截。训练场上,每每与战友异样的眼神交汇,小胡总显得沮丧和自卑。

  2008年11月,连队如火如荼备战团里半年考核。考核部署会上,指导员郑溢祥提出,让胡沈超参加考核,再不能让他帮厨了。

  “让他参加考核,不拖连队后腿才怪!”话音未落,便引来一片反对声。

  “我们宁肯考砸一次,也不能伤了一个战士的心。他太需要一次成功建立自信了。”郑溢祥力排众议,耐心说服大家,终于赢得了共识。他召集班长骨干为小胡制定了补差训练计划。小胡也憋着一口气,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迎考备战上。

  考核结果令全连官兵欢呼雀跃,尤其是胡沈超的变化让大家喜出望外。

  这天晚上,小胡敲开了郑溢祥的门,泪光闪闪:“指导员,就你最懂我。我可以抬头挺胸地回去了。”

  带着“优秀士兵”证章退伍后,小胡考上协警,入了党。后来,他勇斗歹徒的事迹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成了家乡的“明星人物”。

  谈及胡沈超,郑溢祥感慨地说:“当一个带兵人,我们要让战士进来是铁坯,出去是好钢,让军营影响他的一生。”

  当指导员3年来,他每个月都找全连战士谈一次心,还分门别类建立了电子档案。至今,他和30多名退伍战士还保持着热线联系。3年来,连队20多次出色完成新课题新战法演练,涌现出20多名理论学习之星、训练尖子和技术能手。

  “没有能力战士不服你,但是,光有能力战士也未必信服你。”郑溢祥说,带兵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连队支委会上,他建议定下一条“铁规矩”:在战士入党、选取士官、评功评奖等敏感问题上,一定要程序公开。

  一天晚上,郑溢祥在宿舍看书,战士叶挺敲开房门,说:“指导员,你对我很关心,我爸妈让我来感谢您。”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郑溢祥笑着说:“你这哪是感谢我,你是在害指导员啊!我知道你想转士官,但是,你的做法不对。第一,你不相信我;第二,你不相信支部;第三,你也不相信自己。”

  小叶经过一番开导,高兴地收起红包走了。后来经过民主测评,他顺利被选取为士官。

  湖南籍战士秦奇军退伍后,特意给连队寄来一副对联。上联:“连队油水点滴不沾显基层主官本色”,下联:“战士送礼婉言相劝似父母兄长情谊”,横批:“好指导员”。

  短评

  帮助大学生干部成长成才

  我们建议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干部,都来读一读郑溢祥这位指导员的故事。

  大学生干部出校门入营门,对军旅生涯充满憧憬,希望在部队实现人生价值。但是,有些同志面对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繁重的任务、艰苦的环境,遇到专业不对口、家庭变故等挫折时,便感到理想与现实相差较大,难以适应,产生困惑和畏难情绪。郑溢祥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与磨难相伴。没有人喜欢磨难,但磨难是人生难以回避的坎儿。对弱者,磨难是不幸;对强者,磨难却是一种财富。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亦然。

  郑溢祥的成长经历,对各级培养教育大学生干部,也带来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从地方院校入伍的大学生干部逐步增多,他们是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生长点,培养好大学生干部是从源头上提高干部素质的内在要求。辩证地看待大学生干部的优势和不足,是我们做好培养教育工作的关键。既要看到他们缺乏当兵经历、对部队不熟悉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较强的一面;既要看到他们吃苦准备不够、解困抗挫能力较弱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政治热情高、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一面;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量才使用,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激励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弱点,跳出自我小圈子,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帮助大学生干部不断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