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等7名校刚宣布联考,北大等7名校紧跟着宣布“联盟”,被网友戏称为“华约集团”和北约之争。
这种自主招生格局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形成“掐尖”的恶性竞争?是增加了学生负担还是减轻了学生负担?昨天,新华社以《 高校“联考”:良性互动还是恶性竞争》为题,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新华社三问“高校联考”
增加选择
是否减轻了负担?
对于“联考”这种形式,考生观点不一。复旦学院大一本科生陈怡君2009年曾参加清华等高校组织的“五校联考”,也参加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高校"联考"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方便,使得入读名校的高考门槛降低了不少。但我个人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因为每个学校的特色不同,而参加"联考"时要做几所学校统一出题的综合卷,还要做一份所选高校的特色卷。试题难度比一般的自主招生难度大,高校的水平又不太一样,试题难度较难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参加考试的成本降低了,考生的选择也增加了,可准备考试的负担却未必减轻。”
上海交大附中高一(9)班的王文琛对“联考”的政策出台颇为关注。“我一直希望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入读心仪的大学,但是不知道该报考哪个学校好。如今听说有多所大学联合招考,也许可以让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以前想考13个学校的话就要考13次,现在只需要考一两次就够了,也不用请假,背着行囊到处赶考。”
会不会形成
“掐尖”的恶性竞争?
有网民和家长担心,“两大阵营”发起的自主选拔“联考”,会不会在抢夺优质生源时发生恶性竞争。对此,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表示:“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对优秀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也就是说,它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所谓"拉生"活动。”
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秦绍德表示,当前中国高校真正关注的,不是招收了几个“状元”或高分学生,而是是否招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和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生源竞争,为中国的自主创新选拔人才,这才是中国大学的使命所在。因此,至少在我们七所学校内部达成了共识,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不进行恶性竞争。这应当是一个进步。”
能否成为自主招生改革
又一“破冰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去年的“五校联考”时间“超长”,内容也“超纲”。
熊丙奇表示,“联考”考题比高考难度略高可以理解高考针对某地的全部考生,而“联考”针对有希望进一本院校的考生但如果“联考”考题都成了竞赛题,就非但不利于评价考生的真实能力,也会对基础教育产生不良的误导。 “要让这一改革走得更远,得到认可,并为自主招生探出一条新路,"联考"的学校有必要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对考试形式和内容作进一步完善。”
“如果五年前的自主招生改革是破冰之旅,那么我们希望改革深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学教育要求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有充分的选择、高校有充分的选择、学生负担也不重。”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说。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
南京一高校招生专家:
提前“高考”,拼智力也拼体力
“北约”“华约”两大阵营打着为学生减负的口号“横空出世”,学生负担真的会减轻吗?南京某高校资深招生专家认为未必如此。从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看,五校联考时间“不失时机”地与省内其他高校考试时间重合。在2010年1月16日,十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在南京开战,江苏近万考生提前“高考”,家长们感叹:马拉松式考试,拼智力也拼体力。南京一所重点中学班主任表示,高三寒假简直是考试季,班上约有20名学生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成绩突出的几名尖子生更是被折腾得不轻,因为舍不得放弃顶尖高校考试机会,增加命中率,整个寒假基本上是在火车、飞机和考试中度过。专家猜想,为了不让尖子生外流,今年几大集团联考恐怕又要凑巧在相近日期进行。
记者在年初采访时曾了解到,今年有不少中学开起了北大清华集训班。自主招生考试没有复习大纲,没有考试范围,没有往年真题,典型的“三无”考试,怎么复习是个问题。当时无锡考生告诉记者,备考那几天大家着实折腾了一番。学校按报考学校层次给学生分组。北大、清华的学生分在一组,他们接受封闭式的集训。报考南大和东大的同学被分在一组,境遇比尖子生们轻松些,老师们精心整理了一本往年的真题集,抓了一两节自习课为大家一一讲解。而在南京的一所名校,利用课后专门开设了“自主招生辅导班”。
虽然各校都宣称自主招生计划有大幅增加,但相对于考生人数来说,依然是“几百里挑一”。以此前南大五校联考为例,全国4万名考生,即使每校平均有600个名额,也只有3000左右的学生能笑到最后,也就是说,90%多的学生只有“陪练”的份。
是制度创新更是“掐尖竞赛”
南京这位资深招生专家认为,自主招生走向联合是必然趋势。国内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有几百所,光省内就有十所左右。原来各高校“各自为政”,一到自主考试季,学生满天下跑,有时一天跑好几个“场子”。挨个组织考试不仅增加了学校的招生成本,也让考生为了赶考疲于奔命。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学校联合起来,试点进行这种“小联考”。应该说是一种制度创新。
然而当顶尖名校“抱团”联合,并形成“火药味”十足的对立阵营时,不能不让人联想这是高校的“掐尖”政策。这名专家透露说,实际上北大和清华的掐尖之争由来已久。在江苏每到招生旺季,两所高校招生队伍挨个下中学考察,轮番游说尖子生。有老师甚至请尖子生和家长吃饭,两所学校良苦用心再明显不过,期望高考时多抓几个状元,超越对手。这名专家还坦言,实力相当的几所高校联合后,形成集团化作战,集团之间不光可以互相抗衡,对集团以外高校的招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江苏将试行“地方版”高水平大学联考
高校招生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的高考体制看,联考是无法代替高考的。目前部分名校推行的联考只是自主招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通过联考并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还必须参加高考,考生只是拿到了高考时20—30分的优惠券。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江苏公布的《中长期教育规划》六个配套文件中,指出“试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江苏一所部属院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说,可以把类型相近、层次相近的高校一起联考,比如分为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工科、理科、文科考生分开来报名,联考考察大家相似的知识点,高校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选拔出来的考生进行单独考察,考生不用再奔命。命题的科学性也是关键,可以委托给有实力的中间机构。”
本报记者 蔡蕴琦
“华约集团”
清华大学
上海交大
中国科大
西安交大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约集团”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香港大学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