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考生和辅导教师合影留念 |
这似乎是一场普通的中文考试,但仔细一看,考生们不是金发碧眼就是皮肤黝黑,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这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阿根廷首届汉语水平考试,近百名考生正在为获得那张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汉语水平等级证书而努力。
热得出乎预料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日前举行了阿根廷首次汉语水平考试(HSK),全国共有99位考生,分别参加一至四级汉语水平考试。
汉语水平考试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授权的汉语水平测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因此又有“汉语托福”之称。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将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相应等级《汉语水平证书》。
这次考试除阿根廷考生外,还有来自乌拉圭、巴拉圭、秘鲁、智利、韩国、乌克兰等国的考生参加,有6名考生专程从1000多公里外的门多萨省赶来考试。考生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近50岁。
“比较出乎我们意料。”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吕小端女士说,“要不是一些学生咨询得比较晚,来不及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可能还要多。”
基于现实需要
以往认为外国人学习汉语多半是因为喜爱中国文化,实际上,如今考生们对汉语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而更多的是出于工作和生活的现实需要。
“因为中国在世界上有很大的潜力,我也很喜欢中国文化。我现在从事出口贸易,和中国人做生意,汉语对我非常有用。”对进出口商古斯塔沃而言,汉语已经是谋生工具。
与古斯塔沃在同一考场的艾米里亚诺则是一位律师。随着阿根廷华人群体扩大,他们在法律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艾米里亚诺正是了解了这一点,而积极参加汉语学习。“从2月我就开始学习了,汉语对我的工作有明显的帮助。”
阿根廷少女劳拉学汉语的理由更“实际”:“我喜欢中国男人……”说完,她忍不住羞涩地笑了。原来,劳拉交了一个中国男朋友,虽然他会西班牙语,但劳拉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他的想法,所以决定学习汉语。
吕小端女士说,目前孔子学院的生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商人、医生、学生、律师甚至公务员。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圈里,华人的比例与日俱增,促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充电。
供需很不平衡
阿根廷汉语热兴起,也反映了汉语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
对汉语教育有需求的不仅是和中国有工作往来的阿根廷人,还有定居阿根廷的华人华侨。他们希望子女后代不忘本,能接受正规的汉语教育,但苦于渠道狭窄。
福建人王先生和林女士来阿根廷已经6个年头了,女儿即将满2周岁。现在他们正在为女儿的教育问题苦恼:是留在当地接受教育,还是送回国内?
林女士说,按其他福建老乡的做法,小孩子差不多满2岁就送回国内上幼儿园,等有了一定汉语基础,到上学的年纪再返回阿根廷上学。此后,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或晚上去汉语学校学习。这样的选择,多少反映出对本地汉语教育的信心不足,孩子们只能面对一个人上两份课的尴尬局面。
海外华人也看到了中国的日益崛起,学好汉语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传承问题,更关系到下一代日后的发展。因此汉语教育的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幼儿和小学教育,但阿根廷现在的汉语教育很难满足当地华人的需要。
阿根廷富兰克林汉语学校正在积极应对这样的困境。该校由旅阿华人创建,在阿根廷已经有10余年的汉语教学历史,在校华人子弟300余人。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建设幼儿双语教学班,希望以此解决华人子弟两头跑的难题。沈鑫
海外汉语教育任重道远
吕小端女士说,布大孔子学院虽然在阿根廷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各界对汉语教育的需求。
布大孔子学院现在每期招生700余人,已经是能力极限,但报名学生远不止这些。现在阿根廷的汉语教师多为当地华侨,有些过去从事私人汉语教育,有些则以汉语教学为副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教学内容的统一性都存在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带来很多困难。
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有很多不足。国家汉办虽然在不断推出更新更全的汉语教材,但是由于沟通、运输等各方面原因,海外的汉语教材经常不能与国内同步。最让吕院长苦恼的是,西班牙语的听力教材,尤其是中西双语音像制品非常匮乏。
教材教具和师资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海外汉语教育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汉办每年都会举行海外汉语教育单位教师培训,今年有9位来自阿根廷各大汉语学校的教师前往中国参加培训。此外,明年将有10名国内院校的专业汉语教师来到孔子学院,将在阿根廷一边学习西班牙语,一边从事中文教学。
吕院长表示,下一阶段教学重心将放在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教学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