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秋粮丰收访粮区:农民不着急出售 把水稻留在家

来源:央视网
2010年11月27日04:47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

  秋粮丰收访粮区(下)

  (主编:庄严 编导:张姝 摄像:)

  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秋粮收购。在国务院出台的稳定物价十六条中,农产品成为本轮调控的核心。通常说,粮食稳,百业稳,那么,今年的粮食生产,到底能不能给稳定物价吃下一颗定心丸?昨天我们到粮食产量最高的河南调查了玉米收购情况,今天我们再到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去看看,水稻收购是什么状况。

  庆安县是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全县耕地面积265.9万亩,其中水稻120万亩,今年九月中旬,这里的农民就开始陆续收割水稻,十一之前已经基本收割完毕,本月中旬,记者来到庆安县看看这里农民今年的收获情况。

  庆安县赵富友村 村民 李福文

  李福文:我们这个稻子这说实在的,这片有,我给你弄出一把来看看,特好。贱了不卖,这稻子多好这稻子。两垧,30亩。打了三万六千斤吧。

  记者刚到赵富友村,就被当地的农民带到自家的仓库。村民冯长明说,今年家里水稻大丰收,这些用塑料盖起来的东西全是今年收割的水稻,为了放这些水稻,院子里只留了能让一个人通行的过道。

  庆安县赵富友村 村民 冯长明

  冯长明:总共是1100袋,在下x呢,仓房里。这里全是稻子。

  记者:这有多少?

  冯长明:那是600,这是500多袋。

  当地的农民说,今年的水稻质量非常好,而且产量明显增多。

  庆安县赵富友村 村民 赵会权

  记者:这是多少稻子?

  赵会权:这是一垧二亩地的稻子。打了三万六千斤吧。

  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让他们高兴的不光是水稻丰收了,而且市场上的价格还提高了不少。

  村民:今年市场价一块三一市斤。

  记者:都没卖呢吗?

  村民:我这都没卖。

  记者:去年多少钱?

  村民:去年起初是一块零四分,等我们后期是一块二毛多钱。

  白玉祥 粮食局工会主席

  白玉祥:咱们现在入库的价格在一块三毛四,个别的,出米率高一点的达到一块三毛七。去年同期这个价格应该是在一块零八分钱。

  庆安县粮食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县水稻亩产最高达到1,564斤,总产为14.29亿斤,比去年增长12.3%。加之今年受粮价上涨等利好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会从2009年的5971.5元增加到8,412元。

  村民:去年我留了一部分口粮,卖了一垧地的,我的纯收入是两万一千多块钱。

  记者:那今年预计能收多少?

  村民:今年能比去年我估计,咋也得高出两千块钱。

  白玉祥:今年这个水稻长势非常好,粮食质量非常好。去年咱们水稻产量在60万吨。咱们庆安的水稻产量,今年在74万吨左右。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告诉记者,不仅庆安地区如此,今年整个黑龙江都迎来了一个大丰收年。

  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 矫江

  矫江:全范围的没有大灾,春天出现历史上少有的低温、多雨、生育期、播种期,或者是水稻插秧期,拖后大约是一个半月左右,但是后期就是非常幸运,异常的高温。由于前期播种造成低温减少,后期高温都补回来了,秋霜又极晚,10月份在下霜,所以说没有因为早霜造成减产,大丰收年。全国粮食大丰收了,黑龙江水稻大丰收了

  说到黑龙江的粮食,当地有句话很形象,中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作为国内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第一次突破了一千亿斤,成为继河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而且,国家提高了最低收购保护价,然而,在粮食丰收、粮价上升的双重利好面前,一些农民却放慢了卖粮的速度。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当地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今年水稻获得大丰收,但是很多农民都愿意把水稻留在自己的家中而不着急出售,这是什么原因呢?

  冯长明:物价都上涨,务工费也是高。

  李福文:雇工去年80块钱,今年得100块钱。

  记者:咱得雇几个工?

  李福文:我是雇三个四个。

  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同工种的雇工费用都涨了很多,已经将水稻全部出售的杨维友告诉记者,他家种的80亩水稻去年的成本在3万多,他在1.02分的时候出手的,今年成本上涨几千元,达到四万左右,但是他卖出的价格已经达到1.31元,再加上今年增加的产量,自己的收入已经比去年增加了四万左右。

  冯长明:去年11月中旬的时候是一块零四分卖的,一半,卖一半。

  记者:那剩下一半?

  冯长明:剩下一半是3月末卖的,是一块二毛三。

  村民:价现在有的来买是一块三。

  冯长明说,他家今年收割了1100袋水稻,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出售,增加的收入也明显超过了成本的增长。既然目前市场出价足以弥补种地增加的成本,那他们持续观望的原因还有什么呢?

  矫江:它可以卖给企业,企业又很多,销路比较广,还有保收的,所以他不太着急。

  冯长明:有五、六家。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冯长明:打下稻子的时候他就过来了。

  李福文:今年多,今年应该是有时候比去年还多,多就是现在价格好,老百姓都不愿意卖。

  赵会权:粮食存没有存亏的老百姓,存亏的时候很少,你不能说大伙都卖那个时候你就都出手,你也出手他也出手,价格自然而然就下来了。

  目前,赵会权家里只有两口人,每个月的生活费在6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一晌二亩地的水稻,如果每斤涨一毛钱,就能够赚出老两口3个多月的生活费。赵会权说,在每年存放水稻的过程中,水份自然蒸发、老鼠的偷食和粮食发霉等不同原因造成一些损失。

  赵会权:你保管好了那个损失不太大,他回来那个涨幅那个价格,那就高出多少倍,我和我们屯子的王可春(音),我们俩同样是三口人,他也一垧二亩地,我也一垧二亩地,他卖得早卖了一万八块块钱,我最后我卖了两万一千多块钱,这个差不少,在我们农村来说差三千多块钱一垧地。

  冯长明:按农民的利益说的话,涨二分、涨一分也是这个收入。

  在村里,记者也打听到了在半个多月前就把水稻卖了的杨维友。

  村民:一块三毛一多卖的时候。家原先就我那孩子成家了,花了点钱,卖的稍微早点。

  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为儿子操办的婚礼花了10万左右,有一些也是从亲戚那里凑的钱,当觉得水稻价格比较合理时就很快出售了,目前,村里像他这样卖了的人并不多。

  杨维友:咱们这个小村卖了像五、六户人家吧。

  记者:一共有多少户?

  杨维友:67户。

  李福文:现在老百姓生活也好,没有啥外债,贷款少,就先不卖了。

  有很多当地人都指出,这几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水稻收割下来之后他们越来越不急于将水稻卖出。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在时刻关注水稻价格,而且寻找合适的时机出售水稻。

  冯长明:它是年底的时候,就价格能稳定一些。

  赵会权:被采访者:如果国库一开了,这个市场价格还能往下(?上)调一点,就那个时候看看行情什么样,

  和这些种粮农民的交流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市场的预期。粮食市场上收购主体增多,销售渠道多样,丰收之年的农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遇到卖粮难。相反,现在他们可以更从容地做出选择,主动寻找市场机会。那么,作为市场的另一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又如何面对今年的新情况呢?我们再来看看。

  这是付玉平他和兄弟姐妹一起开的稻米加工厂,记者看到,这里的加工机器正处于停工的状态,附近也没有工人准备开工的迹象。

  鑫源米业总经理 付玉平

  付玉平:两三天开一次机基本上就停着。

  记者:那去年呢?

  付玉平:去年就是24小时不停的生产。

  付玉平告诉记者,这两年自己家米厂的生意一直不错,但是今年一直水稻收割下来以后一直没有老乡来企业送粮。

  付玉平:今年也就是一百来吨、二百来吨。去年的整个,就是我的库存和外边全都基本上算是满的。总共我能堆到8000吨。

  眼看着自己加工量的减少,去年在米厂坐等收粮的付玉平今年只能自己每天到村里挨家去询问。

  付玉平:你家稻米卖不卖?

  男:不卖。

  付玉平:一块三毛三卖不卖?

  男:不卖。

  付玉平:卖的时候你告诉我一声。

  男:行。

  付玉平:涨多少你能卖?

  女:我也不知道。

  付玉平:那就是等着看价格。

  女:对。

  付玉平:啥时候卖再来。

  女:行。

  付玉平:卖不卖?

  邸亚平:卖,多少钱啊?

  付玉平:一块三

  邸亚平:一块四吧

  付玉平:那就一块四吧。

  付玉平走了几家以后,终于在村民邸亚平家买到了水稻,就在去年,邸亚平还是在收割的同时就把收割下来的水稻以一块一毛七分的价格卖给了付玉平,而今年他的水稻收割下来一个多月了,他今天才决定把自己家的水稻卖给出价最高的付玉平。

  庆安县双富村村民 邸亚平

  邱亚平:着急用钱。

  记者:为啥着急用钱?

  邱亚平:还贷款。

  记者:贷了多少钱?

  邱亚平:贷两万来块钱。

  记者:什么时候还?

  邱亚平:11月20号。

  记者:现在平均一天能够收多少?

  付玉平:50多吨吧。

  记者:去年呢?

  付玉平:去年能达到一百吨。

  已经中午了,付玉平和工人们还在装车,准备下午把这家的水稻都运回去后再跑几家。付玉平告诉记者,目前水稻相比去年同期已经涨了将近两毛钱,他们的利润已经被压缩到了很低。

  付玉平:一吨挣个十块二十块,现在如果说咱们,上老百姓家看这质量瞅挺好,国家做米率没出来以后,咱们有可能搭一部分。

  付玉平说,虽然他现在为了维持客户和工人工资不得不低利润持续收购,但是他对未来的市场还是十分看好。

  付玉平:价格稳定就好了,你稻价基本上就稳定这块,米价就稳定这块,咱们利润还是有。

  庆安县是黑龙江水稻的主产县之一,今年水稻总产达到14.29亿斤,在庆安县内大大小小的水稻加工企业有204家,加工能力达到20亿斤左右,由于当地加工能力比较强,这里的水稻基本上都在本地直接销售,这些加工企业就是当地和周边产区水稻最主要的收购者,那其他企业目前的收购情况如何呢?

  鑫利达米业有限公司经理 于千

  于千:存量现在有2000左右多吨。

  记者:那够生产吗?

  于千:生产不够用,这地方加工起来,要加工一年得几万吨,十多万吨。

  七河源米业公司总经理 黄亚清

  黄亚清:去年我这个时候收了一万八千吨粮。

  记者:那今年呢?

  黄亚清:今年我收了不到八千吨,

  黄亚清告诉记者,目前大米价格涨幅并不大,所以他也不敢盲目高价多收。

  黄亚清:别人如果一块钱三毛五的时候你一块三毛七不愁收不到粮。但是有几个企业敢冒这种风险呢?因为粮食是以分以厘的利润计算的。今年的平均出货价格是两块一毛到两块二。你想稻谷差了三毛钱,而价格调整了两毛来钱,这本身就应在两毛钱的这种风险,如果囤积大的话,国家政策一调控,国家开仓放粮的话,有政策性打压粮食价格的话,那企业肯定是受不了的。

  殷志峰:收粮也不好收,就价格偏高,老百姓都是观望状态,暂时不愿卖,持续卖、陆续卖,我赶紧加工赶紧走能维持过来,如果是储存储存不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丰收,粮源应该不愁,但各个企业为了方便老百姓卖粮,都想了不少办法,今年开始,大型粮食企业北大荒也与庆安就与当地四家粮库签订了合同,委托他们在当地进行水稻代收代储业务。

  殷志峰:加上收购费用、保管费用,可能北大荒那边要高一些,60块钱左右,烘干费在外,但是咱们这些,本县这些企业,大型企业,都给到40左右吧。

  殷志峰:人家是储存,我们现在是加工,我们得降低成本,我们必须自己亲历亲为。

  殷志峰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争取粮源,只能尽量做到服务到家。

  殷志峰:它只要是给我们看一下证,钱数,工人、装卸啥都不用他的,再有就是来回水稻啥,他是直接给我们打个电话,他不用来,不用上我们米厂,他给我们打个电话,我们就去看水稻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他企业为了老百姓送粮方便,也各自想了办法。

  黄亚清:我今年设了三个点,都是在周边方圆一百公里之内。

  于千:也设了几个,在柳河这块,还有秦楼(音)这块,还有酒生(音)这块,设点收。

  记者:去年设了吗?

  于千:去年没收,这不为了多收点粮嘛,下边设几个点。

  在公司的院里,记者还看到了正在来送粮的粮食经纪人。

  粮食经济人:在御宝、柳河这一带。

  记者:为什么到这卖?

  粮食经济人:这给价钱高。

  于千:有时候在价格上,老百姓来送粮食他觉得亏了,可能价格上多少给涨点。

  殷志峰说,他现在的利润已经很少,不可能再给百姓更多的优惠了,所以他只能在收购时仔细研究老百姓的心理。

  殷志峰:老百姓就认一个价格,都是一块三左右我就卖,不是一块三我就不卖,所以我就挑好米率收。

  记者随后从粮食局了解到,尽管今年企业想了很多办法,目前的交易量还是明显慢于往年。

  白术祥:目前农民销售的量在10万吨左右。去年在这个时间销售得在1/3左右,20万吨左右。

  看来今年粮食市场的种种变化,也迫使不少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策略,要么减少库存,快进快出,降低风险,要么强化服务,争取粮源。但即使这样,秋收之后,粮食市场的交易量还是在低位徘徊。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又应当怎么看待农民的惜售心理?

  前面我们看到,作为全国第二大粮食生产省份,黑龙江今年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丰收年,种粮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然而,在这种背景下,粮食企业今年收粮的难度却超出了往年。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庆安县县委书记刘凤岐有他的分析,我们来听听。

  庆安县县委书记 刘凤岐

  刘凤岐:这个粮食加工企业,他又不知道这个大米的情况能涨多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它不敢收农民的粮,农民现在希望涨它不想卖,所以这两种的观望态度,造成了现在市场成交很少的原因。

  庆安县有40万人口,其中30万是农村人口,粮食问题也是县委书记刘凤岐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告诉记者这些留在家里种地的农民赚钱的途径并不多,每年仅仅收获这一季的水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很大,他完全理解农民目前惜售的心理,但同时农民对市场也有一定的误读。

  刘凤岐:再升的空间也不会很大,什么时候可能还有一点涨价空间呢?就是水稻,农民的水稻已经基本卖没了,粮食加工企业还有加工的欲望的时候,那他就要收,那收他说所谓涨到一块九、两块、三块了,那已经是有行无市了。

  刘凤岐说,这几年销售渠道的畅通和粮价的持续走高让当地农民的惜售情绪有增无减,按照他们的经验,这并不会对接下来的秋粮收购造成阻碍。

  刘凤岐:到了一定的时间,农民有一定要销售了,比如说明年五一前,他一定要把水稻卖完,第一他要换出钱来购买生产资料,第二如果这个天气炎热了再储存,也不好储存了。

  刘凤岐说,目前水稻价格的涨势让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刘凤岐:农民觉得种粮丰收了,这个是最开心的一年。虽然说咱们国家有可能面临着通胀预期很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但是呢,国家从总体上好好运作一下,就避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几个月来,由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张,加上中国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和囤积等问题,上月中旬,国务院曾发布一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和当前粮食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此后不久国务院再发一则“急电”,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从收购企业的资格、企业库存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约束方面,对秋粮购销工作“加强管理”。采访时记者发现,目前调控也已经初见成效,粮食经纪人在收上来粮食后,所以都选择不再囤积。

  粮食经纪人1:收完就卖。

  被采访者:不留,谁知道掉不掉价,涨不涨价。

  应该说粮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种粮农民。就像刘凤岐说的,国家多项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出台,再加上市场走势强劲,今年是农民最开心的一年,这也给明年的粮食生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那么,接下来的粮价将会向什么方向演变?一些农民期待的高价会不会出现呢?我们再来听听粮食专家有什么样的判断?

  矫江:世界大米的可流动量也就6%、7%,大豆可以达到25%,玉米可以达到20%左右。

  这个大米呢?中国是自食有余,不依赖外国。你丰收了、欠收了跟我无大关系,所以说你现在国外水稻涨价,对中国影响很小,或者不存在。

  2008年,作为全球大米贸易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从3月27日的580美元/吨,暴涨到760美元/吨。2008年5月国际大米价格首次达到了1050美元/吨的20年来最高点。而因为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年底国际大米价格从1050美元/吨迅速降至500-550美元/吨,降幅达40%,同比跌32.2%,而同期我国水稻价格变化幅度很小,随着季节性的波动整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矫江告诉记者,由于我国的稻米进口量远不足产量的1%,所以受国际米价影响微弱,今年南方多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造成部分地区粮食减产,这又会对我国的水稻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矫江:水稻,它的单产有很大的互补机制。中国的水稻一平均是极其稳定的,况且今年是水灾,水灾往往是水淹一条线,它不像旱灾,旱灾是影响一大片。所以我预计南方遇到的灾害,对于我们水稻这个价格影响不太大,没有太大影响。

  矫江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水稻整体丰收,并不会像很多农产品一样,因为减产导致价格暴涨,那么水稻是否会成为游资的下一个目标呢?

  矫江:大豆和玉米,它主要是加工,就是有其它用途,做饲料、做工业品,水稻主要用途就是人吃,90%以上是加工大米的。存一年、两年、三年就会出现品质发生变化,长了就叫陈米,那你就没有那特色和风味了,就要减价了。豆你玩、蒜你狠,这些都小总的产品。稻谷这是大量的产品,它的部分太想操控,就算它想操控,国家也在密切关注它的变化,我认为谁操纵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中国现在整体的食品价格上涨,它也可能有一点拉动的,但是我认为这个不是主要的,有不大。

  怎么样判断今年的粮食市场?这不仅让手握粮食的农民纠结,让等待收粮的企业纠结,包括我们这些吃粮食的老百姓也很纠结。粮价高了,农民增收了,可它会不会抬高企业成本,波及到其他的地方,增加大家生活成本?这些矛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让人左右两难。但是,从供应的角度来看,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真正长期有效的办法,还是有赖于发展农业、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这才是稳定价格最根本的举措。因此,对种粮农民的惜售心理,我们不但要有理性客观的判断,还应当从金融扶持、行业规范、经营体系上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面对市场的时候,除了粮价还能有更多的安全带。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