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千佛崖全貌 |
45米高“玻璃罩”保护广元千佛崖
花费5000万元,明年有望实施,这种封闭保护方式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千佛崖将封闭保护,如同一个罩子,给千佛崖穿“衣”,在崖顶,还要戴上一顶“帽子”,用于排水。
保护性建筑竣工之后,类似一个博物馆,游客可在室内参观,但却无法用手触摸,石窟与人相距1米。
昨日上午10时,在位于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边,3名头戴安全帽的男子,不停地掀起岸边石头,似乎在寻找什么,看上去有点怪异。站在数百米长,40多米高的千佛崖前,广元市文物管理所支部书记王剑平说,这些天,工人们在千佛崖周围发现不少“宝贝”。文管所将投资5000万元,预计在明年给千佛崖“穿衣戴帽”,这种打破传统的保护文物方式,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毁坏严重千佛崖告急
说到石窟的保护,王剑平一脸的着急与担心。他说,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年来,石窟群遭到自然风化,雨水冲刷,人为破坏,保护问题令人担忧。目前,千佛崖全崖造像南北长388米,最高处距地面45米,现保存有840多个窟龛,7000多尊造像,窟龛重叠分布,密如蜂巢,最多达到14层。对于千佛崖的保护,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之一。
地震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曾多次到现场调研,建议修一个保护性建筑。
保护方案千佛崖“穿衣”
在千佛崖大堂里,一张保护性建筑效果图格外醒目。设计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王剑平向记者详细解剖设计方案。他说,由于千佛崖体量大,给保护工作带来难度。起初,有专家建议,采用封闭式保护,遭到反对,部分专家认为,石窟群应与大地一体,不应封闭。最终,经过多次研讨决定,对千佛崖封闭保护,采用钢架结构,一般的钢材作为柱子,再加上部分玻璃。如同一个罩子,给千佛崖穿“衣”,在崖顶,还要戴上一顶“帽子”,用于排水。保护性建筑竣工之后,类似一个博物馆,游客可在室内参观欣赏,但再也不能用手触摸了,因为石窟被隔开,与人相距1米。他说,预计整个工程将投资5000万,等国家文物局将方案批准之后,预计将在明年破土动工。
寻找遗宝周边还不少
这些天,王剑平他们在千佛崖周围发现不少“宝贝”。千佛崖脚下正是老蜀道。王剑平说,1914年,法国人色伽兰、法占、拉狄克等人组成考古调查团,沿着剑门蜀道来到了川北重镇广元境内,首次发现了这些城北临江而起的千佛危崖。他们把这次调查的成果收入1923年至1936年于巴黎陆续出版的《中国考古调查团调查图录》之中,算得上最早将古蜀道上的石窟艺术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人。“文管所工作人员把《中国考古调查团调查图录》与现实中的千佛崖进行比对,发现缺失一部分石窟和佛像。”王剑平表示,决定在千佛崖周围寻找。他手指一尊仅有上半身的佛像,笑了。“这是我们工人在嘉陵江里发现的。”他说,截至目前,在周围已找到明代的罗汉像、清代的石碑、唐代的佛像……他肯定地表示,“我们的寻宝行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华西都市报记者周海波苗志勇摄影报道制图杨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