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邀请他们对明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的基调进行预测。综合多方观点,明年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也就是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外,政府将坚守3%的物价上涨目标。
财政支出将扩大 “明年财政整体支出会扩大,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会有所调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的支出规模,还要看最近两个月国家对物价和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效果。财政资金支出的方向,将向民生、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服务业、自主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全则向记者具体介绍了他对明年财政政策重点的四方面看法。他认为,首先在政府投资方面,应着力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对高耗能项目的投入,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项目,如“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应继续加大投入,同时还要扩大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链延伸投资,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降低外贸依存度。
其次,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将部分适合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上移。可先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划清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在税制体制方面,李全认为应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资源税、推出环境保护等相关税种,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税制,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以完善税制结构。
在收入分配方面,应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并应深化改革,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相应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人、家庭税负,以充分发挥税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则认为,明年的财政政策维持现在的提法不变,不过具体做法会有适当调整。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更多会体现在支出上。从支出规模来看,他认为明年财政支出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支出方面会有新内容。中央政府投入1.18万亿之后,也许还会有动作。支出的方向会有所调整,侧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民生项目的增加也会是大势所趋,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另外,杨志勇预测,虽然财政在减税方面不会有太多举措,但个人所得税有可能会调整。
货币政策提法可能不变 “我个人的看法是,货币政策方面,明年中央将进一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之前的2009年和2010年,中央都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邹平座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着双重经济风险。一个是通胀压力,一个是紧缩性陷阱,后者更加需要关注。他说,当前美国持续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国内也大量发放贷款,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度扩张,应该收紧货币。但实际上,在中国当前这种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国内需求的扩大主要来自居民工资收入的上涨。如果贸然收缩货币量,不但不能压缩通胀,反而可能使生产力被严重打击,国内有效需求快速下降,货币泡沫更加严重。
而且在中国当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资金发行量表面上看很多,但是实际上很多货币量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的收缩只会使得当前发展很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导致经济总量增长受到打击。
另外,货币供应量针对中国经济总量来看是否已经过剩仍需进一步判断。有人称M 2与G D P之比已经接近200%,所以货币供给已经过量。但是邹平座认为,也可能是有关部门对经济总量的判断偏低导致这一指标偏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也持类似观点。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09年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基调,2010年实际上是一个收缩的方向。基于对供求关系的判断、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分析,2011年货币政策应该转向中性,也就是收缩的力度或者控制流动性的力度不宜进一步再加大。总体来说,既要防止流通当中货币数量不合理地过快扩大,也要保持对企业一个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投资,支持居民扩大消费。这两个目标应该比较好地统一起来。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表示:“货币紧不下来,也不应该太紧缩。”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大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已经有下行的势头,明年会继续回落,因此“保增长”的问题将非常突出,要放在首位。基于此,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要给足,财政政策尽量保持稳定。
政府或坚守3%的物价上涨目标 谈到明年我国CPI的预期目标,张立群认为明年价格涨幅不会高于今年水平,应该低于3%。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主要的问题还是怎么样恢复需求增长的问题,提高需求的增长水平,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过度地回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涨幅不会很高,不会高于今年的水平。从C PI的涨幅来说应该说是在3%以下,PPI也不会出现一个很大的上涨。
张立群还说,今年下半年以来,PPI总体涨幅持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需求过旺,仍是需求不足的问题。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表示,国务院于11月17日召开常务会议,宣布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消费价格,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支持。我们坚持认为政府调控通胀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只是缺乏采取充分的宏观紧缩措施的意愿。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紧缩措施,政府将面临的是不断上升的通胀率,而不是较高但基本稳定的通胀水平,因此不认同政府应该容忍更高的通胀率的提法。
不过也有不同观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明年可以考虑调整通胀预期目标。从目前物价情况来看,输入性通胀压力更大,并且通胀压力还将持续到明年。一方面,货币政策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明年货币肯定要收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障供给方面采取措施,比如对一些重要农产品的生产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流通环节加强管理等等。
至于针对物价的具体调控政策,王建分析明年的经济形势时指出,工资上涨的压力、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都会在明年体现,通胀压力会更大。目前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主要是成本推动,不是因为货币,不论货币发行多少,都不会消除成本带来的通胀压力。因此对通胀的治理也绝不是单一的调控手段就可以解决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