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举报官二代遭刑拘续:当地警方一天内态度突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03日02:53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又是一起因为举报而涉嫌诽谤的跨省抓捕,最终又是警方错了而无罪释放。从河南灵宝的王帅,到今天宁夏吴忠的王鹏,我们看到的是相同的错误,但是却没有看到屡次犯错之后应有的改变和进步。

  (播放短片)

  解说:

  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涉嫌诽谤罪,跨省刑拘。

  今天凌晨零点,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突然对外发布通告,决定纠正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跨省刑事拘留王鹏错案,并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今天上午11点45分,吴忠市公安局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纠正王鹏涉嫌诽谤案件的决定。决定中说:利通区公安分局在办理王鹏案件中存在过错,将本应属于自诉法律程序的案件按照公诉案件办理,属于错案。立即解除对王鹏的刑事拘留,两名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公安分局领导何泽祥和汪红东已被免职,被责成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调查。

  11月23日,甘肃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王鹏,在兰州突然被宁夏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跨省刑拘。昨天下午,他已经被无罪释放。

  王鹏:

  我这个错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得到比较彻底纠正,媒体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是最宝贵的,失去自由是最痛苦的。

  解说:

  认定王鹏涉嫌诽谤罪的重要人物汪红东今天已经被免职,而就在昨天,他还是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的政委,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他还解释了对王鹏刑事拘留的原因。

  汪红东 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原政委:

  从2008年开始,王鹏通过散布很多信件,匿名信件,对马晶晶及家人进行攻击。通过审查以后,王鹏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解说:

  昨天,汪红东对记者说,他们是在今年10月15日接到刑警大队报案后正式受理了该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认定王鹏涉嫌诽谤罪。但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即使是涉嫌诽谤罪也应属于自诉案件,应该是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但是,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确认为这个案件不普通,所以他们启动了公诉。

  汪红东:

  从大量的(举报)信件看,它造成的(马晶晶)同事之间,领导之间关系特别紧张,已经严重影响了办公秩序,办公秩序也是社会秩序,它已经达到了一个严重(的程度)。

  解说:

  那么,王鹏的行为到底触犯了国家的什么法律,需要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极其罕见的,硬是把诽谤案件作为了公诉案件进行处理?

  王志昌 王鹏的父亲:

  到2007年7月正好宁夏招考公务员,7月10日开始报名,还真有这个职位。2008年(公布马晶晶)成绩是288分,考了第一名,面试又是第一名,他觉得反差太大了。你看马晶晶怎么在报名之前,就知道自己这个职位呢,所以自己心里有所不平,就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解说:

  这就是被王鹏举报的马晶晶,媒体报道,马晶晶的父亲马崇林现任宁夏扶贫办副主任,母亲丁兰玉现任吴忠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王鹏在举报材料中称,正是马晶晶父母的特殊身份,让马晶晶有机会在公务员考试中作弊。

  马晶晶 银川市公务员:

  他(王鹏)的这样一种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宁夏,包括国家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秩序,工作没办法开展。你想这三十多封信发到我们单位来,小小的一个单位,人事关系搞得那么复杂,谁还有心思工作。

  解说:

  目前,王鹏的举报是否属实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这样一种举报却成了吴忠市警方特事特办的大事。今天,尽管吴忠市市委市政府已经通报这是一起错案。但是,面对已经被刑拘8天的王鹏,面对一起极罕见的跨省逮捕案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8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主持人:

  我们先来关注吴忠市委市政府对外的公布、通报。它这个时间是在今天凌晨零点到一点,也不是什么急事,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紧急的,非常紧迫的时间段?

  白岩松 评论员:

  所以说这个事情是突然出发,突然结束,谁也没有想到会是凌晨零点之后,突然约见记者紧急进行通报。似乎不是一个正常的这种抉择程序,因为这件事情大家关注了很久,也不急这么几个小时。

  但是,与其结束的突然相比较,大家其实更加惊讶于出发的突然。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类似这样的案例,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错误,我们还这么简单重复地犯,这才是这件事情真正给人们最大的启示。但有的时候养成了一种习惯,越是简单的事情恐怕背后越不简单。

  主持人:

  你说的不简单的确是,因为前方记者的报道,警方本来在昨天上午的时候还坚持自己抓对人了,肯定没错。但是到了今天凌晨的时候突然180度大转弯,怎么看这种逆转?

  白岩松:

  所以说,是不是强调了媒体对这件事情的监督和社会广泛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这没问题。我觉得他们能感受到压力也是一种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某种力量或者某种声音突然加大的一个决定,就像出发的时候人们会去想,究竟这是公安部门自己的决定,还是受到了某种权力的影响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这是性质不同的,如果就是公安自己去做的话,大家有时候会觉得怎么会这么愚蠢呢,因为这很容易判断出来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其实我们的公安系统早就怕公权力介入到对私人的打击报复当中,因此已经明确的规定,如果不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是不能把自诉案件变成公诉案件的。也就是说,要制止这种公权力对私人的侵害,因此我相信出发的公安部门是很清楚的。

  因此也有人怀疑,或者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受到了某种权力的影响,因为毕竟人们会有展开联想的依据,因为马晶晶的母亲是吴忠的市委常委和政协主席。

  主持人:

  你看有一个细节,吴忠警方在实施抓捕之前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公检法等部门开过一个联席会议协商讨论。公检法能坐在一块,而且达成共识,就为这么一点点事情,你怎么看?

  白岩松:

  不,其实这样的一个会议你说有多大的意义,已经很难说了。既然已经要出发了,恐怕就只能是出发的,因为有的时候会让人担心的是,这会不会是背后的某种声音,或者说某种权力起到了作用,我们当然希望不是。问题就在于这儿,如果要是呢?那这一个会议也许只是一个走过场,甚至程序都不一定是对的,是不合理的。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真有背后的某种声音和权力所施加的影响,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处理结果,仅仅是公安系统的这些人被免职了,那么是否是准确的?背后的权力介入是否也应该给大家一个更加开诚布公的回应?大家可以去展开的联想还有很多,我们都需要答案。第一,背后是否有施加的这种力量,或者说权力的影响。如果有的话,是不是只处理公安系统一个,它们会不会觉得冤?因为如此简单的错误它们怎么会犯呢。第二,是不是存在作弊的问题,还需要更加核实清楚,给大家更多的事实。第三,如果媒体报道是对的话,是不是他在还没有到公务员岗位之前,就已经明确地填上了,我会到这个岗位工作,之后才进行的考试。这个证据寻找起来,我觉得应该不会特别复杂。所以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都需要更多的答案,这件事情当然应该还没有结束。 主持人:

  我们再看一句话,警方说:我来帮助他(马晶晶)查清嫌疑人是谁,最起码为他自诉提供一个对象?

  白岩松:

  不可以。既然法律程序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一切要按照法律来做事。而且大家也会产生一个联想,如此庞大的司法资源的动用,就是为了一个个体来寻找某种证据,或者说寻找某种过程。更重要的有一点是,这个个体的背后还有一个明确的权力背景,因为毕竟他父亲是官员,他母亲是一个市委常委,更容易让大家产生这种联想,回避还来不及呢,所以这个理由当然是靠不住的。

  主持人:

  所以说自诉变成公诉,如果按照警方的说法,就是为了公民讨一个说法。

  白岩松:

  真正让人担心的,或者让人去联想的就在于这儿,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稍微动点脑子都知道的一个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犯?为什么还会又犯?因为之前在其它的省也出现过这个情况。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媒体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下回还犯吗?但愿下回不犯了。

  主持人:

  这一次警方认错了,王鹏也放了,相关的责任人现在也免职了。但是这件事情里面很多的疑团现在还没有解释,而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播放短片)

  解说:

  昨天在宁夏吴忠市,几个远道而来的记者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布会。

  蒋昕捷 《中国青年报》记者:

  上午还很自信的准备介绍案情,想证明他们的执法行为是没有过错的。但是到晚上的时候,政委包括局长都被免职了,定论是这是个错案。当我们拿到这个答复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风云突变。

  解说:

  如今,王鹏被放,两位相关公职人员被免,事情是否就此结束了呢?

  字幕提示:

  2010年12月2日上午9:30--10:15

  人民网舆情会商室

  主题:公权力应尊重网民的监督权

  主持人:

  于教授,跨省抓捕是网民深恶痛绝的一个现象。

  于教授:

  王鹏举报马晶晶的案件,我认为更多的是一个公民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恰恰有利于,如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做出非常严格的调查落实,非常有利于干群关系。

  解说:

  这场近乎闹剧般的捉与放,相关的讨论还没有结束。今天记者们仍然留在吴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调查也还没有结束,那就是王鹏当初的举报究竟是否属实,三年前的那一场公务员招录究竟有无作弊行为。

  孔璞 《新京报》记者:

  因为大家对于官员的子女可能存在的这种享受特权,还是比较敏感的,公众对它的容忍度是相对比较低的。

  解说:

  调查没有结束,讨论没有结束,相关的思考也还没有结束,因为这场看似快速的回应也令人疑惑。

  蒋昕捷: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解决,我们看到自纠也不是说司法系统一种自我约束或者反省。因为从昨天他们最初态度来看,他们还是认为他们的执法行为是正确的,当时会议室放了一本宪法,关于诽谤罪,他们都把这个法条用笔勾出来,看样子是给记者普法的,来解读他们行为的合法性。我就担心还是某种,说不定是权力,还是舆论的压力,导致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结果。

  解说:

  今天,一位十几年前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可以说是王鹏和马晶晶同门师兄的媒体评论员“十年砍柴”,也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后说到:我在兰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同学间因为琐事当然有矛盾,但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十年聚会,大家能相逢一笑,回忆往事充满着温馨。不管王鹏能否获得自由,这件事一发生,王鹏和马晶晶等同学毕业十年后,还能聚在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么?

  主持人:

  这位作者是从同学情谊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你怎么看?

  白岩松:

  其实我跟他拥有某种感慨。今天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其实我内心很难受,我跟同事也在说。我说这个事情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哪些东西是错的,我们希望推进它改变,因为这跟社会整个秩序是有关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很难过,因为作为一个真的享受过四年大学同学情谊的,而且一直留恋那四年情谊的我来说,我真的不能容忍一个宿舍四年的两个人、同学,王鹏和马晶晶,最后演变成这样。不要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将来恐怕不再对簿公堂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学,因为利益就可以让情谊发生如此大的这种扭曲?

  当然我也注意到了,有很多人在这件事上,由于王鹏他面对的是高官的孩子,因此似乎大家所有的这种打击都面对的是高官,这没有问题,一事是一事,我觉得我们要坚决去捍卫这种公共的知情权。是不是存在作弊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这种公权力涉及司法的运行等等很多情况。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没必要给王鹏戴上很多英雄的高帽,也许他也担不起,也许并不是我们写出来就好像那么正确,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坚决举报,去戳破阳光的东西。但是我要强调的是,他的确拥有这个权利,只不过我们不必把他英雄化就好了,而且还要保护他的这种权利。

  主持人:

  你刚才说的,我怎么觉得有点矛盾。比如说,你说同学之间的情谊是很深的,而且应该珍重。但是如果同学之间发现,比如说在你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你就已经知道你要去那个公务员的位置,这个时候我作为你的好同学、好兄弟,我应该怎么做?

  白岩松:

  所以,这需要还所有围观者以事实。我们其实都是围观者,身在其中你只能看到媒体的报道,比如说在媒体的报道当中,也许说梁子最初的结下是王鹏当初临毕业前要考研究生,结果有人举报他的档案作弊,最后推荐研究生这个事就吹了。他怀疑是马晶晶干的,但是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马晶晶干的,然后引发了这个事情,当然,这只是媒体的报道。

  我们可以不去顾及这些事情,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要维护公民有举报的权利。我刚才一再强调说,我情感上很难受,我不愿意看到同学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不知道观众有几个愿意接受这种局面的,恐怕都不愿意。但是回到一个理性的范畴,你又要捍卫他的这种权利。

  另外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时候马晶晶说了这样一句话,“那匿名信我一看笔迹就知道是他的”。相当多的层面下,匿名信不应该让被举报人看到,这又是一个小小的漏洞,其实这个漏洞也挺可怕的。他(王鹏)是拥有这样的一个权利,反过来我想说的是,马晶晶也拥有他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如果王鹏举报的是事实,如果的确像媒体报道的那样,王鹏的妈妈也用这种完全是骂人的语言写给了马晶晶的母亲一封信,里头都是骂人的语言,还有许多事实不符的一些东西,他应该提起自诉还维护一个公民的权利。

  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说,应该乐于看到这个事情回到一个公平的立场上,而不是出于情绪,你是高官的孩子,你就是罪犯,你是打击高官的人,你就是英雄,没这么简单。我觉得,不妨马晶晶也有权利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尊严,澄清更多的事实,我觉得公众也需要这些事实。

  主持人:

  但是举报就是公民对于,比如说像马晶晶代表的一种体系的监督,假如他这个举报本身有一些问题,这个时候……

  白岩松:

  我刚才说的就在这一点,就是说第一是他的权利,他要捍卫,另外不能让你的举报信可以让被举报的人直接看到,这里就存在打击报复的各种可能了。甚至让大家会去联想,整个这个过程能够错误的出发,是不是也存在着某种权力介入之后打击报复的某种行为,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另一方面,举报应该有举报的正常。比如说,很多不正确的事情,说他根本就是倒数第一等等,兰州大学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他不会毕业的,但是马晶晶还是毕业了。另外,这时候就需要马晶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让我们所有的人也看到,他举报的是不是事实,他该怎么约束自己举报的行为,不管怎么有个人的利益在里头,但是举报还是应该被保障的。但是同样不能越界,还是要用事实去说话。我觉得,这个时候这个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社会,也是我们需要答案的一种正确的方式,而不是一通谴责,其实最后一切照旧。所以,下一次还会错误的出发。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