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古城为回归历史更名襄阳 网民质疑换证费谁埋单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2月03日08:56

  继河北石家庄、福建南平后,古城改名再掀波澜,这一次,成为主角的是鄂西北、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名城襄樊。

  昨日,人民网一则短讯引起众多网民关注———“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持续了近10年的改名之争总算有了最终结论”,当地的一家论坛上,有网民如此留言。

  据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回忆,“襄樊酝酿改名”大约从2001年开始,先是《人民日报》一篇支持改名的文章;随后有政协委员提出“古城应更名襄阳,回归历史”;2006年,襄樊市民政局的一份文件里也明确提出,“从2007年开始启动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调研论证工作”。

  正方

  改名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

  襄樊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CCTV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襄樊从6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入围“十大魅力城市”。境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36处,其中古隆中为国家级4A风景区。

  200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襄樊何不称襄阳》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作者李辉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襄阳”一词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历史上,这座城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闻名海内,“襄阳,早已溶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里,溶进了中国人的记忆”。与“襄阳”比,“襄樊”一词的知名度便逊色不少。

  支持古城改名的人普遍认为,“襄樊更名襄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招商引资,复兴当地的经济。”

  反方

  改名花费千万,谁埋单

  并非所有人都乐观看待城市改名产生的效益。

  昨日,某些网站就“襄樊更名”一事分别做了调查。有的网站调查中,支持改名的网民占多数,但同时段,另一网站的调查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抵制改名的人超过了五成。

  “回归历史,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初衷是善意的,但也要考虑改名的成本与城市收获之间的比例。”

  襄樊当地的论坛上,有网民就指出,改名之后,人们的证件、店面的招牌、公司的印章、银行的账户是否都要更改,“假设一座150万人口的城市改名,仅更换二代身份证一项就要花费两千万,谁为这笔费用埋单?”

  还有网民质疑:城市改名涉及每一位居民,“襄樊更名襄阳”一事有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

  当地市直单位一公务员小洁表示,“的确有很多人不知情,大部分市直单位也没有收到市政府有关更名的通知”。

  热议

  打造文化名城,光改名还不够

  昨日,襄樊当地的几家网站也已挂上了“襄阳”的前缀。

  “名字已经改了,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升襄樊,或者说襄阳的影响力,光靠改名不够,当年荆州、沙市合并后,取名‘荆沙’,后又更名为‘荆州’,但经济上并没有超越襄樊,这说明,一座城市要发展,除了改名,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东湖论坛的襄樊版里,一位较为理智的网民表达了他的期许。

  南方日报记者钟锴

  实习生郑雪瑜周文吉

(责任编辑:项劼)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