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英媒称21世纪中美是竞合关系 将和平上演冠军战

来源:法制晚报
2010年12月09日14:35

  最新一期英《经济学人》杂志刊登封面故事称21世纪中美是竞合关系将和平上演“冠军”战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爱恨交织”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

  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告诉记者,本文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两国关系、建立互信支招。

  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看中国崛起

  犹如“卧薪尝胆”选择和平道路

  《经济学人》在特别报道的开篇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比喻了中国的发展。文章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如何以阶下囚的身份卧薪尝胆,最后击败吴王夫差的故事。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自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先后收复了香港、澳门,今年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家喻户晓的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如出一辙。

  报道称,勾践的典故用来比喻中国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的原因,他们害怕受到中国的“报复”。但实际上,中国专心搞经济建设,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文中提到,中国通过许多方法努力去安抚这个焦虑的世界:不断承诺崛起会和平进行,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纷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及国际救援中去。

  学者观点

  中国发展并非来源于仇恨

  哈佛大学学者保罗·科恩认为,当今的中国虽然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型例子,但是这个“勾践”只是在自我发展和奉献,而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科恩说,他告诉他的学生,如果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勾践一样的造诣,这种造诣并非来源于仇恨,而是源自牺牲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文章作者卡尔表示,帝国往往是为了获得霸权而相互争斗。是武力还是和平崛起?很显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之巅,却避免使用任何武力,这也决定了美国的应对行为。

  谈美国心态

  与中国和平相处?美国人“耸肩”

  《经济学人》称,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现,中国越来越富有,比预想的还要强大。中国的上升与美国的下滑形成强烈的对比,这让全世界敏锐地觉察到中国强盛的国力,并且由此使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得尖锐起来。

  文章认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渐渐感到自身的脆弱。由于对中国具备攻击性的害怕和猜疑,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崛起,每一个偶发事件似乎都变成它对下一步动向的试探。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该国智库“罗维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防务问题专家休·怀特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他跟美国人聊天。怀特问他们,“如果中国的实力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你觉得美国会平等地对待中国吗?”答案是“不会”。他又问:“如果不能被平等对待,你认为中国会满意吗?”答案当然也是“不会”。

  最后,怀特问美国人:“那你凭什么期待美国和中国和平相处呢?”美国人听了之后,通常会耸耸肩,什么都不说。

  《经济学人》认为,“耸肩”这个动作体现出美国人在对华政策上的困境。美国想让中国成为它繁荣兴旺的商品市场,也想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力量。但同时中国经济、工业、外交和军事力量的上升又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

  意图“围堵”中国?代价难承受

  “当美国人不喜欢中国扮演的角色时,就会耍赖皮哭喊。”《经济学人》用戏谑的口吻道出了美国的心态,美国打算在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之前围堵中国。冷战时期美国孤立苏联经济,武力对抗,它赢了,但现在用这套已经不管用了。

  正如美国《政治学季刊》分析的那样,首先,围堵中国的代价是极大的,其次,美国真要这样做,可能也不会比中国好过。“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错综复杂,彼此纠缠,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比任何国家都要多。而要打仗的话,美国总统既要面对国内的异议,还要背负国际的骂名。”

  著名的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约瑟夫·奈,在谈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时说了一句话:“如果把中国看成敌人,就会把中国变成敌人。”

  学者观点

  美国“老大”心态严重害怕被夺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也是这期特别报道的幕后作者之一,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老大”心态很严重,就怕中国崛起后会跟它夺权。

  “中国和平崛起,美国为什么要把中国看成敌人?同样的,中国现在如此强大,谁还能轻易收拾中国呢?”朱锋认为,不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更加积极有意义的双边关系。

  注定是对手

  世界最大经济体卫冕VS夺冠

  《经济学人》认为,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分别位居世界前两位。冠军国家和潜在冠军国家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卫冕和夺冠之间的挑战和迎战的对手关系。

  文章称,亚洲是中美两国展开竞争的主战场。中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贸易市场上成为了“首席贸易伙伴”,在亚洲市场上更是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开始否定美国在西太平洋65年的“主权”。

  世界近代历史上的大国挑战,新兴的霸权国家通过挑战老的霸权国家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但是经过一个阶段,实力和权力衰落,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挑战国,又对原来的霸权国进行挑战。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霸权国家,美国又面临苏联的挑战。这些挑战无疑给对抗与对战的双方甚至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灾难,是与当今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

  《经济学人》认为,21世纪的中美两国博弈,“由于存在许许多多的利益共同点”,不可能是“决斗式”的,只能是“田径式”的。

  文章提到,自美国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以来,中美两国取得了可观的合作伙伴关系。

  文章称,“弱小国家希望变得强大时,需要韬光养晦。”在中国外交史上,中国的领导人通过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努力控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非常成功的。

  学者观点

  中美“竞合关系”助推世界进步

  中国和美国要如何平衡它们的关系?

  文章作者卡尔认为,经济上的平衡和国防安全上的平衡都是必须的,不能在经济上偏向合作、国防上偏向对抗。

  卡尔表示,中美在众多全球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当今的中美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更占优势。因为在经贸合作领域,较中国需要西方国家而言,西方国家更需要中国。

  卡尔认为,中国和美国相对其他历史上的大国有一个优势。中美都亲眼见证了20世纪出现的灾难性错误,因此,21世纪中美的竞争,将为世界进步提供巨大的活力和推动力,而不是为世界带来灾祸。

  中国传媒者说

  对中国不信任声音必将弱化

  中央电视台2006年播出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用历史透视未来,为中国寻找镜鉴,播出后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今天上午,该片总策划麦天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西方文化之外最大的国家,美国又是西方世界的领袖国家,现在西方媒体关注中国,对中美关系感兴趣是很正常的。

  麦天枢说,当初他们拍摄《大国崛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为中国的崛起之路起到借鉴作用。

  麦天枢表示,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也将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现在西方媒体出现一些疑虑、不信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些声音都会弱化。

  新闻背后

  7月开始准备作者走访多国

  《中国崛起之威胁》的作者爱德华·卡尔说,这篇报道被很多人当做经济性质的文章去理解,可是卡尔也把它看做是一篇以“地缘政治”为主题的报道。

  卡尔介绍说,他为了写这篇报道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从今年7月起就开始准备工作了,“我走访了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去了日内瓦参加了一次国际外交战略学术会议,采访了很多外交家和国际战略专家。”

  此外,卡尔还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资料。

  爱德华·卡尔

  本版文/赵展记者陶韵西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报道缘由

  《经济学人》的媒体官员曼妮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特别报道在杂志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所以写这篇报道,是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奇迹。

  这次特别报道由记者爱德华·卡尔编写,但背后还有中、美、日等国家的26位作者也参与了创作,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制图/周建文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