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不断创新打造现代降魔尖兵南京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提升保障能力纪实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2月12日10:09
  本报通讯员张永红汪志忠王鹏本报记者韩燕荣

  33项科研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23项在全军推广,100%应用于多样化军事任务;编写《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某型剂量仪使用说明》等4部教案在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军地防化专业训练教材;出色完成上海APCE会议、上合组织峰会、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保障和多起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短短几年时间,南京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一位军委领导称赞,在我军防化技术战线上,这个大队算得上是支“响当当”的队伍。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这支神秘部队一探“奥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孟昭斌介绍说,这个大队的“道”就是依靠创新科研提升保障能力。

  催生一批高精尖成果

  “某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泄漏,剧毒气体正在急剧扩散,泄漏源不明……”11月初,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这个大队应急救援分队闻令出击,火速赶赴现场,紧急展开救援。

  放出机器人,打开控制箱……在技术人员遥控指挥下,只见一台“身高”不及人膝的机器人,攀爬一道道楼梯,跨越一个个障碍,深入染毒区自主搜索毒气泄漏源。

  伴随机器人前进的步伐,一组组化学分析数据和一幅幅库房内部实景传回控制箱,毒气泄漏源被锁定。场外专家迅速发送处置指令,机器人跟进作业,很快排除险情。

  此次演练的“主角”遥控防化侦察机器人,前不久顺利通过总部科技成果鉴定,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就是这个大队防化技术室与某大学联合研制而成的。一个身居基层的营级装备技术保障单位,何以能够研制出如此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大队总工程师崔玉玲一语中的:“瞄着科研制高点,盯着战斗力空白点。使命任务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研制什么。”

  早在2004年4月,大队高级工程师韩益利在组织一次剧毒氯气瓶泄漏事故救援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具备,他们只能穿着普通防护服进入隔离区,虽然凭借经验降服了“毒魔”,但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一些发达国家,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高危环境侦察作业,但由于技术上封锁,国内防化系统机器人研发运用仍然是一片空白。

  形势逼人,使命催征。2009年年底,我国第一台遥控防化侦察机器人在这个大队诞生,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软件著作权,并荣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有关专家评价:总体技术居国内先进,自主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多信息融合的人机交互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科研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这个防化技术大队始终把是否有利于任务保障需求作为科研立项的衡量标准,每次课题申报都专门邀请科技人员、基层官兵和科研院所专家列席,反复研究论证。对与任务需求关联不紧的坚决不上,对切实可行的则一路绿灯,避免一味求新求高求奖,搞一些技术含量高而实用价值不大的项目。

  过去,大范围、多点位、实时不间断自动监测,一直是核监测的技术瓶颈,核辐射源准确定位只能搞“人海战术”,靠单兵进行拉网式仪器检测,耗人耗时耗力,作业效率极低。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国际上也是一道难题。这样的项目要不要上?能不能上?

  “使命任务的需求,就是科研攻关的追求。”2006年年底,经过科学论证,大队主动申请立项,并成立由工程师廖韩林领衔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攻关,他们成功应用动态网络、辐射测量、卫星定位等多种新技术,研制出“核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获得国家专利。该系统最大可容纳6万多个辐射传感器节点,不仅能对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核辐射源,进行实时不间断自动监测,还能对辐射源进行远程精确定位、准确测量。

  近年来,这个大队先后取得数十项科研成果,90%以上融入国际国内核化专业领域先进技术,75%以上嵌入现代信息技术。

  将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战车轰鸣,铁流滚滚。去年9月,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某大山腹地拉开帷幕。突然,红方一台某型探测车出现故障。

  这个防化技术大队装备维修小组迅速组织抢修,修理工并没有像过去那样进行复杂的拆装检测,而是用一套电子仪器进行“扫描”,很快查明故障。数分钟后,探测车重新投入战斗。

  这款由某防化技术大队官兵研制的电子仪器,实现了装备维修不解体检测,提高了装备维修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自两年前被总部定型生产装备全军部队后,在多次重大军事任务中发挥威力。

  “科研成果只有直通战场,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大队长翟小忠的一席话道出了大队党委“一班人”的共同感受。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科研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

  2006年7月,大队驻地热得如同火炉。某新型化验车试修任务也进入攻关阶段。经过一个多月艰辛摸索,攻关组已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但组长韩益利要求,必须把各类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同时整理出来,为部队提供一份简便易行的操作指南。

  那些日子,他们在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的方舱里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把上百件车载便携式细小仪器拆装了一遍又一遍。近3个月的紧张忙碌换来的是:攻关组编写出《某型化验车小修指导手册》,对整车结构、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等多个方面内容作了详细介绍,还拍摄了一部示范教学片,便于部队开展自主教学。

  近年来,大队四分之三以上的科研成果在全军、军区部队推广,为防化部队遂行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防化技术室主任金华回想起自己4年前被推选、任命为主任的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

  那一年,她才31岁。“让一个小丫头当主任,开什么玩笑?”对大队党委的研究决定,不少人不理解甚至提出质疑。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上任以来,金华带领防化技术室先后取得8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每年1项二等奖,并新上科研项目8个。她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证明了大队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是正确的。

  不比资历比实力,不比职务比作为。“我们当时就是看中她的潜力,相信她能胜任。”政委冯为宽说,树起一个“金华”,是为了让更多“金华”迅速成长起来。在这个大队,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专业等级,人人有成才目标,人人有成长计划。

  大学生干部赵毅是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作为信息化人才引进到防化技术室,却因专业不对口而感到失落。为加速人才培养,大队第二年就将赵毅编入核化设施数据及遭袭后果评估系统课题组。组织搭台,人才唱戏。赵毅果然不负重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攻克了计算机关键技术,该科研课题很快取得成功,赵毅的名字从此载入大队科技创新成果的史册。此后,他相继参与核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控防化侦察机器人等重大课题研究攻关,顺利通过高级工程师资格考评,被军区评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如今,这个大队已形成一支以专家为科研领军人物、年轻技术干部为科研主体,老中青三代梯次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