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再给官员普及什么叫“网友围观”

来源:青年时报
2010年12月12日23:40

  再给官员普及什么叫“网友围观”

  李鸿文

  因一篇文章惹来官司,心有悸焉,所以,首先申明:这篇给官员看的文章,有一位官员除外。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围观”:泼皮打架,悍妇骂街,小两口吵架,街坊邻居看热闹,图个乐子,无大害;失恋了,欠薪了,被欺负了,投诉无门了,独上楼顶和高桥,这时有劝解的,打110报警的,帮忙解救,这是积极围观。但也有人“看戏不怕台高”,甚至大叫“跳啊,跳啊”,这种围观很冷血,让当事人下不了台,确实容易制造更多的鲜血和悲剧。

  “网友围观”不排除日常经验中“围观”的部分含义。今年8月28日0时左右微博上出现“最后的直播”的帖子,讲述自杀过程。这些信息被@董崇飞等网友闻讯后,立即转发、关注、规劝。在确定轻生者在济南后,山东、北京两地公安官方微博联合行动,出动警力搜救。十多个小时后,轻生者放弃自杀念头。这种围观将网络与日常生活对接。

  但有一种“网友围观”超越了日常经验,网络载体赋予围观特殊意义。尤其是涉及到权利受到损害时,这个意义更凸显而出。特别是近来社会和舆论高度关注的强拆事件,宜黄事件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宜黄官员导演机场抢尸闹剧时,众多网友的围观让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尤其可贵的是,在钟如九的母亲病危时,@北京厨子发起网络救援,实名注册的南昌大学党委书记@郑克强尽其所能提供各种便利,为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而最新一起的“网络围观”发生在12月6日晚至7日凌晨,@青岛横枪立马遭遇强拆,在多次循合法途径表达合法诉求最终无效后,打算用汽油与强拆者拼个鱼死网破。众多网友一边苦口婆心劝慰他珍惜生命,一边想法解救,@于建嵘答应提供帮助,一些律师表示介入,尤其是@作业本,火速赶往现场劝解。最终,@青岛横枪立马发帖:“心情已平复,并谢谢所有帮助他的朋友。”

  归结起来,“网友围观”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高强度的注视。众多网友炯炯有神的目光聚集,让网络和社会展现出阳光和温暖。阳光不仅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防暴盾牌;二、参与的力量。普通网友的力量,还有媒体人、学者、律师及一些侠肝义胆的官员的力量,给无力者以力,放大有力者的力。事实证明,不是“网友围观”制造鲜血和悲剧,而是防止了悲剧的发生。如果说在围观过程中含有悲剧元素,那也是事前的悲剧,强拆本身就是社会大悲剧。

  之所以具有以上功能,也是网络传播迅捷的特性所决定,速度缩短了地理距离,遥远的素不相识的网友互相靠近,同时,参与热情度的高低,自然筛选了围观者,让围观更有效率,更能解决问题。

  如果说建设公民社会还为时尚早的话,那么,“网友围观”至少萌动了公民社会的需求,参与了社会建设。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飞速发展,可当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后,社会矛盾开始突出,呈现“中等收入陷阱”征兆。此时,政府的角色是尴尬的,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之间容易出现偏差,而结果就是权利缺少有效救济,在此情形下,“网友围观”展现了“社会”特征,在矛盾的对立与冲突中起到平衡和缓冲作用。就这个意义而言,“网友围观”不仅帮公民,帮权利,帮社会,长远来看,也是帮助公平与正义的政府。

  

(责任编辑:梅智敏)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