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樊晓凡 不是一个志愿者在战场

2010年12月13日11:05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对于樊晓凡来说,他的一生有两个舞台,过去的舞台是部队,现在的舞台是志愿者队伍,而他却始终只有一个角色:战士

  樊晓凡 不是一个志愿者在战场

  □ 本报记者 廖 娥

  “如果10人中,有1人能够每天作1小时志愿者,那么我们的这个世界就会处处充满爱!”成都市应急志愿者总队防震减灾分队队长、突击分队副队长樊晓凡如是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他喜欢开着二手越野车,穿梭于成都的大街小巷。54岁的樊晓凡对于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嘴快,爱管“闲事”。

  他所领导的成都市应急志愿者总队防震减灾分队从2009年成立至今,先后开展各种科普宣传、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助人等活动40余次,参与的志愿者达360余人次,成为成都志愿者队伍中的活跃分子。

  资助“风车爷爷”起分歧

  见到樊晓凡时,他正穿梭于网络红人“风车爷爷”在12月4日的爱心风车义卖现场。

  “风车爷爷”现场将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来自遂宁的失学儿童和当地民政部门。“现在看到风车爷爷很幸福,我很知足”,看到这场景让樊晓凡想起当初资助“风车爷爷”时的辛酸经历。

  “被很多网友骂,说我没有爱心,心里很难受。”那时,网友们针对资助“风车爷爷”的方案产生分歧,从而导致网友围攻“意见不一致”的樊晓凡。

  这一切要追溯到2009年9月3日,一篇题为“令人心酸的手工风车”的帖子在成都一网络论坛上出现,该帖称70岁左右的胡远根大爷,蜗居在一辆三轮车上十多年,拖着半身不遂的身体,靠卖一块五毛钱一个的风车艰难度日。此帖一发,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

  事后,很多网友就如何资助“风车爷爷”在网络上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网友“我爱加菲猫”为首的一方提出:应该把老人全方位地管起来,给老人租房、买药、确保老人的温饱,让他过一个安稳的晚年。但是樊晓凡却根据自己多年当志愿者的经验,以网名“骑士哥哥”发表不同的观点,“应该只给老人提供‘适当的帮助’,即在有必要的时候,给老人数额不高的资助,让他目前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樊晓凡说,“我是考虑很多志愿者都有儿有女,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只凭三分钟热度,那么志愿工作是不能长久的。”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发帖骂樊晓凡,使得他在心理上遭受很大困扰。但是,网友们的声音并没有阻碍他帮助“风车爷爷”的决心。他和防震减灾分队的四个志愿者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共商帮助“风车爷爷”的对策,“随着天气的转冷,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风车爷爷’的房子问题”,樊晓凡笑言,“房子已经找好了,只等‘风车爷爷’住进去就行了。”

  但是,“风车爷爷”坚决不同意。樊晓凡向《读者报·影响力周刊》透露,“可能是他不想给我们找麻烦,当时他坚决不肯。”不过,他和志愿者们此后仍然坚持去看“风车爷爷”,陪老人聊聊天,以及为老人准备一些日常用品。

  “当初那些骂我的网友后来都没有影了,结果坚持下来的却是像我‘这样没有爱心的人’。”回想起这一年多防震减灾分队为“风车爷爷”所做的点点滴滴,他低着头说,“嘴长在别人嘴上,甭管了,埋头干自己的事情吧。”

  老兵的志愿者情结

  樊晓凡一直对志愿者工作有着很深的感情。早在2002年他便参加了成都市团市委组织的第一支志愿者团队—法律援助服务队。

  “我现在的电话号码都是向全社会公布的,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法律知识解答和一些援助。”这些年,他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默默地为很多人提供法律帮助。

  而5·12汶川大地震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我曾经看到过唐山地震时倒塌的房屋,心里特别难受。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再次感觉到自己是有责任的。”在汶川地震发生几天后,樊晓凡借了一位朋友的车,拉了一车帐篷送到灾区都江堰。救灾归来后,樊晓凡又马不停蹄地和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北川和汶川的灾后重建。

  每周星期五下午出发,星期天晚上回到成都,这样的习惯樊晓凡坚持了几个月。“修房子,搬石头,扛木料,很累,但是值得。”同时,樊晓凡还把自家房子中的三间房子无偿地提供给来自山东、黑龙江、陕西、安徽等地的志愿者居住。樊晓凡说,这是他作为一个老兵应该做的事情。

  一直以来,樊晓凡对当年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的一位小男孩很难忘记。“如果那孩子有防震的知识,也不会出现生命危险。”时为2008年5月17日,樊晓凡回到曾经当过知青的都江堰市聚源镇,从乡亲们口中得知,当地震震波向聚源中学袭来时,一个小男孩在跑出教学楼后,突然想起向同学借的一支笔遗忘在课桌上,他为了不失信于同学坚持又跑回教学楼,最终被地震夺走了14岁的生命。

  打开樊晓凡的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对于小男孩的惋惜和回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你为什么为了一支笔而不怕危险重返教室?我知道,在你的眼里,那支笔是何等的重要!哪怕明知危险,你也要把它找到,让它回到主人的手里。因为那是一个贫穷但充满志气的孩子的真实心理。”

  经历这件事情后,樊晓凡想让更多人普及防震的科普知识。“我想如果人们懂的地震知识越多,那么生命就会更安全,不会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失去生命。”

  时至2009年5月13日,樊晓凡听说要成立成都市应急志愿者总队防震减灾分队,毅然报名当志愿者。但是正式的志愿者年龄被限制在49岁,54岁的樊晓凡就软磨硬泡找成都市团委的相关工作人员,组织上考虑到他作为老兵的身份,最后让他成为一名超龄志愿者。

  补志愿者队伍“短板”

  “我们这个队伍有73个人,就像一个家,我们这个家的荣誉是靠每个志愿者用汗水换来的。”在樊晓凡眼里,没有任何人可以驾驭于集体之上,这是他在部队多年形成的观念。

  玉树地震之后,由成都市团委和成都市全搜索网站一起组织运送帐篷。樊晓凡作为队长在第一时间代表队员请战,最终这项分三批运送的物资的任务被交给防震减灾分队。

  用樊晓凡的话来说,这些物资的运送完成是队员们团结一致的结果。“我们队的QQ群里有许多队员在关注去玉树前线队员的行踪。不少队员要等到他们到了驻扎点休息后,才肯让QQ下线,去睡觉。”

  樊晓凡讲起在玉树抗震救灾时的点点滴滴,他说的最多是一个叫江湖的小伙子。江湖是1988年出生的退伍军人,玉树地震发生后他想辞了工作去前线当志愿者,最终单位的领导为他保留工作,并提供两台净水机让他带到玉树前线。当樊晓凡从其他队员口中了解到江湖的事迹后,让他参加了防震减灾分队第二批的玉树物资的运送。

  樊晓凡给记者讲起一个细节,在江湖租住的石棉房,墙内写着醒目的理财计划:“一天开支15元!早上2元,中午7元,晚上6元。”樊晓凡回忆道,“他和防震减灾队的队友一起分摊了江湖280多元/人的费用,那可是江湖19天的开支。”

  在志愿者李维洋眼里,“樊队是一个急脾气,刀子口豆腐心。”不过,樊晓凡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性格也助推了防震减灾分队的发展。无论是大型防震知识宣传,还是街头劝导文明出行都有这些防震减灾分队志愿者们的身影。而这一系列的举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成为成都志愿者队伍学习的范本。

  被记者问及未来防震减灾分队的发展,樊晓凡有些无奈,“志愿者队伍经费紧张,经常会造成活动难以为继。”对于志愿者培训机制的建立,他建议借鉴国外的做法,“国外的应急志愿者平时是通过社区或机构进行技能培训的,一旦需要的时候政府就公开招募,这些受过培训的人就可以马上参与。”

  他承认自己也有困惑的时候,“现在志愿者队伍庞大,但是每次参加活动出勤的人员比例低。”面对这样的情况,樊晓凡酝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除了对于志愿者进行管理,也需要和志愿者们巧妙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志愿者节,有专家指出志愿者队伍的完善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资金,因为资金的紧缺将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15岁的樊蔼琳这样形容他的父亲樊晓凡,“他好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有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江湖味道。”■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