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2月17日09:01

新华社记者雷敏

  他笑称自己或许也算“幸运”,虽然上任不久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却经受了难得的考验。

  他被称为“组牌的人”,在应对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时,有时做“被告”,有时做“原告”,手里拿着进攻与防守两副牌。

  他致力于“布局”,在向世界敞开胸怀的同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点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为我们讲述了应对危机中那些难忘的岁月,以及未来5年对商务事业发展的新期待。

  



  “组牌”:应对贸易摩擦

  在国际贸易的博弈中,谁更善于出牌,谁就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而陈德铭就是那个“组牌”的人。

  “我要做的就是把已有的牌合理地运用好,增加谈判的胜算。”

  “从根本上说,这些"牌"应该有守有攻。尤其对某些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陈德铭认为,在国际经贸中坚决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是他的职责所在。中国在处理贸易纠纷时,是讲道理的。

  比如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美国因为国内政治的压力,执意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但事实上,美国国内根本不生产这种低端轮胎。一年多过去了,美国轮胎的价格上涨了30%,工人失业还增加了10%。对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当然要做坚决的斗争。”

  不过,陈德铭也认为,在与大量新兴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采取的措施要更柔性一些。应通过扩大自这些国家的进口,解决他们的一些关切,和他们共渡难关,促使他们放弃贸易保护的做法。

  


  “布局”:内外资本双流动

  与外贸一样,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的还有吸收外资。

  “特别是一部分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外企,受到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而关门停产。”回想当初,陈德铭记忆犹新。

  “由于国家启动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尤其出台了拉动国内消费的政策,使外资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人民币坚挺的因素,吸收外资开始逐步回暖,今年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

  针对近年来外企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陈德铭给予了回应:“这其实是一个博弈和矛盾的过程。我就经常反问外国部长,你们一方面说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好,另一方面中国吸收外资却已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怎么解释?”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他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看:一方面西方国家看到加工制造产业转移后对本国经济带来影响,提出产业回归的口号,希望把资本拉回去。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中国吸收外资近两年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未来也仍然看好。”

  在促进吸收外资的同时,商务部也在主动下另一步“棋”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现在有相当于2.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花好这笔钱,使国际收支更加平衡呢?“现在一部分企业已经"走出去"了,而且总体状况比较好。今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估计会超过500亿美元。对外投资已经相当于吸收外资的一半,估计今后这个比例会更高。”

  


  “务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被问及“十二五”的新期待时,陈德铭思索片刻,答道:“希望中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迎接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同时,有更多新的商业流通业态出现,物价也能保持基本稳定。”

  “十二五”期间,他对外贸发展的具体思路是,稳定出口,增加进口,调整外贸结构,使国际收支和对外贸易更加平衡。同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高端的国际资本来中国投资。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