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长虹通吃“黑白”上游 中国家电破两难困境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2月17日13:09
  12月9日,欧盟委员会对LGD、奇美、友达等5大液晶面板巨头发出了总额6.5亿欧元的罚单,理由是这几家公司在2001年10月到2006年2月期间操纵显示器液晶面板价格,去年美国商务部也对夏普、LGD等面板巨头进行了类似的处罚。

  面板巨头集体遭罚是苹果、惠普等IT巨头起诉的结果,然而在过去的6年中国液晶面板的采购规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彩电行业因为缺乏对上游核心部件的议价权显然也承受了巨额损失,然而为了保证获得稳定的面板供应,彩电巨头只能“敢怒不敢言”。

  对于在CRT时代末期曾在全球彩电行业叱咤风云的中国彩电行业来说,在2004年向平板时代升级的同时也陷入了困境,随着创维数码净利润下降三成的半年报的公布,中国彩电行业2010年整体经营质量的下滑已经成为定局,行业性的库存危机和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下降,让彩电行业预期的黄金10年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为了彻底改变上游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彩电行业从2006年底开始了进军上游的努力,长虹于2007年在四川绵阳投资上马中国首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并在2010年初实现了年产能216万片的全球第三的等离子面板产能,并且开始与友达建立液晶模组的合资公司,并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开始布局。

  而在长虹带动下,以及国家电子信息振兴与调整规划,以及彩电战略转型的政策推动下,而TCL、海信等彩电厂商从液晶模组开始布局上游,而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动下,华星光电、京东方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开始布局。

  其实对于整个中国家电行业来说,对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都成为共识,长虹收购华意压缩,与台湾东元合资建立空调压缩机工厂,美的、格力布局空调压缩机,在白电行业长虹同样成为上游布局最为完整的巨头,这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家电行业的格局。

  超前布局

  11月下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个被外界称为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7大新兴产业作为下一步投资的重点,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强调要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而2009年3月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彩电行业战略转型的新政策,在工信部6000亿元投资计划中,其中有超过1000亿元将投向高世代液晶面板、等离子屏等新型显示核心部件领域。

  显然政府方面已经意识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特别是彩电行业到了必须要改变命运的时刻,然而早在2004年身处内地的长虹就率先展开了对上游核心部件的追击。

  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在2000年第一次掌舵长虹就开始注意到液晶、等离子等新型显示技术并着手准备,但是由于职位变动当时未能实施,而在赵勇2004年出任长虹集团董事长时就提出“如果不能做屏,长虹还不如不做彩电”的观点,在其提出的“三坐标”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布局上游核心部件领域,在经过短暂的筹备后,2006年长虹终于通过跨国并购来迈出了进军上游的第一步。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表示,“当时我们进军等离子屏在行业中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嘲笑长虹在自取灭亡,有的质疑长虹有没有做屏的技术实力,但是从今天来看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也是超前的。”

  2010年初总产能达到216万片的虹欧等离子屏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同时虹欧等离子一期扩产项目启动,计划形成300万片的年产能,并在扩能基础上通过后期建设最终形成600万片产能,成为全球前三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

  据悉,当前长虹等离子面板产品的单日最高综合良品率已经达到91.21%,较高的良品率以及产业链的本土化使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优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转机,由此前的连续下滑到出现大幅增长,Display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35%至480万台,第二季度也同比增长53%,而液晶电视出货量增长只有22%。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随着等离子技术自身完善,以及在3D显示领域独特优势的体现,其正在收复被液晶电视成本优势抢占的失地,这给松下、长虹、三星等等离子面板商制造了新的机会。”

  对于后发的长虹来说,2006年仅仅用不到1亿美元的代价曲线收购欧丽安已经掌握等离子面板的核心技术与生产线建设经验,其中包括欧丽安独有的无缝拼接等离子显示器(Multi-PDP)技术,以及300多项等离子专利。

  在打破外资的等离子专利限制后,长虹又通过自主研发,在材料、器件、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高达600多项专利。

  此外长虹先后举办四次全面覆盖材料、器件、设备、研发的本土等离子产业链建设研讨会,以加快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的建设,实现原材料国产化、工艺设备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本土化,建立完善的国内等离子产业支撑体系,取得持续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很可能使等离子成为中国彩电业的救命稻草。就液晶面板生产线而言,原始浆料、玻璃基板等基础原材料都要依赖海外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内企业还是一个加工厂,只不过是产业链的长度得到延伸而已。但等离子却不同了,国内已经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了。”

  其实在上游投资的冲动中,等离子面板的投资似乎是更为适合中国企业的,因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几百亿元,在缺乏国家资金支持的彩电行业很难承受,而且液晶面板的专利数量较多,而且大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高昂的专利费或将成为吞噬中国彩电业利润的“黑洞”,同时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是一个高昂的资本投入型产业,单凭一个或几个企业很难盘活整个棋局。

  当然长虹也并没有放弃在其他显示技术领域的布局,早在2006年长虹就联合创维、康佳、TCL等彩电厂商成立聚龙光电准备投资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2008年长虹则联合友达合资成立了液晶模组工厂,而如果成都富士康8.5代线能获得台湾方面放行,长虹也有望参与其中。

  此外,在等离子屏上游的IC、浆料、荧光粉等领域长虹也与彩虹等合作伙伴进行了布局,更为让人期待的是,在收购韩国ORION掌握等离子面板技术的同时长虹也掌握了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面板的部分核心技术,并在成都建立了虹视OLED面板生产线。

  刘海中表示,“如同三星电子一样,长虹也要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 超前布局,其中在3D电视、OLED电视、激光电视领域的研发早已开始。”

  长虹进军等离子屏仅仅是中国彩电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2006年聚龙计划夭折后,TCL、海信、创维、康佳等主流彩电厂商都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将对平板电视产业链掌握的程度从20%提升到60%。

  投资额一般在10亿元左右的液晶模组本来被看作是资金实力并不强的中国彩电企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可行的办法,然而在投资建立模组工厂后,彩电巨头们发现依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在液晶面板缺货时模组工厂基本停产,而液晶面板跌价时模组工厂也会出现亏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面板成为彩电企业必然的选择,恰好在金融危机后国内采取了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工信部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彩电行业战略转型的新政策,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北京京东方8代线、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以及刚刚获批的广州LGD8.5代线和苏州三星7.5代线都已在建或即将开工。

  刘海中表示,“虽然中国政府不可能像韩国政府那样集中投资三星和LGD的项目,也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直接投资建设彩虹集团,但是这次的电子信息规划却让面板投资的热潮提前到来。”

  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中最成功的模式无疑有两种,一是苹果模式,强大的终端产品与网上内容商店的完美结合,目前包括中国彩电巨头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复制成功的。

  二是三星模式,依靠韩国政府强大的支持,三星、LG在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OLED等领域全面布局,总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并且在半导体等领域布局,垂直产业链条的整合让三星等成为了全球彩电行业的领导者,这正是中国彩电企业正在布局的。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