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网友拍案:教育部出台“八不准”是自曝其丑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2月18日16:40
  17日,教育部提出教育系统“八不准”,包括禁止教育系统人员到高级宾馆联欢等措施,以严防腐败杜绝浪费。违纪单位和个人会严肃处理,领导将被追责。教育部表示,教育系统要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新京报 12月18日)

  年关将近,正是发“年终奖”、作总结的时候。教育部却给内部人员发了份别样的“年终奖”——“八不准”规定,给他们戴上紧箍咒。但看似严厉的规定背后,却是教育部门的自曝其丑。细看“八不准”规定,内容之详尽,条规之明确,令人咋舌。“不准用公款搞相互送礼、相互宴请、游山玩水、出国(境)旅游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看似明细,实则对常识的重申——公款送礼、宴请和游玩,本来就是渎职违规,纳税人的钱,岂能被用来挥霍无度?

  教育部之所以重申常识,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拿公家的钱,循私人的利”的现象太过泛滥。若是官员们都克己奉公,不乱伸手,重复性的严禁就是画蛇添足。说白了,“八不准”更像是摆摆谱儿,治标不治本,压根就防不了腐败之洪水。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公权运作的常理。当手中的公权力不受制约时,想管住腐败就只能抓住“道德自律”这根稻草。可是,谁又有那么强的自制力而不去腐败呢?休谟提出“无赖假设”,不正是基于“道德不可测”的人性基点吗?凭着几个临时性的规定,就想治腐败沉疴,显然不靠谱;更何况,在禁令中并没有问责措施,这就为“钻规定空子”留下了后路。教育部“严禁腐败”的诚意,委实值得怀疑。

  让人反感的是,这些表面上看似很严厉的管理,其实不过都是在一些鸡毛蒜皮、无伤大雅、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真正涉及到权力监督、官员廉腐等核心吏治上,却缺少这种一剑封喉、雷厉风行的问责。说到底,小事上的严厉,营造了只是一种律官从严的政治幻觉。

  教育系统内部的员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要严厉规定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不准乱花纳税人的钱。这些问题都是些浅表化的事,如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不知道不能这么做,那么他们还怎样去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的合法公民呢?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还需进行这些幼稚化管理,恰恰是这个群体的耻辱。

  三大纪律今尤在,八项注意成空谈。这些详细具体的规定是好事,监督不到位有什么用呢?不允许到高级宾馆联欢,难道就允许教育系统人员到中级宾馆或其它娱乐场所联欢?漏洞百出的“八不准”,让人看出的不是廉政之光,而恰是教育的孱弱与尴尬。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