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专家称精子荒未全国出现 多道关口避免伦理困境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2月20日02:46
昨天,北京人类精子库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液氮储精罐。本报记者孙雪梅摄

  上周三,为招募志愿者,北京人类精子库第一次将招募通知放到了多所高校的论坛上。今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浙江等地出现“精子荒”,借精生子需排队苦等1年以上继血荒之后,提起来神秘并稍显难为情的精子库,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事实上,以2001年2月卫生部颁布《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起算,神秘的精子库已在中国悄然运行了9年多。

  9年来,精子库运转如何?精子荒是否存在?能否设立名人博士精子库?昨天,本报对话中华医学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

  人物

  陈振文

  男,66岁,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

  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临床研究部主任,国家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北京人类精子库主任。

  插图/李明辉

  关键词

  精子库

  利用超低温冷冻技术,采集、监测、保存和提供精子的专业机构。

  冷冻后的精子主要有4个用途,一是用于治疗不育症,提供给男方不能产生精子的不育夫妇,做人工授精,解决生育问题;二是用于预防遗传病;三是为有特殊情况的男性(从事特殊职业或患有特殊疾病)提供生殖保险,做自精保存;四是用于科学研究。

  精子荒全国未出现

  京华时报: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建立人类精子库?

  陈振文:我国开始冷冻保存精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真正建立规范的精子库,是从2001年2月20日卫生部颁布《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开始,从那时候起,卫生部开始审批建立人类精子库。

  京华时报:目前全国有多少家精子库?

  陈振文:经过批准并正常运转的精子库,目前全国有11家,其中2家正试运行。卫生部规定,每个省(市)只能审批一家,因为一个省市一家精子库就够用了,数量过多,管理上反而可能出问题。

  京华时报:北京的人类精子库什么时候建立的,运转情况怎么样?

  陈振文:北京人类精子库是2005年11月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从发展趋势看,捐献精子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两年,不过具体人数目前还没有汇总。

  京华时报:有外地媒体说,当地精子告急,一些夫妇需等一年才能排上队。上周,一些招募捐精者的帖子,也贴到各个高校的论坛上。有人因此认为,北京精子库的储精量也在告急,是这样么?

  陈振文:其实全国没真正出现“精子荒”。全国有11家精子库,基本上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只有个别城市生殖中心供精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有的地方,患者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今年我们把招募通知发到了高校论坛,因为我们觉得大学生群体热心公益事业,思想层次较高,能接受这个新鲜的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精子库储存量正在不断增加,逐步满足患者需求,也有向外省的生殖中心供精。

  逐项淘汰仅20%志愿者合格

  京华时报:什么样的人可以捐精?

  陈振文:年龄22—45岁的健康男子,中国公民,无传染病、遗传病以及重大疾病,没有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都可以自愿捐精。

  京华时报:为什么要规定国籍?一般人认为,学历、职业稍好的人情商或智商稍高一些,我们对此有要求么?容貌呢?

  陈振文:之所以规定国籍,这是因为卫生部技术规范要求供精者必须为中国公民。目前,学历、职业都没有限制。不过从捐精志愿者来看,还是学历层次高的人多,因为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捐精。在容貌方面,只要五官端正,没有缺陷就行。此外,除身体健康外,我们还要通过交谈,看志愿者的心理是否健康。

  京华时报:志愿者捐精要走哪些流程?有什么筛选标准?

  陈振文:工作人员会给他们讲解整个捐精过程。如果符合条件,且自愿捐精,签一份知情同意书后体检。一般先检查2—3次精液质量。合格后,再做一个全身体检,排除传染病、遗传病等。体检采取逐项淘汰的方式,一般最后剩下的合格者也就20%左右。这是因为精液需冷冻储存,所以要求精液的质量高于一般水平。这里需说明的一点是,有的志愿者精液质量达不到冷冻储存标准,这并不代表他不健康,更不代表他生育能力有问题。

  捐精一般需要8—10次,顺利的话在3个月内完成,加上体检时间大约两个星期,完成整个过程需3个半月。如果捐精期间遇到感冒、出差等情况,可适当推迟采精时间,但捐精必须在6个月之内完成。精液冻存6个月后,捐精者还要前往精子库再次抽血复查,以确保捐精者身体健康。这项检验合格后,冻存的精液才可以投入使用。

  京华时报:具体怎么取精?陈振文:精子库设有专门的取精室,其实也就是一间布置得比较温馨的普通房间,志愿者一个人进去,用自慰方式取精。整个过程,其实跟献血一样简单。

  京华时报:捐精是否能得到报酬?

  陈振文:有一个问题得明确,就像献血一样,捐献精子也是无偿的人道主义行为。但为了补偿捐献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会给予一定的交通、误工补贴。这个补贴在全国各地不一样。就北京而言,补贴分批发放,进入供精过程的,每供一次精补贴交通误工费200元;6个月复查合格者,给予爱心奖励1000元。完成全过程,各项补贴加起来约3000元。

  名人博士精子库不可能成立

  京华时报:捐献精子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陈振文:捐精绝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22—45岁的男性而言,一周排精2—3次都没有问题,长期不排精反而不好。

  京华时报:精子库在运转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境?

  陈振文:最大的困难还是,怎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捐献精子关系到个人隐私,所以不像无偿献血那么好宣传。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来宣传有一定效果,但主要的还靠同伴交流。

  京华时报:现在的志愿者的构成大概是什么样的?

  陈振文:志愿者的知识层次一般都比较高,本科学历以上占大多数,因为大学生、研究生正值青壮年,身体条件也比较好,也乐于参加公益事业。

  京华时报:有学者指出,所选的供精者最好已证实他们的生育力良好,捐精者最好已婚或已生育。大学生并不是捐精的最佳人选。对此,你怎么看?

  陈振文:理论上讲,已婚或已生育的男性青年是最佳供精者,但实践中不可行。这个群体捐献精子的人相对较少,时间和精力也不够充裕。现在的大学生和刚毕业的青年,多数比较热心,思想上能接受新事物,同时热爱公益,所以捐精的人比别的群体多。如果单以不是最佳供精者为由,将这部分人拒之门外,那捐精的人就更少了。当然,我们是希望更多的已婚或已生育的男青年来捐精。

  京华时报:捐精者有一定补助,借精生子的夫妇是否需要支付费用?他们和精子库如何取得联系?

  陈振文:出于成本考虑,“供精”肯定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全国各地也不一样。精子库不直接与病人发生关系,只负责提供精液给国家卫生部或省市卫生厅批准的生殖中心。因此,需要供精的患者需到正规生殖中心就诊,在各项条件均符合的情况下,生殖中心会与精子库联系获取精液。

  京华时报:普通人认为,孩子的容貌、性格和父亲有一定的关系,既然是借精生子,所以都希望选个好一些的父亲。有人因此认为,应建立名人、博士精子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振文:国内既没有名人精子库,也没有博士精子库,建立名人、博士精子库是不科学的,国家也不允许建立。

  多道关口避免未来伦理困境

  京华时报:一些人顾虑,一旦捐精信息泄露,某一天“孩子”找上门来怎么办?

  陈振文:精子库有严格的保密规定,捐精者的所有身份资料都不得外泄。除专职工作人员外,其他人不能查阅。

  对需要供精的患者,精子库也只提供捐精者的身高、血型、卷发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基本信息。提供这些信息,是为了解除他们今后生活的一些隐患,让孩子和法律意义上的父亲长得更像。

  京华时报:一些网友说,“自己的儿女长大后相爱了怎么办”?这类伦理问题如何避免?

  陈振文:伦理方面我们也考虑得很周全。我们规定捐精者只能在一个人类精子库中捐精,合格的精液只向卫生部批准的生殖中心提供,而且一个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0多亿人中,这5个孩子相遇并相爱的几率几乎为零。

  此外,提供精子给不育患者时,生殖中心就已与对方签署好知情同意书。其中一条是,孩子结婚前,家长须去做婚前排查。若女方是借精出生的,就要去查男方父亲是否有过捐精记录,确保男女双方没有血亲问题。捐精档案会保存75年,足够3代人查询有无近亲关系。

  京华时报:一提起捐精,大家多少有些难为情。你怎么看这一点?

  陈振文:我觉得这根本没什么,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高中课本里都学过,不应该对这个避而不谈。希望更多人参与这个公益事业,解决不孕夫妇的困难。从帮助别人的角度来说,捐精,和献血、献骨髓一样高尚,都是在做公益事业。

  另一方面,我还特别想提醒不育夫妇:一定要到卫生部或卫生厅批准的生殖中心看病就医,千万不要使用地下渠道的精液。因为地下渠道的精液没有经过合法程序,精液质量没有保障,很容易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孩子也容易患遗传病。目前,全国正规的生殖中心有200多家,北京就有12家。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