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原名姜小兵,导演姜文之弟。1967年出生,高中毕业后曾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未被录取。后受哥哥影响,迈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现供职于中央实验话剧院。代表作品有《大都市》、《活着》、《洗澡》、《我的唐朝兄弟》、《让子弹飞》等。 |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姜武:走出姜文的光环
先锋语录
演戏也和谈恋爱一样,是讲感觉讲缘分的,感觉有了,什么都好说。
以前大家都是隔着灯罩看我,我也只能把自己的性格藏着、掖着。
我更觉得哥哥就像一棵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别人想要大树还没有呢。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 有次坐出租车,司机这样评价姜武:“你就是一盏台灯,老是有个灯罩罩着。”姜武一直念念不忘,他觉得,这句话说得太贴切了,它让他看见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你把灯罩拿开,“我也是个发光的人”。这么多年,躲在哥哥姜文这棵大树下,固然好乘凉,但也有压力。虽然从来离不开姜文的影响,但姜武也一直在用行动证明,他不仅仅是大导演姜文的弟弟,也是一位靠演技说话的好演员。
这次,哥哥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他全新的机会。
和哥哥合作没有压力
其实在筹拍《让子弹飞》时,姜文并没有考虑找弟弟来演,直到有一天,饰演“武举人”的演员临时不演了,姜文就给姜武发了个短信,“胡子还在吗?”实际上,姜武的胡子已经刮了,但一看短信觉得可能有什么事儿,就回了一个“在”。第二天,姜文又发来个短信,“给我演个角色吧”,姜武就回了一个字“妥”。之后,姜文叫他去剧组聊聊,可姜武的胡子还没有长长,就一直推脱在看剧本,直到十天后,俩人才见了面。于是,姜武以武举人的形象,在哥哥姜文的电影里,有了第一次亮相。
《国际先驱导报》:对于自己在《让子弹飞》中的角色有何期待?
姜武:首先要谢谢大家的关注,其实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几场点映情况来看,大家看得都很开心,这让我们剧组上下从出品人、导演到每个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很欣慰。我演的武举人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塑造的所有的戏剧形象,我当然希望也深信会有更多的影迷朋友们认同这个角色。
Q:就一个演员的从业体验而言,这个角色给了你怎样的挑战和快感?
A:太爽了,太过瘾了,和其他演员一样,演得很舒服。其实我感觉演这个人物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把他从一个原来剧本里“打酱油的”狗腿子,演成了一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外粗内细、明哲保身的既得利益者、最后的大赢家,这点我觉得很开心。
Q:这部电影是你和哥哥姜文15年来的第一次合作,它是否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
A:现在说里程碑或许有点夸张,但这次的合作确实让我们彼此都比较满意。我和哥哥都是对创作非常认真的人,彼此也能够充分理解和信任,套用《让子弹飞》中我对他说的一句台词,“只要你需要,兄弟我即刻出现”。
Q:在姜文的片场,你学到了什么?面对他的强势,你怎样化解压力?
A:学到的东西很多,因为他从来不和庸人合作,在他的团队里永远都是各种激情、火花、才华和创意,所有人在一起进步,都会获益匪浅。
至于他的强势,我觉得首先其实要看是对什么人,那些自信心不足、习惯先矮化自己的人,都会觉得别人强势,但我们在剧组里没有觉得他多么强势,我觉得大家都是很专业很敬业的演员,一起努力把戏演好,只会有强大的动力,没有什么压力。在片场,我们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但不论在哪里,我们首先是兄弟,这不存在矛盾,也没什么需要平衡的,兄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默契配合,那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亲情。
Q:这次开了戒,以后会否更多参与到姜文的电影中来?
A:肯定会,其实早在《鬼子来了》就应该这样的,当时哥哥找我演男主角马大三,但因为档期原因,我拍完《洗澡》回来《鬼子来了》已经开机,没赶上。我们这次合作《让子弹飞》非常开心,哥哥说了,要我下部戏给他留着。
享受不同角色的挑战
姜武的戏路一直很宽,有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他的演技也是业内公认的一流。这点姜文也承认,不仅是《让子弹飞》里的武举人出彩,之前《我的唐朝兄弟》、《小姨多鹤》都是很好的作品。姜武不仅能演好人,也能把坏人演得很生动,所以很多挑战性的角色也会想到请他出演。当初《蓝宇》的导演关锦鹏本来找他演胡军的角色,后来因为档期等原因错过了。
最近他接演的影片一部接一部,《雪花与密扇》里全智贤的“野蛮老公”,《战国》里足智多谋的田忌,《辛亥革命》里与段祺瑞勾心斗角的黎元洪,还有《极速天使》里汤唯的父亲、《武侠》里的探子……这些电影将相继在明年上映。
Q:从《唐朝兄弟》里的流氓到《让子弹飞》里的土匪,近期的角色选择似乎与你以往的路线有所不同,这种角色定位是你有意识的转型么?
A:确实不同,但也难说是有意识的转型什么的……没有很刻意去做什么,只是说,其实演戏也和谈恋爱一样,是讲感觉讲缘分的,感觉有了,什么都好说。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色,也很享受这种挑战。
Q:我很想知道,你对于《我的唐朝兄弟》里的那个绿林好汉以及那个荒诞的现实,有什么看法?
A:表演也好,戏也好,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其实我觉得那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在大学生电影节上也受到学生影迷的欢迎和高度评价。我的看法是,其实电影就是一个梦,我们享受梦境,我们会在梦和现实之间不断校准自己。
Q: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在你的角色里,总是能看到一种拧巴和倔强,但在生活中你被称赞是儒雅的温和的,这种反差是一种巧合吗?
A:我也很想知道……或许人真的是多面的,或许演员其实真是一种很幸福的职业,能够有机会体会不同的自己。例如,《我的唐朝兄弟》里陈六表面上是一个老好人,但他是一个癫狂的人,也比较凶残,但又有柔情的东西在里头。这个人很丰富。在拍这部戏时,别人都没想到我能演成这样,以为就是个老好人,结果完全改变了。我觉得男人本性还是喜欢暴力、战争、英雄和黑帮片的。我身上有这种东西,愿意去尝试一些生活中不常能碰到的。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挺有性格的
Q:有人说你平时看起来是蔫的,但到了片场,却总有出人意料的爆发力,这种爆发力从何而来?
A:其实我平时也不蔫的吧?所谓爆发力,我觉得是种内在的东西,怎么说呢,应该是一种生活的积累和恰到好处的释放。其实性格是需要阅历、生活滋养的,而且年纪越大越知道自己能达到的尺度弹性。虽然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挺有性格的,但以前大家都是隔着灯罩看我,我也只能把自己的性格藏着、掖着。
Q:人说四十不惑,现在的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还有解不开的疑惑吗?
A:人非生而知之者,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我想我仍在不断学习中,但对于自己和这个世界,我想我是越来越豁达的,把眼光放远一些,再远一些,会发现其实多数事情都没什么好纠结的,总会有比为什么事情耿耿于怀更加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
Q:对于现在自己的状态,你满意吗?对于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你会向谁感恩?
A:我挺满意的,我觉得诚意付出了努力,得到了认可,就该知足。现在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们大家庭每周都要聚会,享受天伦之乐。要感谢的人很多,父母、哥哥、老师……所有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作为姜文的弟弟,我很幸福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姜武比姜文小6岁,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布置了题为《我最崇拜的人》的作文。别的同学都崇拜科学家、民族英雄,姜武写的是哥哥。后来这篇作文总是被媒体拿出来写,但姜武对哥哥的崇拜,始终也没变过,“哥哥姜文4岁半上学,15岁高中毕业,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21岁就演《末代皇帝》。而我落榜三次,才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我自己想学表演也是因为受哥哥的影响。”
姜武坦言自己在哥哥的光环下生活十分不易,当年在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入学考试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让考生围着椅子绕三圈,然后坐下说一句:“这叫我从何说起呢……”这道要求3分钟完成的戏,姜武却演了十几分钟,他是这样开的头:“老师,您知道当一个名人、名演员的弟弟有多么不容易吗?”最后,不仅把隐形眼镜哭得都翘了起来,主考老师也被他演哭了。
Q:为何姜文的三条短信就能把你搞定进他的剧组?
A:他搞定别人进他的剧组或许一条短信就够呢?呵呵,开玩笑的,其实我也不用三条短信,自己的哥哥需要帮忙,哪里可能不支持。
Q:当年张艺谋请你演《活着》,你说先看剧本,但这次姜文的片子,你甚至还没有看过剧本就答应了?
A:我认为能够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合作应该是每个演员的愿望吧。本子当然也要看的,但还是那句话,哥哥需要我帮忙,不可能不支持。
Q:你有没有主动找姜文要过角色?
A:没有,我可能有一种心理,不想利用他的关系,有点不好意思吧。那种感觉就像偷东西一样。有时候,适当地推荐一下自己,其实也不是坏事。其实很多演员都是这样,也许就成功了。唉,我就是这性格。或者我哥自己也知道我这种不想占便宜的心理吧。更重要的还是没碰到合适我的剧本。
Q:从艺术角度,你怎样评价自己的哥哥?
A:才华横溢。
Q:当年你在参加电影学院考试时,曾有“你知道当一个名人、名演员的弟弟有多么不容易吗”这样的心声,如今,还觉得自己作为姜文的弟弟不容易吗?
A:老实说,有一个这么有名的导演哥哥,的确很有压力。但这也促成我更加努力。我也不会介意别人说什么,我更觉得哥哥就像一棵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别人想要大树还没有呢。嗯,应该这么说,从一个公众人物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个名人、名演员都不容易,但从弟弟的角度,有一个他这样的哥哥,我很幸福。
Q:有人说姜文特难相处,你是什么感受?
A:从来没觉得哥哥难相处,我觉得人和人相处,尤其越是亲密的熟悉的人在一起,大家是彼此的镜子,尊敬、坦诚都是相互的。
Q:要是别人,可能早就兄弟档搭伙一起干了,但是这些年你和姜文偏偏各走各路,结果引来众多猜测,为什么各自要保持这种独立状态?
A:呵呵,我们都是自由独立的人,都不喜欢太刻意去做什么。我们各自有各自的事业,本来也不需要谁依附谁,有机会就合作,如同这次《让子弹飞》,而时机不成熟或者恰好机会错过,比如《鬼子来了》,就是因为档期不合,这并不是刻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