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何亮亮:靠改善交通设施来扶贫 要从实际出发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2月24日17:19
  中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条高成本的路修好之后,却因为走不起而闲置,释放不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能不说是规划中的一种尴尬。香港资深媒体人何亮亮认为,要靠改善交通设施来扶贫,要从实际出发。

  何亮亮:湖北黄冈的高速公路出现闲置的状况,而这个情况是在中国内地省份、地区超前建设引发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明白黄冈高速公路,在大别山区造高速公路投入比较大,成本也比较高,必需依靠收费才能收回成本,而且还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尽管如此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而且还是山区为主的地区,是不是应该县县通高速公路?是不是应该让普通的公路先把所有的乡都连贯起来。在民众收入还不是很高,汽车保有量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建起这个高速公路,对地方财政来说是相当大的负担,但过高的过路费有点杀鸡取卵的味道。这样吓跑了那些可能本来要走高速公路的车主,形成了一种建了高速路但又闲置的一个情况。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建造公路,建造高速公路都有扶贫的一种考虑,但现在看到的一种情况,黄冈高速公路出现了闲置有点事与愿违。扶贫它的前提是对那些收入比较低,特别是山区的民众。他们收入低,各种交通不便也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地方上的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去。修建公路或者是铁路,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当民众收入还比较低、比较穷,需要扶贫时,首先需要的可能不是高速公路,而是普通等级的公路。这些公路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这样才有利于这些贫穷地区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把他们产品,即使不用高速公路,也能把产品运出去,成本相对低了,也能起到扶贫的效果。高速公路消费比较高,农民的农产品就个体的农民来说量不是很大,他能够卖出去的价格也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把其中一部分钱用来交高速公路费,这样很多农民不愿意这样做,也就形成了事与愿违的情况。

  政府造高速公路是为了扶贫,但却没有让贫穷的农民能够得到这样的好处,反而使农民不愿意上高速公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扶贫的措施应该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有一个相应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哪些民众,哪些地区比较贫穷,需要扶助。如何扶助从交通建设角度来看,实际上先建普通等级的高速还是建高等级的高速还是建高速公路,哪一种方案更切合扶贫的需要,这都还需要一个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这个项目确定之前需要做比较充分的,比较实际的考虑。这样这个项目才能真正起到扶贫的效果,起到扶贫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