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中国青年行动推广世博理念 8000学生减排32吨碳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25日20:47
  新华网上海12月25日电(记者 吴宇 许晓青)虽然上海世博会已精彩落幕,但台北案例馆的“垃圾不落地、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的展示,让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王明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暑假,他和其他七位同学通过努力,把台北经验“搬”到了河南省新密市:规划专门路线,以车辆定时定点回收的方式,逐步减少垃圾桶数量,降低垃圾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帮助当地居民学会垃圾分拣,主动参与到资源循环利用中去。

  “我们设计的新方案投入不过千余元,但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文明和健康。”王明远说。

  上海世博会渐行渐远,但世博会凝聚起的全球智慧及其主题理念正深刻影响着热情关注并亲身参与盛会的大批“80后”“90后”青年学生,他们正以更加自觉的行动,与世博共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刘小茜等八位同学曾经是世博志愿者,当“小白菜”的经历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

  世博会结束后,他们选择了走出上海,去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展城市实地考察和学习。他们围绕智能城市、低碳家族、文化多元和创新、文化传统继承、绿色空间营造等专题,深入梳理各个城市的发展智慧,丰富自己的世博收获,进而形成了推广城市最佳实践的心得和建议。

  “望闻问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2008级学生刘晶晶的专长。在世博园区当“小白菜”时,她注意到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导致分类管理的垃圾桶名不副实。

  回到学校,她和其他四名同学依据近红外光光谱分析原理,研制出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这种垃圾桶可对垃圾进行光谱分析并发出提示声,以此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并选对投放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庄瑜认为,伴随世博成长的“海宝一代”,有了更加开阔的人生视野以及独特的分析问题角度,不仅注重自我,也关注他人和社会。这一成长不仅惠及自身,也将惠及未来中国。

  世博期间,上海大学有8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各类志愿者工作。参与伊始,他们就给自己提出了新要求: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走路,四楼以下不乘电梯,少开空调;用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形式取代纸质通知及刊物,践行无纸宣传和无纸办公。

  这些低碳承诺的效果有多大?上海大学算了一笔账:8000多名学生一共可减少碳排放32吨,相当于200多棵大树一个月吸收的二氧化碳,或者一辆小汽车行驶1.3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上海建桥学院,日语专业2009级学生韩鑫等五名同学把目光放在了学校食堂上。经过测算,他们发现由于过多使用塑料袋、纸盒等一次性产品,食堂一周因此造成的碳排放多达近1.3吨。怎么办?他们向学校提出了全面推行淀粉全降解餐具并在师生中进一步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理念的建议。

  在世博会历史上,上海世博会首次选择“城市”作为主题,这是因为中国以及全世界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为此,上海多所高校的学子不约而同将关注目光和帮扶举措投向外来务工人员。

  与漫长的世博筹备工作一样,上海金融学院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青年夜校已开办了六年。世博之年,13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办学者行列,他们不仅讲文化课,还举办励志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工厂合建实践基地,进一步规范了夜校服务体系。 “我们将青年夜校的学员都设为飞信好友,及时发布课程和活动信息供其选择;我们还以课题组为单位开设了QQ群,在学员间开展集体讨论、资源共享。正是外来务工人员对知识的渴求,激励我们将夜校办下去。”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08级学生林广樑说。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2009级学生项凯等七人开展的上海湿地保护和开发法律制度调研,对上海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管理办法提出了10条修改意见,并建议尽快制定地方性湿地保护条例。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传达专业2007级学生李皓婷等四人,围绕“低碳世博”,精心设计了近20个低碳生产认证标志,以“民间预演”的方式填补了“国家空白”。

  她们的指导老师陈晶说:“大学生受世博启发,开展低碳生产认证标志设计,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现实意义,反映了当今青年不仅有爱心、有才智,更有可贵的担当意识。”
(责任编辑:刘鑫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