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资料片) |
当代文坛学者忆铁生
残缺身体书写丰满思想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也有人说我是不是一直活在童话里?语气中既有赞许又有告诫。赞许并且告诫,这很让我信服。赞许既在,告诫并不意指人们之间应该加固一条防线,而只是提醒我: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要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那时只怕它太娇嫩。”2009年10月20日,史铁生在博文《我二十一岁那年(4)》中这样写道,这,也是他最后更新的一篇博文。
史铁生1972年双腿瘫痪,历经近四十年轮椅生涯,他成了一位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十几年来,因患病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称自己的生活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担任《扶轮问路》、《我与地坛》等十余部史铁生作品责任编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杨柳告诉记者,十几年来,史铁生基本每周做三次透析。“基本上是每隔一天做一次透析,透析后的第二天上午精神会略好些,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坚持写作,经历了多少痛苦,可想而知。”
残缺身体
书写丰满思想
“史铁生是中国当今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令人尊敬。”著名作家、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刘玉栋说。“他独特的经历,使他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邃、清晰。 他的作品文学性很强,《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作品,都体现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从这些作品中,能感觉到他对这个世界默默注视的目光,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
“在当今,不少人视文学为游戏,而史铁生是用全部生命和情感注入文学的,时代太缺少这样的作家了。”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文学博士张丽军说。在他眼中,史铁生是位独特的作家。“他的成长本身就很独特,他对人生的苦苦叩问和寻求,达到了哲学的意味,这在当代作家中是少有的。”张丽军举例说,“比如小说《命若琴弦》,讲述了一个盲人少年的成长经历。当他面临似乎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时,师傅告诉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得到锦囊。这信念支撑了盲人的大半生。最终使他领悟到:生命在于过程和信念。史铁生的作品大都具有这种悲悯的情怀。”
“很遗憾,史铁生如此的坚强与不迫都没有感化掉上天的决绝与固执。”80后作家,青春文艺杂志《荏苒》主编代琮说。“作为80后的一员,跟很多人一样也差不多是从读《我与地坛》开始,就有了对史铁生的崇敬和感动,一直以来都梦想可以与他一样于苦难于人生都那么的坚强、乐观而努力。他那向来释怀烦恼包容苦难,笑对生命享受幸福的精神一直都激励我们年轻的一代不断前进,曾经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
史铁生作品责任编辑杨柳:
《我与地坛》:还未送出的新年大礼
商报消息 “凌晨得到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吃惊、非常悲痛。”曾担任《扶轮问路》、《我与地坛》等十余部史铁生作品责任编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杨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12月30日,我还写了一封新年问候的信给先生,告诉他《我与地坛》的新书出来了,是一份给他的新年大礼。遗憾的是,先生看不到了。”杨柳告诉记者,新版《我与地坛》是收录了史铁生代表作的合集,计划将于1月与读者见面。
“最后一次看到史铁生是2010年春天,在朝阳医院。当时他精神还好。”杨柳回忆说。2010年3月,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成《扶轮问路》出版。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此前,他从未公开发表过诗作。本报曾多方联系史铁生就该书做访谈,遗憾的是,由于史铁生病情加重,未能成行。“当时先生的病情时好时坏,也很少接受采访了。”杨柳回忆说。
“先生是个乐观的人,他看透、看淡了很多事。他曾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也一直告诉我们,做人要‘精神健康、身体愉快’。”杨柳说。“毫无疑问,史铁生是位有成就、有分量、有思考的作家,几百万文字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毅力,他干净、漂亮的文字是载体,他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超越了他的文学,留给我们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健康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以及,爱。”
记者 张晓媛
昨天凌晨,史铁生去世的消息在微博上引起众多热爱他的读者的关注,网友纷纷转发留言寄托哀思。
关于其人
@古清生:有些伤感,跨年之际,史铁生离开了这个尘土的世界。以前,总感觉到史铁生命若琴弦,然终于是挺过了如许时光。今时,此位中国最好的作家走了,他走得很干净,没有权力使坏,亦未做帮凶和巴儿狗,这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朱伟 :惊悉史铁生于昨日凌晨病故,悲痛之,内疚之。这些年大家都忙,竟一直没顾上经常去看望老友,铁生这几年孤独否?疾病如何日益加重的?陈希米不说,我们竟也都不知道。铁生这辈子,是一直在自己的精神境界中探索的一辈子,他的一生终止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铁生,安息。
@林矽: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去世。中午在校内看到的一篇分享日志才得知。想起必修二里的我与地坛,翻开来细读了一遍。地坛里的你,居住在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也享受过生命于你的痛楚,才会有透彻的领悟。在我心中,是你让我多了一份让我对生命周遭的种种关怀。先生走好!
关于其书
@郭敬明:我心中永远的大师。
@朝青_夕雪:愿史铁生先生一路走好!史铁生先生的文,始终有种悲悯之情。都说先生身残志坚,却不是廉价而肤浅的乐观,而是对生命翻来覆去的思索,对命运是非无常的洞彻。先生是大智慧之人。
@Eudeamonia:因为《我与地坛》,我曾经N次去地坛怀念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时代越来越缺乏这样值得怀念的精神和文字。
@李修文wh:一度曾和他(史铁生)频繁通话,他不仅温和通达,简直是庄严和迷人的。对于中国文学,他一直在,但也一直不在,但他的道路恰好说明:一个作家的真正处境,不在作协大楼,不在圈子里,它就在自己的穷愁、疾病和死亡之中。
关于其逝
@汪国真:史铁生走了,中国文坛失去了一名巨匠,那个在地坛里玩耍与思索的孩子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天堂一路走好。
@落英英子:只愿先生在那边过得不再苦了。
@水衡木: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一直记得史先生曾写道“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现在,上帝终于也不愿让他再受苦了,走好,史先生……
@马思纯: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他回去了。纪念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青岛专栏作家刘宜庆:地坛不见斯人影,此刻他应在天堂。一路走好!记者 刘庆英 整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