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2日电(记者赵仁伟、梁宇广)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又遇物价持续上涨,各地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牵动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心。元旦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北京一些基层单位和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民生工作落实情况。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怀,成为寒冬最温暖的阳光。
近几个月来物价上涨,对灾区群众、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群众的基本生活产生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保障市场供应,并对困难群众加大补贴力度,使各地群众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也为各地政府根据情况变化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带了个好头。
眼下天气正冷,元旦一过,各地群众便开始准备过春节。市场物价是否平稳、供应是否充足,道路交通是否顺畅,居民住房是否保暖,特殊困难家庭是否能够顺利过冬……这些都需各级党委和政府密切关注。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入社区、村庄认真体察民情,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送上冬日里最温暖的关怀,首先要掌握实情。责任区内到底有多少困难群众、困难程度如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政府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怎样向群众说明……对这些情况,基层领导干部都应一清二楚,上级领导干部也应心里有数。只有真正掌握情况,送温暖才能到位。 送上冬日里最温暖的关怀,关键是要真诚。送温暖不管用什么形式,都不能成为领导活动仪式。群众欢迎送温暖,但害怕见到脸谱化的笑容、听到寒暄味道十足的话语,更害怕看到前呼后拥的阵容。办实事、不作秀,领导嘴里的温暖才能与群众需要的温暖对上号。
送上冬日里最温暖的关怀,既要送物质也要送精神。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困难群众之难不仅在于财物短缺,还有精神上的焦虑痛苦。除了财物帮扶外,还要耐心细致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设法纾缓他们的忧虑,积极宣讲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政策,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送上冬日里最温暖的关怀,还应积极探索长效机制。逢年过节的慰问,是听民声、察民情的好机会,趁机积累资料,认真研究问题,努力思考完善扶贫济困之法,帮助困难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就能实现送温暖活动价值最大化。
人们欣喜地看到,元旦前后一些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陕西省动用省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6800多万元给城乡低保户发放取暖补贴,吉林省在给困难群众发放两个月价格临时补贴的同时还从新年1月份起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100多元。这些措施针对的是困难群众,但感染的是所有人。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就会更和谐、更健康。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