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
当“蜗居”、“蚁族”从网络流行词变成市民生活的口头语,作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住房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日益上涨的房价面前,热切企盼改变居住条件的家庭和群众,在“望房兴叹”之余,将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寄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政府的利好政策中实现“住有所居”。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市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向社会公开配售2358套经济适用住房。此消息一经媒体报道便在低收入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200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配售经济适用房3000套,配租廉租房5000套。”越来越多的无房家庭和中低收入阶层对市政府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充满期待。
-现状 廉租房建设
2008年以前的项目实现全部竣工分配
安居后方能乐业。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公开配售经济适用住房列入为民兴办的实事之首,并确定了4000套的目标任务。除前期部分配售以外,剩余的2358套配售房源于12月24日在媒体上发布公告。在随后进行的登记程序中,共有1617户家庭或个人登记购房,经过摇号,产生了1069名选房入围人员和114名递补人员,这意味着1069套经济适用房有了“主人。”人大代表、副市长俞敬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市委、市政府响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廉租房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共有产权配售管理实施意见》等措施,市政府克服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存在困难,为推进廉租房建设做出积极努力。与此同时,全力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推进限价商品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应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走进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主菜单"。今年,市上将进一步加快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为宗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有效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市政府研究决定,廉租住房可按共有产权方式向保障对象进行出售,以便筹措回笼廉租住房建设保障资金。去年确定的8个廉租房建设项目已悉数开工,工程正按预期推进,争取今年全部实现主体封顶,让这些民生工程改善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据了解,我市被列为全国28个可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这意味着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依据我市编制的“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2010至2012年3年间,兰州市政策性住房供应比例要达到住房供应量的70%以上,每年至少新建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建设限价商品房不少于50万平方米,同时还要积极启动建设公共租赁房等,这对广大低收入阶层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彩头。
记者从市房管局了解到,去年提出的旨在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困难家庭以及引进人才、新参加工作职工住房问题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前期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500套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任务已分解到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等三区政府以及市城投公司、市国资物业公司,在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另外500套拟通过对东岗八栋楼国有直管公房小区实施改造,集中建设,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同时拟在雁儿湾G1010号出让的宗地上,配建公共租赁住房1万平方米。此外,三个规划建设住房18万平方米的限价商品房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中,去年确定对东岗镇雁儿湾G1010号宗地出让,建设限价商品住房约41万平方米,建成后由政府全部回购。目前,市城投公司已竞得该土地,前期手续正在办理中。今年,2008年以前建设的廉租住房要全部实现竣工分配,2009年和2010年开工建设的廉租住房要实现全部封顶。
-现状 棚户区改造
列入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之首
国家将棚户区改造列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据调查摸底,我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共146处,涉及房屋改造面积450万平方米,这些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土坯平房、简易砖混楼和筒子楼,房屋破旧,安全隐患突出。棚户区居民的安危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要求和我市棚户区现状,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450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改造。2009年,首先启动改造了35万平方米,规划新建105万平方米。2010年改造20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450万平方米,并将棚户区改造列入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首,制定了实施方案,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棚户区的居民迎来好消息:今年,我市计划改造200万平方米,又有一批棚户区的居民盼来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
在正在建设的原一毛厂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原来的筒子楼、简易砖混楼已荡然无存,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绝大部分楼已经封顶,正在进行砌体及安装工程。兰州国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伟告诉记者:“该项目2011年可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据了解,兰州国资物业有限公司承担着市属破产关门企业棚户区改造任务,去年改造120万平方米的项目完成后,将有1.5万户居民搬进新房。截至目前,我市确定改造的28个项目已全部启动。
-代表委员建议
让“惠民”工程变“民心”工程
今年两会上,保障性住房建设引起代表和委员的充分关注。民进兰州市委员会在向本次两会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建议》中认为,近年来,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工作实施和推进情况看,仍然存在总体进度缓慢、建设资金缺口大、保障覆盖面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建议,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明确规定各县、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职责、任务以及财政投入资金。同时建立廉租房政府融资平台,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廉租房项目证券。此外,还要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行政审批效率,建立保障性住房审批“绿色通道”。建立项目数据库,按月更新项目的进度信息,定期检查项目进度,防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并建议今后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使“惠民”工程变成“民心”工程,让更多的低收入百姓受益。
市政协委员胡骏向本次两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公共租赁房》的提案,他说,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在主导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房产开发企业参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运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和房源,政府还需要加大土地供应、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市政协委员李俊霞也向两会带来《关于加快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提案,她建议加大要素投入(土地和资金)和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根据兰州已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分解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并落实地块,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和提高供应比例;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在保证现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逐年提高财政资金支持比例,利用贴息、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吸引金融机构支持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引导全社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会外声音
“我们做梦都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参加工作两年多的刘先生是某私营企业的营销经理,原计划2010年买房结婚的,可因为房价上涨最终改变了想法,“我们结婚的房子是租的,没办法,想当"房奴"都当不起呀。”他说,两人的工资收入不吃不喝一年下来也就四五万块钱,供不起房贷。“我真的做梦都想在兰州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房本上能写上自己的名字,那才算真正有"家"了。”刘先生是南方人,大学毕业来兰工作的。他的愿望代表了一个不可小觑的群众的愿望。来自广西桂林的王小兵也是“蜗居”一族,“没有自己的房子始终都有漂泊的感觉,虽然工作、生活在兰州,但没有归属感。”王小兵说,“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从新闻上看到,国家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我希望兰州市政府也能将我们外地来兰的创业人员考虑进去。”
同样,对于棚户区居民而言,早日搬出棚户区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一天都不想在这住了,没有上下水不说,而且一下雨几乎没人能睡得踏实,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常事,更严重的是好多房屋地基已下沉了,土坯墙皮开始大量脱落。去年9月的一场雨后,倒灌到院落和家中的积水、旱厕的污物没过了膝盖,用泵抽了近7个小时。”回忆当时的情景,原兰州搪瓷厂职工冯尚云痛心地说。顺着小巷的土路往里走,记者看到每排院落入口都用砂袋垒起了“堡垒”,被雨水浸泡过的土坯墙上还留有明显的痕迹,屋里也显得潮湿阴冷。“我们支持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天天都盼着早日搬出这里。”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 (来源: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