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不会是最好的一年,也不会是最差的一年,但很可能是很差、很复杂的一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11年中国经济将有许多不确定性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在充满了未知的2011年,A股会如何运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试图为投资者勾画一些在2011年中国股市可能发生的改变。
猜想一 国际板呼之欲出 首单花落谁家?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推出国际板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十年规划,其中两个阶段都与国际板息息相关。上交所的规划内容指出,要在2011-2013年大力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2014-2016年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产品多元化、亚洲一流的国际板市场。消息一出,投资人似乎与国际板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2010年11月27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动国际板的建设。上海证交所理事长耿亮在2010年12月18日则对媒体表示,上交所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些表态已充分说明,国际板的推出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
猜想二 上证指数上冲4000点 券商研究所在每年年终的策略报告中仍会对来年指数的可能运行区间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基于两个基本的判断,即明年上市公司盈利的整体增速,以及目前市场估值相对于历史上的最高和最低估值水平而言,目前已经公布的2011年策略报告中,大多数券商认为2011年股指的运行区间为2700-4000点附近。最悲观的预期来自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雷鸣,他认为2011年指数会向下探至2200点,最为乐观的要属国元证券,投资总监康洪涛向记者表示,股指向上可达到4550点。
猜想三 创业板直接退市机制推出 从管理层的表态以及政策的推进来看,创业板直接退市机制2011年内推出极有可能。
早在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之初,直接退市机制就已成为市场的期待之一,然而在创业板市场建立一年多之后,直接退市机制仍未正式建立。不过,从管理层的表态以及政策的推进来看,直接退市机制的建立或许并不是遥远的事情,2011年内推出极有可能。
从境外创业板市场来看,退市是一种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退市率也明显高于主板市场。以美国为例,2005年—200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每年非自愿退市公司均超过40家,退市比率分别为2.6%、1.6%、1.5%和1.8%。再看英国,英国AIM市场2006年—2008年每年非自愿退市公司均超过60家,3年退市比率分别为1.6%、5.6%和10.1%。
但在中国A股市场,“退市”一词却显得颇为纠结,退市制度涉及面广、对投资者影响大,并且还有着退市之后的去向和监管等问题,这使得管理层在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也影响了政策推出的进度。
但在2010年底,这一问题似乎有了新的进展,有权威人士表示,深交所已将创业板退市办法草案上报证监会。证监会也已成立专门小组研究退市制度,并且政策研究并不局限于创业板,而是统筹研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而之所以创业板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是因为在建立之初即有较高的呼声,二是因为创业板公司历史包袱小,直接退市制度的推行遇到的阻力较小。创业板推出直接退市制度,其“高成长”与“高风险”并存更容易得到市场的理解和认可。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创业板将“先行先试”直接退市制度,监管层也希望以创业板为突破口,带动主板退市制度跟进。
猜想四 大盘蓝筹股领涨 A-H不再倒挂 目前市场格局下,A股市场的一大“怪现状”即为大小盘股的分化异常严重,大盘蓝筹股估值几乎处于历史最低区间,而以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次新股为代表的小盘股则处于极高的估值区间。这种分化绝不只是估值差距那么简单,因为大盘蓝筹股的低估值事实上已经颇为离谱——从A-H股的倒挂现象即可看出。截至2010年末,共有17只A-H股倒挂,特别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A股较H股折价甚至超过25%。
对于目前的A-H股倒挂现象,主流机构从多个角度寻找了原因,包括大盘蓝筹股近年供应量加大,市场资金承接力有限、国际估值与国内估值差异等等。在对A-H股倒挂有所抱怨的同时,这些主流机构也并不认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只是现阶段市场的特殊情况,如果站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反而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大盘蓝筹股的持续低迷以及A-H倒挂现象已经在逐步引起资金的关注,从2010年末融资融券的情况来看,出现A-H倒挂的大盘蓝筹股成为融资买入的主要品种,投资客热衷于融资买入A-H倒挂股,也从一个层面上说明资金并不认可大盘蓝筹股会长期处于历史最低估值或者估值继续下滑的状态,这就为2011年大盘蓝筹股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猜想五 “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兴产业个股受热捧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在内7大战略新兴产业行业板个股,在政策利好预期下2011年继续受追捧是大概率事件。
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引,寻找主题投资方向的逻辑也得到了包括南方基金在内的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这意味着在2011年这些方向将不缺乏来自机构的资金参与,加上中小投资者的追捧,新兴产业相关个股仍有可能在2011年表现“抢眼”。
猜想六 解决B股市场问题 处于被边缘化的B股市场由于长期停发新股而呈现“死水一潭”的格局,由于B股市场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很难再吸引境外大资金,整个B股市场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都没有大资金的关注和进驻,B股市场遗留的历史问题如何解决?有关方面早已就此作出过探讨,包括回购、换股等方式都有实施的可能性。
业内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制约在于资本项目没有开放,对于外汇的管制,导致B股市场发展缓慢,而也正是如此,关于解决B股问题的呼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现实的契机。
国际板可能在2011年推出,或许会给B股问题的解决带来可能,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板推出需要解决资金募集是采用人民币还是外币形式,其次就是直接发行还是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但无论最终管理层采用何种方式推出国际板,都将使得投资者对B股市场进行重新定位,A-B股之间的价差或许能够得到自然弥合。
具体方式上,将B股市场并入国际板的可能性在目前看来极低,而采取“回购”或者“换股”(即将B股转换为A股)的可能性更大,也有可能采取“回购”与“换股”结合的方式进行。无论具体操作的方式如何,随着国际板推出的预期增强,B股市场在2011年或将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投资机会。
猜想七 融资融券遭遇瓶颈 转融通业务或推出 融资融券交易在2010年3月31日上线后,两融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12月31日,融资融券余额近130亿元。但受制于转融通业务一直没有推出,融券规模占两融规模比例在2%以下。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曾多次表示要稳步扩大融资融券试点范围,并适时推出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相配套的转融通业务,完善市场交易和运行机制。证监会融资融券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聂庆平去年11月15日透露,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未来将适时推出。
这一系列表态表明,转融通业务已被提上日程,今年推出应无悬念。
记者还注意到,年前有消息称,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自2011年1月4日起扩展至深证100(159901基金吧,行情,资讯,重仓股)和上证180成份股,接近沪深300成份股。不过,上交所和深交所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暂不调整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目前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仍为上证50和深证成指40只成份股股票。
尽管如此,在多位券商分析师看来,2011年两融标的扩大是大概率事件,加之转融通推出的预期,融资融券业务有望在201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实际上,自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业界就一直在期盼转融通业务推出。
齐鲁证券认为,券源不足一直是制约两融业务发展的瓶颈,而转融通制度实施后,融券所需的券源将变得不再稀缺,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转融通解决了券源瓶颈后,卖空将变得简便易行,A股卖空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海通证券认为,随着标的股票池的扩张、转融通的推出以及满足条件客户规模的快速增加,2011年融资融券将实现爆发式的增长。一旦2011年转融通推出,短期内将大幅提升融券规模,融券占比将提升至20%-30%。
另外,第三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获批后,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营业部超过2200家,占全国所有券商4198家营业部总数的53%。有业内人士透露,第四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门槛有望降到10亿净资本以下,此方案正在讨论中。这意味着融资融券业务有望覆盖全国80%的证券营业部。
猜想八 新股发行改革纵深推进 存量发行或将破题 伴随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快速扩容,新股发行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的现象一直为市场诟病。目前监管层正积极推进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受访专家普遍认为,2011年存量发行或将取得突破。
中国证监会2010年已就《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正式启动。
第二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有四大亮点,即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同时,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在刊登招股意向书后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确定推介时间。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创造条件,进一步缩短新股发行结束后到上市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提出增加定价信息透明度,以对询价方形成舆论压力,合理引导市场。《意见》指出,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须披露参与询价的机构的具体报价情况,主承销需披露在推荐路演阶段向询价对象提供的对发行人股票的估值结论、发行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或者其他等效指标。
目前,沪深两市实行的都是增量发行,即上市公司先确定项目,然后确定需要募集的资金,最后向二级市场发售新股。而IPO存量发行则是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
受访专家指出,如果IPO存量发行能在2011年推出,对解决目前新股发行"三高"症状以及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等怪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存量发行一开始就缓解了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分割,使发行价趋于合理。同时,创业者可直接通过上市安排将部分股份套现,获取创业回报,形成鼓励创业的激励机制。
猜想九 新三板扩容试点渐行渐近 做市商制度呼之欲出 据有关人士透露,新三板扩容试点方案已初步拟定,并已在2010年年底上报,上报的新三板方案中将放行个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并引入做市商制度。
据悉,目前一些大型券商已开始有所行动,筹备或成立了场外市场交易部,积极备战新三板扩容。
另据了解,新三板将引入做市商制度,即券商可以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投资者报出某个股票的买卖价格,并在该价格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券商的自有资金或股票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券商自己可以通过频繁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并通过报价差额实现利润。
受访专家指出,如果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能使券商发掘有潜力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券商"承销+保荐"模式的优势。同时,通过开放自营业务,可增加券商参与做市商的动力。因此,与之前相比,对券商而言就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保荐承销费用,而将是一项长期收入来源。
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主要进行定向融资,通过主办券商向机构投资者推介,有意向的投资者以注资方式获得股权。但是,新三板与主板不同,主要服务于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风险和失败的概率较大。此前,由于交易制度、交易方式不尽完善,机构投资者对新三板普遍心存疑虑,市场交投清淡。
而解决新三板市场交投清淡的方法之一便是实行做市商制度,自有资金充足的券商具备成为首批做市商的优势。有关专家预计,首批试点做市商将以"有代办系统主办资格且至少已推荐一家公司挂牌"为基本门槛。
目前,全国106家券商中已有40家拥有新三板业务资格。推荐中关村园区企业挂牌新三板最多的3家券商分别是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和国泰君安。
猜想十 阳光私募信托账户重开 自2009年7月阳光私募在信托公司开设信托账户被停止以来,已近1年半。
一方面,此前阳光私募基金迅速发展、新产品发行数量创新高的局面被迅速“扼杀”,阳光私募信托模式的发展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发行数量骤降。另一方面,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国内信托界和私募界乱象丛生:信托账户高价叫卖、TOT模式和合伙制基金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尴尬“试水”。
原《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表示,限制阳光私募信托模式的发展,导致这一模式发展的停滞,必然又会使私募基金重新走向以往的“灰色私募”,给监管制造困难。
由于开设信托账户被停止已近1年半,严重制约了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到2011年7月,“停开”的时间将达到两年,目前私募基金乱象丛生的局面或在政策层面引起重视。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0年初曾表示,在立法方面给予管理私募基金的管理公司及其募集的私募基金合法的法规地位是当务之急,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应采取备案制。
至2010年12月再次谈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时,吴晓灵对媒体表示:“(基金法修改)为了避免因监管分工而影响法律的出台,对公募基金监管问题没有争议的会明确规定,对私募基金监管有争议的地方,在法律当中不做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样就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行为的规范上面,而不是在监管分工方面”。
伴随着基金法修改等一系列因素的演进,至2011年阳光私募基金信托账户重开值得期待。
在2011年,中国股市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胀和紧缩政策的对抗。这轮通胀的成因比较多样化,既有货币超发因素(全球为挽救金融危机而印钞的后遗症),又有要素价格上涨因素(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涨),还有供给失衡因素(棉花、白糖等农产品存在供需缺口)。其中货币超发和要素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因此,明年的通胀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四季度中国央行如此高密度地出台紧缩政策的原因。
紧缩政策的节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年中国股市的起伏。在紧缩政策节奏变化的同时,经济基本面也可能随之变化。目前市场越来越担忧滞胀形势的加重,这一点也是中国政府的顾虑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八字方针,就意味着经济增速和通胀压力的难以协调,而且基本上流露出了一种中庸的味道。这或许意味着明年的政策总体上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或许是阶段性的从紧和阶段性的放松,这也就增加了中国股市的不确定性。
如果今年早期中国央行仍高密度出台紧缩政策,则在上半年A股市场很可能表现的乏善可陈。然而,这种假设的高密度调控对经济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不排除后续政策会有所放松,届时股市可能会迎来转机,但经济受损会抑制市场的上行空间。
如果今年早期的紧缩政策显得比较放松,则在此期间A股的市场环境会好于去年四季度,但由此埋下的通胀隐患很可能从下半年开始发力,后续需要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则股市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无论是哪种假设,今年中国股市总体上都可能呈现出一种震荡态势,投资机会只可能阶段性的出现,而且还可能是结构性的出现。
总体来看,无论是整体的起伏,还是板块的表现,2011年中国股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并不太适合做出一个固执的中期判断,不如相机而动,跟随政策和经济变化一同“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可以预想,面对诸多不确定性,2011年中国股市很可能趋于“短视化、功利化、情绪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