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有一位当“棒棒”的老人,现已58岁。有一天他接了活,帮人挑两包羽绒服。后来和雇主走丢,他就在寒风中苦寻雇主达五天之久,现在仍未找到。他说哪怕是当“棒棒”,讲的就是诚信。他要告诉鄙视下苦力的人:“人穷志不穷,缺钱不一定就缺德”(1月6日《重庆晚报》)。
好一句“我缺钱不缺德”,彰显了一位人穷志不穷老人的铮铮铁骨和朴实善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崇尚“人穷志不短”,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精彩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其中“贫贱不能移”就是指虽贫而志不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不仁不义之事。老人当“棒棒”维持生计,家中老伴想要一件新棉衣都无钱购买,老人却为了价值上万元的两包羽绒衣,苦苦寻找“丢失”的雇主,没有为“飞来横财”动丝毫歪心,这在眼下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说是极为罕见,但至少可以说很有一些人难以做到。对有些人来说,他还不一定缺钱,但却缺少老人言下的那个“德”字。
还有不到一个月又是兔年春节了,笔者真诚希望“我缺钱不缺德”这句话,能成为岁末年初的第一流行语,如果我们大家都能记住并且履行这个“承诺”,我想,眼前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
安徽朱永华读者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