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大国领袖身后智囊盘点:对内政外交具有特殊影响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12日16:40
  作为影响全球政经气候的重量级人物,大国领袖们纵然具备叱咤风云的决断力和权力,但他们不可能是全能的智者。每一次执政理念的确立、新政的颁行或重大事件决断的背后,都有一群为之出谋划策的人。

  从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到默多克的“办公厅秘书长”,从梅德韦杰夫的“总统助理”到法兰西的“第二总理”,他们虽然称呼不同,但都因为其学识、利益集团背景以及与领袖人物的密切关系而对国家内政外交具有特殊影响。

  他们就是站在大国领袖身后的“超级智囊”——不一定有名,却对全球政治经济大局举足轻重。

  默克尔的“影子”们

  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安格拉默克尔是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自2005年当选、2009年成功连任后,默克尔已经在德国总理的位子上坐了5年有余。

  与各国政府首脑一样,默克尔身边也汇集着一群深得其信赖的精英,他们足智多谋却默默无闻,始终站在默克尔背后为她出谋划策,而默克尔也给予这些幕僚以极大的信任。他们对默克尔的影响甚至超过内阁部长。

  总理府中做最后决定的人

  2007年9月,纽约。前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驻地接受记者联合采访。一位记者问,气候保护是否是默克尔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一旁的总理府办公室主任鲍曼女士微微摇了摇头。默克尔随后答道:“不,伊朗、中东和朝鲜问题才是。”鲍曼松了口气,答案非常正确。

  鲍曼,很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但她却被认为是除默克尔之外柏林最有权势的女性。

  身为总理府办公室主任的贝亚特鲍曼,常年辅佐默克尔,她与总理的外交、经济顾问以及党内密友构成了默克尔身边的核心圈,是总理为数不多的亲信中的重要一员。

  鲍曼1963年出生于奥斯纳布吕克,毕业于明斯特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日尔曼学专业。她与默克尔相识于18年前,而介绍人就是现任德国总统伍尔夫。默克尔当时担任家庭部长,并刚刚晋升为基民盟副主席。她在基民盟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需要一名临时助手,伍尔夫便推荐了青年基民盟中的活跃分子鲍曼。

  个性相投的默克尔和鲍曼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两人的说话和办事风格十分接近,外表也非常相似:干净利落的短发,从不涂脂抹粉。

  由于两人合作相当愉快,一年后,鲍曼放弃继续学业的计划,成为默克尔的私人助理。此后十几年,鲍曼一路默默陪伴默克尔,从部长办公室主任到基民盟主席办公室主任,再到总理府办公室主任,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在柏林总理府8层,鲍曼与默克尔的办公室仅一门之隔。两人每天见面3-4次,有时只是短短几分钟。尽管如此,与鲍曼的沟通交流对默克尔来说仍是最重要的。没人比鲍曼更了解默克尔,也没人像鲍曼这样对默克尔有着如此大的影响。过去十几年中,默克尔的所有重要讲话稿都是由鲍曼审校的。她负责安排总理的各项活动,细腻到提示默克尔应采取什么样的讲话风格和表达形式。通常,默克尔参加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活动时,总会看一看身边的鲍曼,因为后者会用表情和手势提醒她应该注意的地方。

  鲍曼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进入摄影师的镜头。虽然她掌管着总理的各项事务,却始终躲在幕后,因此也被德国媒体戏称为“默克尔的影子”。

  正是这个“影子”十几年如一日地精心管理着总理的日程。作为女性,她能准确地领悟默克尔的所思所想,并能按此付诸实施。尽管鲍曼否认自己是一名政治家,但在外人看来却并非如此。鲍曼负责协调总理府与基民盟党内高层之间的沟通,有时和默克尔一同组织内部会议,商讨政治内容。政府各部门的重要文件都是经由她传递到总理办公桌上的。大概没有谁比她更清楚地了解全局情况。而但凡遇到重大决策,默克尔都会向这位办公室主任征求建议。无怪乎有人说,鲍曼是 总理府中做最后决定的人,有时甚至是在总理默克尔之后。

  “默克尔的世界讲解员”

  无框眼镜、灰白卷发,55岁的霍伊斯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他说话轻声细语,给人稳重和善的感觉。自2005年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以来,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专家就一直担任总理的外交和安全事务顾问,被德国媒体称为 “默克尔的世界讲解员”。

  在对外政策问题上,默克尔向来重视霍伊斯根的建议,而且非常欣赏他身居幕后、毫不张扬的行事方法。默克尔团队中的一员曾对霍伊斯根作如下评价:“他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尊重。而与世界各国外长和政府首脑都保持着联系,对他这样的二线人物来说极不寻常。”

  霍伊斯根1955年出生于杜塞尔多夫。198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让他声名鹊起的是1999年到2005年担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的助手,主管欧盟理事会和外交战略司。

  作为欧盟事务专家,霍伊斯根也强化了欧洲议题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他在出任总理外交和安全事务顾问后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德国未来的外交政策首要关注点是在欧盟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前任总理施罗德在任期间由于伊拉克战争分歧而疏远的德美关系也由于霍伊斯根所做的出色修补工作而得以改善。与施罗德重视发展对俄关系不同,霍伊斯根致力于复兴巴黎-柏林-华沙之间的“魏玛三角”。

  在霍伊斯根的辅助下,默克尔在国际舞台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精彩亮相。无怪乎《南德意志报》在获悉霍伊斯根将就任总理外交事务顾问时说,对于选择霍伊斯根,欧盟的外交官们罕见地达成共识,“默克尔带走了这个领域的最佳人选”。

  “反正他比我更在行”

  今年42岁的魏德曼大概是默克尔的顾问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其重要性绝不可小窥。魏德曼是总理府经济和财政政策部门的负责人,财政部和经济部所有递交总理的文件都要经过他的办公桌。因此也有人私下说,魏德曼的地位比经济部长还重要。

  在2006年初成为默克尔的经济政策顾问之前,作为货币银行学专家的魏德曼曾于1997年至1999年供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后他成为大名鼎鼎的德国经济“五贤人”委员会的总干事。2003年,魏德曼开始领导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部门,并深得行长韦伯赏识。于是,当默克尔急于寻找一位能力出众的经济政策顾问时,韦伯力荐了魏德曼。

  而魏德曼勤奋、务实、毫不张扬的办事风格也为他赢得了默克尔的信任。魏德曼几乎每天都与默克尔探讨当前的经济问题,而据德国媒体透露,默克尔甚至曾在经济方面的多轮会议上中途退场,表示“剩余部分将由魏德曼先生阐述,反正他比我更在行”。

  作为帮助总理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拿主意的人,魏德曼的一个建议就可能关乎几十亿资金。2006年,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爆发危机,默克尔完全依赖魏德曼的建议采取措施。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魏德曼更成为指引默克尔和德国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指南针。

  基于对魏德曼的信任和对他能力的肯定,默克尔2009年末进一步扩大了这位经济顾问的职权范围:魏德曼被任命为德国在G8和G20峰会上的首席谈判代表,负责两项会议的准备工作。(记者/焦宇)

  法兰西的“二号总理”

  法国前外交部长库什内一度抱怨自己的职能被架空,因为总统萨科齐总是派盖昂去和外国领导人接洽;而2007年法国经济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公开表示下一年度法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比预期缓慢,不久盖昂便发表讲话“唱反调”,表达他对于经济预期的不同看法;2007年法国总理菲永在对公众宣布新一届政府施政纲要的前日,盖昂却抢先在媒体上公布了纲要的细节。

  盖昂不是什么捣乱分子。他是法国总统府办公厅秘书长——克洛德盖昂。

  总统的贴身“智囊”

  实行国家大略方针的机构必然是一国政府——总理牵头统筹施政,各部部长各司其职,安排国家各领域事务。但在法国政界,还有一个被知情人士们称为“藏在影子里的政府”——总统府办公厅。

  总统府办公厅顾名思义,便是直接受法国总统萨科齐领导,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工作并贴身为总统出谋划策的一套班子。其核心人物包括总统府办公厅的正副秘书长,负责统筹办公厅工作,另外还有多名分别负责内政、外交、社会、司法、传媒等各个领域的顾问。几乎只要法国政府架构下设立的部委均可在总统府办公厅找到对应的顾问。

  这些总统“智囊”不属于政府成员,因此少了许多来自议会的掣肘,多了一分与总统的亲近,其中不少人甚至与萨科齐互相以“你”而不是“您”来称呼,对法国政治走向有时也就能产生一些连部长们都无法企及的影响。

  法国总统府办公厅不可不提的一位重要人物即是克洛德盖昂。这位秘书长在法国政坛的影响从媒体送给他的诸多绰号就可见一斑——“副总统”、“二号总理”……

  每天早晨8点30分,爱丽舍宫都会准时召开一天中最重要的会议。萨科齐和他的十余名顾问在会上碰头,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和决策。这十几名深得萨科齐信任的爱丽舍宫顾问被外界称为是法国的“二号政府”。而“二号政府”的首领盖昂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二号总理”。

  与萨科齐外露而感性的性格相反,盖昂总以严肃谨慎、冷静沉着的形象示人。尽管深受萨科齐信赖与器重,但他坚持与总统互用“您”称呼。舆论认为,也只有这样一位性格内敛低调的得力助手才能够为萨科齐在着急上火的时候及时“降温”。两者截然相反的个性反倒成了处理国家大事上的互补优势。

  盖昂的升迁路径

  相比许多家族非富即贵的法国政客,盖昂的出身甚至可以用“低微”二字形容。他1945年出生在法国北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维米,父亲是交通系统的普通职员,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年轻的盖昂显然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先后进入法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立政治学院深造。这两所学校在法国向来被视为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也是多名总统、总理的母校。

  从国立政治学院毕业后,盖昂做出了一个令同窗和老师都感到惊讶的选择。在校成绩不俗的他没有选择热门的中央政府机构,而是来到法国西北一角的菲尼斯泰尔省政府工作。几年后,他又前往远离法国本土、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从事地方经济管理工作。但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7年,盖昂被任命为当时内政部长克里斯蒂昂博内手下的安全问题顾问,重返首都巴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生涯。

  1986年,盖昂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机遇,被任命为上塞纳省政府的秘书长。在那里,他受到时任上塞纳省议会主席的夏尔帕斯夸的赏识。后者在之后担任内政部长期间将盖昂任命为内政部办公厅的副秘书长。更重要的是,上塞纳省的这段经历让盖昂获取了宝贵的人脉资源。如盖昂的“伯乐”帕斯夸便与当时上塞纳省的政治新星、后来当上法国总统的萨科齐交情甚笃。1982年,帕斯夸甚至为萨科齐与第一任妻子的婚礼担任了证婚人。如今盖昂所重用的一批干将也多有过在上塞纳省任职的经历。毕竟,上塞纳省既是盖昂的发迹之地,也是当今总统的大本营……

  之后,盖昂的仕途一帆风顺,先后担任法国国家警察总长以及几个大区的行政长官。与一般政客附属于某一党派不同,盖昂多年主张将效忠工作置于党派利益之前,他本人直到2005年才宣布成为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成员。在此前三十余年的政坛生涯中,盖昂都属于“无党派人士”,因此与左中右派人士都维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

  2002年,希拉克连任法国总统后,萨科齐先后被任命为内政部长和财政部长。在帕斯夸的力荐下,盖昂从这一时期起真正成为萨科齐的左膀右臂,先后在这两个重要部门担任萨科齐办公室主任。2007年,萨科齐在总统大选中胜出,身为萨科齐选战负责人的盖昂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一届总统府办公厅的秘书长。

  “找他和见我是一样的”

  从盖昂几次“越俎代庖”替政府成员表态的经历看来,盖昂首先是总统萨科齐乃至整个法国当局立场的代言人。有法国媒体报道称,身为一国元首的萨科齐对各种接见请求应接不暇,每到这时,他就会和对方说:“如果你有问题或者要给我传递消息,请去找克洛德。找他和见我是一样的。”

  从敲定执政党在全国性选举中的候选人名单、确定政府重要职位的人选、推行萨科齐主张的各项改革、监督巴黎城市改造方案出台,到沟通总统与政府高级官员乃至大企业高层的关系,以及带领法国代表团到海外去参加竞标……无不是盖昂的职权所在。

  此外,盖昂也在外交领域留下他的身影。法国媒体报道称,盖昂周末时常从巴黎消失,前往外国执行不为公众所知的外交使命。早在上塞纳省任职时期,盖昂便已通过与非洲政界过从甚密的帕斯夸处结识了不少非洲要人,也亲身参与了当时上塞纳省与加蓬、科特迪瓦、安哥拉等非洲诸国的投资项目。而在国家警察总长任上,盖昂又结识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一名担任该国军情机关负责人的近亲,以及身为卡扎菲亲信的利比亚情报机关负责人。无疑,就如盖昂本人所言,在“人情分量很重的非洲和中东”,这些关系都成为他如今代表法国展开外交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0年初,法国外交部长库什内对非洲多国进行访问,原计划最后一站造访科特迪瓦后返回法国,但最终却取消了访科计划提前回国。有知情人士说,因为时任科特迪瓦总统的洛朗巴博只想见盖昂这位能在萨科齐身边“说上话”的重要人物。几个月后,在法国与卢旺达恢复外交关系前夕,同样是盖昂先于库什内前往基加利为两国冰释前嫌铺平道路。

  盖昂的“多面手”形象甚至也延伸到了总统的私生活领域。法国媒体报道说,盖昂帮助萨科齐了结了与前妻离婚的各种手续,并扶持离婚总统走过了之后的“伤痛期”。2008年2月,盖昂又在爱丽舍宫一手操持了萨科齐与布吕尼的婚礼。

  所谓“能者多劳”,难怪神通广大的盖昂需要平均每周七天、一天十五至十六个小时地辛勤工作了。而他越是勤劳肯干,萨科齐对他的信任也只会再增一分。

  盖昂的“无所不能”显然让身为总理的菲永颇为尴尬。据法国媒体报道,菲永担任总理初期,萨科齐总是邀请盖昂参加每周例行的总统总理间会谈。在菲永争取了一年以后,盖昂方才不再出现于这两位国家一二号人物的私密会面中。但“眼不见为净”的菲永是否从此就摆脱了这位“副总统”的影子了呢?(记者/彭梦瑶) 70后总统助理——俄罗斯政府经济智囊德沃尔科维奇

  俄罗斯少壮派经济学家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1972年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和国际象棋裁判,著有不少关于国际象棋的专著。德沃尔科维奇自幼酷爱数学,不过在他小时候,他父亲恐怕没想到儿子将来能成长为俄罗斯最为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同时受到当今俄罗斯两位最高领导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青睐。

  29岁出任副部长

  德沃尔科维奇大学就读于俄罗斯顶尖高等学府——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专业是经济控制论。1994年大学毕业时,他还拿到了以培养高端经济学人才著称的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硕士文凭。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俄罗斯政府财政部经济专家组工作,主要是负责撰写国家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在专家组工作期间,德沃尔科维奇才华初现,在短短5、6年时间里,他由一个普通研究人员,很快成长为高级专家、专家组组长和学术领导人。在这段时间内,他还到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回国。

  1999年,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格列夫发现了德沃尔科维奇,非常看重德沃尔科维奇经济学和经济分析研究方面的才干,让他进入得到普京政府支持的战略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工作。在1999年到2000年期间,正是普京担任政府总理准备竞选总统的时候。当时,战略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和地方中期发展规划。德沃尔科维奇领导了政府经济计划草案的研究工作。普京当选总统后,格列夫在2000年5月开始担任政府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随后,德沃尔科维奇出任格列夫的助理。次年,德沃尔科维奇出任政府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与国民经济发展预测等方面的工作。这一年,德沃尔科维奇只有29岁。

  在2004年3月普京连任总统之后,4月17日,德沃尔科维奇被任命为总统专家局局长。总统专家局是总统办公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主要任务是为总统和总统办公厅提供经济和金融政策分析研究报告,负责为总统起草国情咨文等重要文件。作为专家局局长,德沃尔科维奇同时又是国家主要经济问题研究负责人,对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他都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他的很多建议和观点,比如对部分高技术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支持IT行业公司等,最终都成了政府经济政策并得到实施和执行。

  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之后,德沃尔科维奇于2008年5月成为总统经济和社会政策助理。俄罗斯一些专家认为,德沃尔科维奇现在是俄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俄罗斯政府制定本国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他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他超脱于政府主管经济政策部门和银行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材料,可以在经济政策出台前的准备阶段对决策施加影响。他还可以通过各种科研和学术机构、工商界人士、各部门和行业的分析,对政府经济政策和银行系统的运行情况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经常上“推特”发微博

  由于曾为两任总统——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起草年度国情咨文做出积极贡献,德沃尔科维奇两度成为得到总统亲自签署正式文件感谢的专家型高官之一。应该说,这两次年度国情咨文提出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4年的国情咨文,是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第一个国情咨文,确定了普京第二个任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调;而2009年的国情咨文,虽然是梅德韦杰夫的第二个国情咨文,但在这个国情咨文中,梅德韦杰夫提出了国家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现阶段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梅德韦杰夫总统国情咨文的起草工作主要还是由德沃尔科维奇负责组织协调。

  在金融危机来袭的困难的时期,德沃尔科维奇提出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许多都得到政府的采纳,并成为政府反危机政策的重要内容。德沃尔科维奇对金融危机发展前景的预测更是给人印象深刻。他在2008年年底公开发表的谈话中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很高,危机影响的传导非常快。这一当今全球经济的突出特点也表明,在危机来得快和影响深的同时,危机最坏的影响有可能很快过去。他曾预测,2009年第1季度,全球经济形势将比2008年第4季度更为严峻。而到2009年年中,全球经济将可能出现活跃迹象。到时候,俄罗斯应抓住机会,努力促使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初步增长。他的这一预测和判断与后来全球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情况大致相符,在2009年1月下旬,在危机形势严峻的时候他大胆宣布,卢布贬值阶段已经结束。

  作为年轻一代精英人物,德沃尔科维奇不仅思维敏锐,同时作风现代、开明。他经常接触媒体,就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敏感问题和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他还负责联系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关系,负责“8国集团”和“20国集团”等方面的工作,每当要召开这些集团的国际会议前夕,他都要举行记者招待会,阐述俄罗斯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改革的看法和主张。

  德沃尔科维奇还是新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一样,他也在“推特”上有自己的微博,经常就民众关心的事务发表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对总统参加的活动也做一些简明介绍。他在微博上的言论与国内政治和经济生活基本同步,使国家事务更加透明并能够与民众进行直接沟通。(记者/谢荣)

  81岁的国家安全战略元老

  印度社会意见多元,很少有某一“军师”对决策有完全的影响,但印度安全和战略元老、81岁的K苏布拉马尼亚姆则被视为印度安全政策和核政策形成的关键人物,长期是这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难有其他人能比肩。

  印度核安全战略的奠基者

  苏布拉马尼亚姆不仅参与和组织了印度独立后几场战争的政府内部回顾,是印度国防部下属智库“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的创始人和多年所长,任印度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等多个政府要职,还是印度1998年核试验后成立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NSAB)第一任召集人并起草了印度核武器使用原则,推动印度与美国达成了民用核能协议。退休后,他常常为多个报纸撰写评论,如今印度安全与战略领域的决策人物不少都是他的学生或下属。

  K苏布拉马尼亚姆1929年出生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1950年获得马德拉斯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并在当年的印度文官高考中名列榜首。

  在泰米尔纳德邦和国防部工作后,他于1966年被派往伦敦经济学院访问交流。回到印度后,他被任命为国防部新成立的IDSA主任,一直干到1975年。此后他继续担任多个资深的政府职务,包括1977到79年的印度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泰米尔纳德邦内政部秘书和负责军备生产的国防部秘书。

  1980年退休后,他回到英国继续在剑桥作访问学者。这段时期他还是多个联合国和其他多边研究组织的成员,研究印度洋、裁军和核遏制等问题,并撰写或合著了14部著作,包括《孟加拉解放战争》、《核迷思和现实》、《印度与核挑战》和《印度洋的超级对抗》等。为庆祝他75岁生日,一部由印度和美国政策专家以及学者、记者们写的关于他的文集于2004年出版。

  遵循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K苏布拉马尼亚姆的安全政策尤其是核政策往往也被视为鹰派和强硬派。

  他认为印度只有发展核武器才能像中国一样受到西方大国的重视和尊重,如果印度打算扮演一个全球角色和避免战争,那么它就应当发展最低的威慑力量。他强烈反对和批评《核不扩散条约》以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不平等,并以“核隔离制度”来描述5个有核武器的大国要求其他国家遵守核不扩散条约,自己拒绝减持核武器。他的主张成为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整个70年代争取进入核武器俱乐部的理论支撑。印度在1974年曾进行名为“佛陀的微笑”的核试验,但并不成功。

  1979年他任印度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期间,起草了一份内阁文件要求重启印度的核武器项目,但时任总理德赛和外长瓦杰帕伊并不同意。直到1998年瓦杰帕伊任总理后,才同意进行名为“实力”的核爆试验。

  这次核试后,K苏布拉马尼亚姆成为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第一任召集人,该委员会起草了印度的核理论,涉及印度核武器使用和部署的各个方面。

  与他的现实主义一脉相承,K苏布拉马尼亚姆也是2007年印度总理辛格和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印美民用核能协议的坚定支持者,这一协议事实上突破了他一直批评的《核不扩散条约》,美国默许了印度成为有核武器的国家,使印度成为核不扩散制度的例外。K苏布拉马尼亚姆称印度和美国有巨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印度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与美国合作。

  印巴关系的重要影响者

  除了制定印度核安全政策,他对印度政府如何看待独立后与邻国巴基斯坦的战争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71年“东巴基斯坦危机”中,他认为印度为了自己的利益应该插手。这一意见不仅激起巴基斯坦政府的批评,也让冷战中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不满,甚至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同年短暂访问印度时也告诉K苏布拉马尼亚姆应谨慎考虑这一政策立场。但他的意见仍然在印度政府内赢得支持,印度出兵干涉,与巴基斯坦进行了第二场战争并取胜,也导致“东巴基斯坦”变成另外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

  此后K苏布拉马尼亚姆收集了这一战争中多个关键人物的一手报告并发表了1971年战争的分析。这使得他所在的机构一跃成为受到尊重和有影响力的智库。他的一些评论和对印度外交的建议此后成为印度军事理论的一部分。

  1999年K苏布拉马尼亚姆还被指定为印度政府“反思印度与巴基斯坦卡吉尔战争”的委员会主席,分析战争中印度情报失误问题。委员会的最终报告也被称为苏布拉马尼亚姆报告,致使印度情报机构进行了大规模重组。

  K苏布拉马尼亚姆也以批评印度国家安全决策机构著称,尤其不满几届政府对长远战略计划及相关机构的漠视态度。他认为国家安全顾问一职与总理首席秘书应该由不同人的担任,这一建议最终在曼莫汉辛格于2004年担任总理后得到重视和执行。印度第一所国防大学也是在K苏布拉马尼亚姆的长期要求下,由印度内阁批准了筹建资金。

  记者最近一次见到这位耄耋却精神抖擞的知名战略家,是去年在一本关于印度长期战略的新书《远见》的发布会上。他再次提到了印度情报和有关部门缺乏对战略的重视。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和现任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均到场参加。

  2005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任命K苏布拉马尼亚姆领导一个政府特殊项目,研究下个10年“全球战略发展”。这一项目于2006年向辛格提交了报告,但目前尚未公开,仍然是政府保密文件。

  2005年11月11日在IDSA成立40周年大会上,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特别提到K苏布拉马尼亚姆的成就,“苏布拉马尼亚姆犀利的文章继续启发和影响国家利益关键领域的战略思想分析和决策者。我们期待这位印度战略界元老仍然能在未来数年中活跃于这一领域。”IDSA还在2007年设立了年度“K苏布拉马尼亚姆奖”,向那些对印度的战略思想做出贡献的人物颁奖。

  由于对印度核安全政策的影响,他被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时政周刊《今日印度》评为2006年印度最有影响力的50人之一。入选介绍说,他作为全球战略发展项目的主席,将塑造印度未来的战略思想。为了印美核交易,他成为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积极的召集人,成为众多声音中政府听得进去的一个(印美核协议谈判中印度方面的主要谈判人、印度外交部美国司的主管苏杰生是他的儿子)。

  周刊评论说,以雄辩著称的K苏布拉马尼亚姆对工作极其热衷,在1996年他进行了搭桥手术后,当时的美国驻印度大使来看望他,被问道“你读了我今天的文章了吗?”。1999年他还曾拒绝了印度政府为其颁发的荣誉莲花奖(Padma Bhushan),认为政府官员和记者不应接受政府的颁奖。

  有意思的是,他在担任印度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期间起草了应对劫机事件的程序,他自己就曾在1984年一架被劫持飞往巴基斯坦拉合尔和迪拜的飞机上度过了36个小时,所有乘客均未受伤被释。劫机者被逮捕后,在法庭上却声称是K苏布拉马尼亚姆“策划了整个劫机事件,目的是查看巴基斯坦的核装备”。(记者/毛晓晓)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