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在捕捞池沼公鱼。孙亭文 摄 中新网博湖1月13日电 (记者 孙亭文)坐落在天山南坡、新疆焉耆盆地东南部的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已成为千百年来生活在湖畔的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十余个民族的主要依靠。而今,这方水域滋养着博湖县的人们。
11日,新疆博湖县第四届冰雪节在冰封千里的湖面上开幕。冰上捕鱼、冰上走马、赛马、拔河、徒步横穿博斯腾湖等民众参与性项目竞相上演。西北最大的深水渔港码头上,占地1.9万平方米的南疆最大冰雪风情园更是异彩纷呈,吸引着3.6万游客的目光。
当记者乘坐马拉爬犁进入博斯腾湖深处,只见无垠的穹庐和千里冰封的湖面相连。湖面下生活着池沼公鱼、大头鱼、中华绒螯蟹、草鱼、鲢鱼、鳙鱼等30多个淡水鱼种,在捕鱼现场,捕鱼工人用铁砧将冰面凿开一个洞口,将冰下的渔网缓缓拉起,活跃的池沼公鱼还未脱离水面,就开始跳跃着想逃走。记者从新疆博斯腾湖管理局获悉,池沼公鱼是博斯腾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多年来连续出口日本、韩国等,占到日本池沼公鱼市场70%的份额。2010年博斯腾湖盛产的池沼公鱼,仅春季的产量就高达1300余吨,创历史新高。
博斯腾湖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宋志民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博斯腾湖冬季养殖和冬季捕捞处在一种空白状态。公司今年尝试改变博斯腾湖冬闲现状,在冰雪节期间实施冰下捕捞,一举打破博斯腾湖冬季不产鱼的局面。
据记者了解,博湖2010年还首次开展了西海龙蟹冰下暂养工作,就目前的情况看,暂养效果非常好。暂养的龙蟹将在春节期间投放市场,满足新疆各族民众节日期间的螃蟹消费需求,实现鲜活螃蟹的冬季正常上市。
其实,博湖县还依托博斯腾湖打造旅游、造纸原材料、手工艺品、美食等各类延伸产业。记者在冰雪节上看到,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外观精美、直径达3.9米的大锅烹饪着湖中的野鱼宴,品尝的游客要排起长队等待一口美味。一米多长的花鲢鱼、草鱼及精加工的鱼类产品,都是游客竞相抢购的商品。
为良性发展养殖产业,博湖县每年向博斯腾湖投放鱼苗。2010年,该县共投放鱼种300吨,其中白鲢150吨、鳙鱼70吨、草鱼80吨。另外还有3万尾享有“水中大熊猫”之誉的国家一类珍稀土著鱼“大头鱼”鱼苗。该鱼种在博斯腾湖曾灭绝了20多年。
近年,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博斯腾湖的环境治理,沿湖各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也已陆续完工。为进一步发挥全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特有资源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博湖县始终坚持走“人放天养”和“宁可少要鱼,不让水变质”的生态渔业发展道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博斯腾湖鱼类种群结构调整,加大向湖中的增殖放流和湖泊资源保护力度。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现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面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完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