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 报告表述
政府工作报告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监管,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切实做好价格稳定工作。完善绿色通道政策,保障农产品货源供应,加强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必要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建立市场价格信息发布制度,有效引导社会预期。落实价格补贴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相关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重点评述 从新发地看市场 北京防涨有准备 据专家预计,在蔬菜等新涨价因素带动下,2010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左右,超过3%的预期目标。经历了去年11月的“疯狂”之后,今年CPI的涨势不免令人心忧。
食品价格是目前引发CPI变动的主要因素,作为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着首都70%的蔬菜供应、80%的水果供应和100%的进口水果供应。面对今年的涨势,新发地已有所准备。
根据新发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月琳的介绍,预计三到五年内,新发地的“内升外扩”战略将建立起一个安全的首都农产品供应体系。这一战略正在陆续实现,目前已有部分计划开始运行,今年会继续对北京农产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抑价 国际港加交易网 新发地市场内,有两座挂牌没多久的新建筑很惹眼,跟满地的蔬菜水果的风尘仆仆相比,它们的名字尤显“洋气”,一个叫“绿色国际物流区”,另一个叫“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
绿色国际物流区是去年8月份开业的,张月琳说,建它的目的就是要从国外直接进口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让价格变得更低。“现在很多农产品都从国外进口,比如北方的进口水果,95%以上都是从新发地交易出去的。但这些农产品并非全部直接进口,有好多是通过广州、香港过来的。”
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也有同样的功能:减少交易中间环节,让价格降下来。
“现在的交易要在市场进行,今后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交易,大批量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从产地到达消费者那里,比如大宗进货的企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从产地直接把货配送到他们手里。”张月琳说,产地和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在网上发布,也提高了交易透明度,让消费者能买得明明白白。
备份 到北京周边建市场 新发地市场目前在河北、内蒙古都建起了批发市场,河北涿州市场现在已经开始运转,内蒙古赤峰市场已建好,高碑店和定兴的市场正在建设之中。
据张月琳介绍,建立这些批发市场,可以带动产地的产销,“像7、8、9月份北京市场上的菜基本都来自内蒙古赤峰。”这样一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用菜用果需求,二也可以为北京储备一些易储存的蔬菜,像土豆、白菜、洋葱、萝卜之类。
“现在北京市场上南方菜居多,如果南方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比如发生自然灾害道路不通,周边市场的这些菜就能及时供应到北京,稳定北京的菜价。”张月琳说。
救急 建冷库存一周菜 提起雪灾,张月琳说:“我们正在筹备建设一个15万吨的冷库,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很快就能开建,我们希望今年能够动工。这个冷库建成后,万一冰雪封路,储备的蔬菜能保证北京市一周的用菜需求。”
据介绍,现在新发地已有一个5万吨的冷库,每天储藏3000吨菜,可以保证北京两天以上的用菜需求。
去年,新发地市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50万亩的基地,这些基地可在不同的季节向北京持续供货。在北京蔬菜需求增大或者蔬菜价格有上涨苗头的时候,新发地市场就可以根据情况协调基地给北京市场供货。
张月琳说,基地也不是只往北京发货,保证北京供应的同时,也要保证基地的盈利,但毕竟基地是由新发地市场直接管理,可以做工作。
“像前段时间菜价很高的时候,为了抑制价格的上涨,我们去了很多基地,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增加给北京的供应,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都去了。之后从这些地方来的车确实多起来了,菜量一下增大,保证了供应,价格也下降了。那个时候,好多车都在市场外边停着进不来,很多客户都跟我说,赔钱了赔钱了,到货太多了。”
让利 菜店价不超早市20% 除了从供应和交易上找辙,新发地市场还一直在尝试把批发的价格直接送进社区。2008年奥运会之后,新发地市场开始建设自有品牌的便民连锁菜店。这种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标志的便民菜店现在已有100多家。
“100多家店都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有的是给我们地方让我们自己建,有的是给我们提供房屋由我们经营,还有的是给我们提供租金低廉的房屋,让我们得以降低成本。”张月琳说,“一般情况下,便民菜店的价格不高于早市价格20%。我们做便民菜店并不打算挣钱,只要收支持平就可以。我们还在慢慢地铺开,最终是想达到1000家店,也希望政府继续支持我们做下去。”张月琳坦言,北京市场“最后一公里”的价格确实是最高的,建便民菜店实际上也是要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
个体讲述
便民菜店店长: 便宜是真的 讲述人 吴女士
德外塔院胡同新发地便民菜店店长
一大早,位于德外大街东社区塔院胡同的新发地便民菜店里,店长吴女士正在给三四位顾客计价结账。一位大妈边挑白菜边跟吴女士念叨:“附近大卖场的白菜不好。”
几位顾客陆续出了门,吴女士这才有了工夫,转过身跟记者聊起来。“我们卖的是玉田白菜8毛一斤,早市上那些五六毛一斤的白菜可不是这种,北京的老人认玉田菜。”
吴女士告诉记者,一天进一次菜,都是新发地市场统一配送过来的,不用她操心,她只需要根据销售情况判断进什么货就行。“店里经营的农副产品五六十种吧,袋装的粉丝、紫菜,还有调料什么的,老百姓做饭需要的、要求我们进的货,我们都会进些。”
记者看了看,蔬菜水果都是明码标价,价格牌上的数字都可以翻动。“每天的价格都跟着新发地市场的价格走。”一提到价格,吴女士也有点无奈,“其实真不挣什么钱,政府也要求压低价格嘛。我们的价格真的还可以,常来的顾客也说,有些菜比四环市场卖得还便宜。街道前几天有人来抄价格,之前也是刚刚去四环市场看过,两边一比,说我这儿的菜便宜。”
便宜是真的,记者去百米外的一家个体菜店瞧了瞧,大蒜卖6.5元一斤,一大早就卖完了,没得挑;而便民菜店里的蒜卖6元一斤,两天才进一次货。为什么便宜反而卖得少?吴女士说:“现在人少不是因为价格不行,附近卖菜的小店小摊和超市也不少,可能是大冷天的,大家都愿意方便一些,也不在乎这几毛钱了。”
一位老先生进店挑蒜的工夫,瞅见三四层码在一起的黄瓜,对吴女士说:“我到菜市场买肉去了,刚转完回来,都是一块八,他们那儿的黄瓜可不如你这儿的好。”吴女士告诉记者,菜都是新鲜的,尤其是新鲜叶菜,基本每天都能卖完,“现在做品牌也挺重要的,慢慢地我们的便民菜店铺开了,老百姓认可了,销量大了,价格也能下去。我老家在农村,前一阵儿一斤蒜卖8块钱。不像北京是大城市,价格能降得这么快。”
本报记者秦亚堙 X154 本版制图/艾姗姗 J231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UN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