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学子论文]网络媒介事件的舆论形成机制探析(2)(图)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6:26

  结语

  纵观“河北大学飙车案”,在网络舆论兴起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将公众舆论对事故的关注大致划分为七个阶段(如图4所示)。在七个阶段中,只有最后的“测速门”与“剖尸门”是与事故有所联系的。在历经半个多月的时候,网民的舆论逐步回落之际,关注的焦点才再次聚焦在事故本身。以往的一般网络媒体事件在形成媒体合流后,事件的发展态势是向右箭头所示,在司法等外部干预下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公众的舆论也走向平缓。但是“河北大学飙车案”在舆论合力后的走势却因为对于央视报道方式的不满以及校方的集体沉默而开始群体分化形成了新一波的舆论关注,直至民众被其他新近事件吸引转移注意力,事件方才退出正常的舆论报道(如图5所示)。的确,“单个网民确实是微力量、微内容、微价值,但与大组织具有同等的传播位格,一旦这些微力量聚焦某一事件的时候,它逼近真相的力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正是网民的力量才使得这起事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但是也正如勒庞一直所担心的那样,“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他还对群体特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在对于这件事的关注中,民众的焦点一直偏离着事件本身,原本应该成为关注点的是肇事者的醉酒驾车、肇事逃逸、校园超速等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都被“我爸是李刚”,“抄袭门”等替代。网络媒介事件已变成了多种媒体声音商讨、辩论、论争的平台,公众对媒体立场、观点的被动吸引日益转变成为思想、观点的主动生产者。这也正是网络媒介事件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独特意义所在。 (作者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传播学)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