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误读/中国--全球化现场中的当代艺术经验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7:35
  2008年,对于世界史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不仅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把全世界都卷进了经济危机的巨大旋涡中,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宣布美国式的金融与消费资本主义的终结,而且,发生在11月份的美国大选,破天荒地选出了一位黑人总统,以奥巴马为首的新一代政治精英,用“YES,WE CAN”,改写了美国的历史,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真正活力和伟大传统。

  这一年对中国也同样重要,呈现出巨大灾难与伟大成就的双重景观,以及在这景观之下,“中国”概念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的全新意义。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可怕的地震,数以十万计的生灵瞬时消失,与此同时,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灾难中的中国,以其互助、救援、志愿等多种方式,显示了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的坚强,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道德的一面。而“北京奥运”,则把半个多世纪以前由毛泽东所宣布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变成眼前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重要事实。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评论,那就是发生在中国西藏的“314”事件。重要的还不是事件本身。事件其实是普通的,是一小撮藏独分子的暴乱。重要的是西方媒体的整体表现,几乎一边倒地对这事件做了歪曲的报道,进而对中国做了过多的攻击性评论。这一事件突显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根本的利益的冲突。这一冲突,以及隐藏在这一冲突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长期较量,包括各自对普世价值在理解上的差异,让崛起的中国,变得更加复杂,富有争议性。

  坦率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相关议题,无不深入地嵌进这一背景中,而与全球的发展息息相关。寻求理解,坚持对话,是当今这个纷争不已的世界利益格局中的一种共处原则。在这一原则中,当代艺术充当了一个积极的角色,起着沟通中西文化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提升、激活了这一文化情境中的许多尖锐问题,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对于“中国“的误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考对象。在这里,所谓误读还仅仅指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也包括我们对自己的误读。这样一来,误读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对理解当下的文化状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误读本身就是一种解构,从而催生新的问题,并进一步激活全球化的文化现场。

  这种现实很好地说明,当代艺术,这里主要指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内部的问题,仅仅涉及到风格和趣味。当代艺术是一种经验,是一种由无数艺术家个体,通过自己的体验,而汇聚成一种集体的经验。同时,我们还看到,这一经验嵌在一个冲突与交往并存的全球化的现场,迫使当代艺术承载着广泛的意义,把艺术从其内部拉到社会,从而构成一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文化政治运动,日益深刻地影响甚至左右了全球化现场中的艺术格局。

  这就是召开首届“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背景。这就决定的这一研讨会的题目,是要有针对性的,言之有物不在话下,而且还要包含着对艺术,进而对全球化的现场,提出一系列的追问。

  以下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1、当代艺术是一种反抗吗?

  否定的回答会使问题的意义消失,但如果肯定当代艺术是一种反抗,那么,我们就有权力追问:当代艺术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反抗资本?反抗体制?反抗传统艺术?

  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反抗西方?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反抗的结果是惊人的经济回报?如果反抗变成了获利的产业,反抗还能够叫反抗吗?

  2、当代艺术是一种价值表达吗?

  我们几乎不用考虑不作为价值表达的当代艺术,因为那什么都不是。如果缺乏对价值观的质疑,杜桑的小便池就只能是小便池而不会是其它。

  但是,我们还是怀疑,在一种貌似价值表达的当代艺术中,其价值表达是真的吗?

  况且,当代艺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是文化的价值?国家的价值?民族的价值,抑或是新一代人的价值?甚至,反抗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表达吗?我们是否需要对反抗的反抗?

  3、当代艺术存在着一种“历史逻辑”吗?

  为当代艺术寻找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为其历史性辩护。把当代艺术解释成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现实结果,这种源自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历史逻辑”。

  对当代艺术的历史性的追问,把我们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带到了一个从十九世纪延伸过来的古老问题上,那就是:艺术是一种自律的结果,还是社会运动的产物?

  当代艺术的必然性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其成因嵌在艺术进程的有机体上,而把艺术家的个人作用,这些作用往往带有偶然性,排除在历史的逻辑之外,或加以整理合并到历史的解释框架中。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具有必然性,其合法法就不言而喻了。但是,艺术史大量的细节,包括当代艺术的曲折发展,却一直在提醒我们,作为一种当下精神经验的存在方式,当代艺术和其创作者有关。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艺术只是少数几个艺术家的天才玩物及其结果。

  与这一问题相联系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当代艺术是一场阴谋吗?具体来问就是,现代主义艺术是美国的阴谋吗?同样,中国当代艺术是西方的阴谋吗?

  如果是的话,为什么阴谋能够发展成为一场社会运动?

  如果不是的话,我们会看到另一种当代艺术吗?

  当代艺术终结了吗?是一种逻辑的终结,还是意义的终结,抑或价值的终结?如果真是终结了,那么,以“当代艺术”命名的现象究竟是什么?

  4、当代艺术是一种全球化的整体表述方式,还是民族主义的当下载体?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伴随着现代性的扩张而出现的,这似乎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同样,发生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也似乎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东方结果。所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非议,也一直和近百年来从传统艺术的角度拒斥现代性,包括其艺术形态有关。一般而言,把中国当代艺术和全球化的进程挂钩,容易为人理解。但是,随着现代性在不同国家及民族地区的具体展开,彼此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思想情境就是滋长,而根植于其间的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就很容易成为民族主义的特殊载体,而与民族认同的全新想象建立紧密联系。在这种条件下,全球化进程与民族主义诉求就会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两个价值维度,而左右着对当代艺术的解释,并迫使当代艺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政治,而突显在全球化的现场当中。

  与此相关联的问题是,在一个已经被各种传播媒介覆盖的世界,当代艺术是否也已经变成了一种媒介?同样,在一个意义阐释过多的现场,存在着对当代艺术的客观解释吗?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对一个问题的质疑上:在所有似是而非的回答中,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吗?或者说,误读本身恰恰就是一种回答,而且,是唯一的一种回答?特别是,如果问题上升到“中国”这样一个混杂着国家、民族、传统、政治实体与文化体系的概念上时,误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事实上不仅存在着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也存在着我们自己对中国的误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误读/中国”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对话与讨论的中心。

  我们的意图并不是要给以上问题以终极答案。我们清楚,理论研讨和事实判决永远都是两回事。我们的意图是,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讨及其追问,让我们真实地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艺术现场,去检索、考察与领会那些曾经发生、正在发生与可能要发生的重要的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从而形成一种有效和沟通与传播,形成对当代艺术发展更为有利的一种正面的舆论环境。这当然也是整个研讨的目标所在。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